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公視NRK發現,現在的新聞觀眾只有10%是四十歲以下,以前超過九成是三十歲以上;而且6:45準時等新聞的觀眾很少,主頻新聞接觸不到年輕族群,所以不斷在實驗各種社群媒體製播方式,以釐清如何服務才是大眾期待的。這類實驗的大本營並不在首都奧斯陸的公視總部,而在西南部第四大城的史塔萬格(Stavanger)。

 

價值導向看社會變化

 

  史塔萬格的分台主管表示,討論科技和觀眾的媒體權,要有公共價值思考;公視不怕激進網路鄉民,大家若不再到別人的網站批判、不看別的媒體,只在自己的社群媒體接收說世界是特定的樣板,這才是公視從業人員要在意的威脅,以及要關心的社會問題。電視節目從傳統電視機的收視習慣轉到網頁、手機、社群媒體等新媒體,到底要怎麼調整內容才符合使用者的需要?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實驗,才能因應社群媒體不斷創新變動以及觀眾使用行為不停變化的特性。

 

  這包括嘗試不同內容、同一內容的故事結構、製作形式等,並不時從點閱檢討。而不論是公開的社群媒體收視調查,或是電視台自行建置的分析軟體,對收視的解讀方式和解讀後繼續調整實驗策略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同時,比起關注「多少人看節目?」,「多少人『看完』節目?」才更為重要;這顯示出節目表達方式的成功,也隱含著要在實驗過程中嘗試穩定觀看人數基礎並增加節目的質量。

 

  NRK於是花了將近五年測試,在考量「希望觀眾在媒體上如何反應、互動」後,累積出一些線上新聞的原則,試圖讓觀眾能停留並觀看這則新聞。這些原則包含:
 

1.不要以棚內新聞的主播人頭來當故事引導影像,使用較能引起情感迴響的訪問,像是受訪者的談話,來呈現親近的人情味。

 
2.給觀眾一點時間去消化文字和影片內容,不要隨製作者的喜好決定觀看速度。(這種問題在臺灣氣象報導常發生)。

 
3.不要受制於傳統電視盡量用影片少用照片的原則,在線上可以更自由運用影片定格畫面。

 
4.用看板點選長條來方便點選影片,並設計新聞的延伸點選的結構圖形方便點選。

  

  NRK也提到,「一開始就要思考,有多少可能用圖像交代一個故事,而不是用文字發布訊息;內容能喚起觀眾的情感和感覺嗎?從標題創造期待,前三秒影片要持續抓住觀眾,一則報導長度為二十到三十秒。此外,考量到觀眾可能在圖書館等不適合出聲音的地方,所以手機和社群媒體版需上字幕或標題,字體比一般電視圖框中的比例更大。

 
  另外在內容上,可以區分為三種呈現格式,第一種是一瞬間發生的事情,有其爆炸性吸引力。這又可分有影像搭配的文章(這種輔助說明的影像,原則上三十秒到六十秒一則),或影像為主、短文說明為輔的形式。此種格式可自動重複播放,但把最關鍵的圖像定格於點選單;例如一個恐怖攻擊爆炸的瞬間畫面。以上兩種若有文字說明,內容通常是告知事情,進一步解說,然後呈現各方反應。

  

  第二類是說故事,有其值得看下去的動人之處。例如該台兒童電視新聞中,一位癌症小孩在別人協助下參訪知名足球隊,並參與他們的開會與訓練,並獲贈國家隊的簽名球衣,相約若明年還活著,要來參觀一場重要的球賽;這故事很動人,當它被考慮放到社群媒體,就要思考如何剪接能讓故事結構連貫下去,並且將對話都配上字幕。現在NRK甚至已經開始實驗中文版的上字新聞。

 

  這第二類的說故事也分文章或影像為主兩種,內容先呈現吸引人的新聞點,然後進一步解說並彰顯故事中訴諸情感面的迴響,再呈現最新情況。重點是,要引起觀眾的好奇心,不要用主播介紹作為故事的開端;故事要有明確的段落,可以的話,讓觀眾知道後續的發展。

 

  第三類是解說故事,電視台提供背後的知識和智慧。要想想這種類型的內容,誰會需要以及誰會分享?而觀眾可能有何回應。同樣也分文字為主影像輔助,或影像為主文字輔助。若是影像為主,一樣要把握前三秒吸引人的原則,進而以教育教學的原理,讓觀眾繼續看,產生學習過程。若有需要,可專為這個故事製作一個適合社群媒體的動畫做為輔助;例如用說明性動畫讓觀眾理解世界饑荒到什麼地步以及產生什麼連鎖效應,以便觀眾掌握背景知識或解釋的資訊。製作結構通常以文字或影像提出問題,創造知識差距,然後回應答案。

 

  這類提供智慧的內容長度較不受限制,但不代表一定要很長;製作目的是希望觀眾看了以後會有「啊!我明白了」或「原來是這樣!」的感受。使人因發現新知而解惑開朗,培養更犀利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國民。

 

結語

 

  從研究結果分析手機和社群媒體成功的模式,可發現基礎在於「說好故事」,而且在不同平台用不同的方式說故事。對於研究資料的解讀,要注意別被收視率弄昏頭,針對內容的質進行分析,新的思維是本於公共價值而不只是著重點閱率。

 

  史塔萬格地方台的主管認為製作流程和知識在改變,連挪威公視的廣播節目也在社群媒體上視覺化;電視工作者如何在新媒體說故事是項挑戰、是項新的能力,所以建議要有適當的在職訓練,由下而上營造出一個大家一起研發的工作文化。

 

目前史塔萬格地方台的新聞作業程序是手機平台優先,其次線上(網頁),再來才是電視主頻。手機與網路已經分三班制工作,從早上五點半到晚上十點半,幾乎不再有所謂截稿時間,也不再是把晚間新聞逐條搬到手機上,字體不改、仍是一堆跑馬燈之類的播放方式。

 

  史塔萬格分台的新聞部也因以上各種發展而一再調整分工模式,並預告年底前會建造好號稱世界第一個跟上手機發展的主頻線上與手機版本通用的攝影棚,方便更多來源讓更多人觀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