元月十六日下午四時,台灣大選截止投票,並隨即進行開票。由各電視新聞台進行開票統計轉播,可以看出各台為了對觀眾作快速服務,都已準備多時。在設備更新及電腦連線人員配置?播出畫面的前後製作,都作了萬全的準備。對參與的各部門同業,我們都應給予極高的評價,但基於專業立場考量,仍有不少地方可以檢討,日後可作得更好。
新興政黨開票狀況未獲重視
這次選舉是繼選罷法再次修正後重要的大選,其中有幾個極有意義的改變,尢其是對小黨進入國會,黨團組成的最少席次,政黨票按比例分配不分區席次,以及依照得票數比例施行相關補助款標準等,這些措施都間接造成小黨掘起,並造成各黨爭取選民的政黨票的狀況。有關政黨票爭取,原本是本次大選極有看頭的亮點,而且這些因素使得開票應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可惜的是各台仍依老的方式報票,對小黨得票數及政黨所得票數,沒法及時轉知觀眾。
當然電視畫面大小有其極限,不可能將複雜的開票資訊全都列上,但主要大黨各選區選票累計,以及為數不少的小黨得票數?各政黨得票數,皆可用輪播方式分別報導,以使關心的觀眾得以及時瞭解全盤情勢。果不其然,選後觀眾就PO出高雄及台南的開票所?在政黨票計票部分?票,只宜佈各黨得票總數?遭到選民的質疑。由此可見部份投開票所人員及傳媒,沒有體察這次選舉對政黨票及比例席位的重視,這是美中不足之處。
記者專業培養不足 轉播技術則有進步
另外,在各台開票轉播中心,都看到各台都邀請了台外的政治學者或政論名嘴?參與轉播與分析,但卻沒有看到各台採訪政黨路?的專業記者,可見傳媒由過去到現在,都沒重視本身人才的培養?對自己的記者也沒有信心。這是多年來電子媒體的通病,各台只讓本台台柱記者霸佔螢光幕,卻讓其他記者只是跑跑客套而已,實在不妥。在美歐著名的電子傳媒,都會培養自己的專業評論人員,甚至在醫學?科技等方面,更需專業人士,所以國外各台常聘專業顧問,在節目中作出分析和評論,這部份也是我國電子傳媒應該投資並建立制度之處。
這次大選多台在技術上研發投資較多,像民視新聞在每架採訪攝影機「ENG」上,加裝了可與播報中心連線的送出?聯上wifi通路傳出裝置,比傳統的ENG更為輕巧更為靈活更為省錢,這是工程技術?配合開票的技術研發成功,值得注意。果然後來在收視率上証明了,民視有更好更快的效果,值得記上一筆。
電子媒體偏離中立客觀
最近三年,我國經過兩次大規模的選舉,都可以看出部分電子傳媒早已偏離了公正?中立?平衡等應有的基本立場及原則。若干年前,當韓國還是軍人當政的專制時代,有一家紙媒好像是「東亞日報」,經常是監督執政黨?聲援在野黨的立場,但是在反對黨贏得政權後?其報導立場就轉為嚴格批判執政的方向,以促使執政者不致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這就是媒體善盡它的社會責任。所以希望台灣的媒體也能採取同樣的作法,回歸中立公正的報導原則,才能促進台灣健全的發展。
台灣的民主成功選舉,已是亞洲的典範,並在國際間打響了名號,在制度與作法上已擠身在一流國家之間。但願我們的媒體成長與公正性,也會越來越達到國際上的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