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路發達、手機充斥,民眾可以取得新聞資訊的管道非常多;這時越來越少人倚賴電視,除了需要大量資源才能有品質呈現的直播(如地震採訪),究竟傳統電視報紙在提供每日新聞之外,還能如何服務,才能符合大眾資訊需求期待?或說資訊服務如何加值?各國媒體都在思考。
芬蘭公共電視(YLE)發展資料新聞學線上服務,透過五年的實驗摸索出一些方向,讓觀眾得到以往沒有卻有趣或相關的服務,總體或可稱為線上資料庫新聞故事互動服務。所謂新服務就是在主頻之外,於公視網站發展專屬新聞故事;將各種數據資料庫整理出民眾求知和娛樂或生活相關的點選項目,讓人人根據自己興趣搜尋。
其實在十五年前即有人提出,以後電視台的連續劇可以互動,提供不同版本劇情讓觀眾各自選擇。這似乎是過度時期的構想,因為牽涉編劇複雜度與成本和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專家在辦公室發想的創新服務,究竟在真實世界,有多少人用這些方式生活?但芬蘭公視的線上新聞故事發展不同,如今,也驗證是觀眾需要的服務模式。
新服務於2012年由資訊部門主管先發想提出,在新聞部成立Plus desk,由製作人、記者、動畫師組成團隊,2013年產出三百個大小服務計畫與產品,2016年降為一年一百二十五個,希望量減質精。起初團隊中尚未有資料庫解碼者這種角色;後來在2017年,這個小組改由兩位資料庫解碼者(一位是台內資訊工程師、一位記者背景)、三位動畫師(一位擅長美術、一位擅長影片卡通、一位擅長介面整合)。
一般傳統電視新聞記者每天採訪,生產故事;線上也在生產新聞故事,但用的是另一種方式和平台。每個線上產品的生產流程,通常是電視台某人提出統計資料比對的報導構想轉給這個小組,也可能是這個小組自己發想,組員與相關路線資深記者討論最適當內容角度、有什麼相關資料庫可以使用、什麼資料值得提供給觀眾,然後執行。
為讓服務品質提升,一方面也本於國家資訊公開使用法規,芬蘭公視可以連繫公部門取得資料庫,少數也和外部合約資料庫提供者(coding company)合作。各種線上故事版本,不論使用資料的多寡,均要思考如何以更多創意視覺帶給讀者更多感受;於是動畫師便得要貢獻美化、符合意義、易讀的潤飾。(Decapitation story-https://yle.fi/uutiset/3-9950261)
芬蘭公視執行這種服務的員工Teemo,原本在芬蘭北部攻讀資訊工程,起初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來應徵電視台工作後,讓他很有成就感,他覺得找到學資訊工程的貢獻。他從開會過程中,「這主題與觀眾最值得的是什麼?哪些統計變項為元素支持這種想法?資料如何取得?」等討論,學到如何以更寬廣的框架製作新聞;他也會設想,民眾旅行或回家想在手機看什麼?想要互動什麼內容?如何下標題?這份工作使他成長很多,後來協同撰寫給新聞部記者的指導手冊,讓記者知道接下來怎麼想故事,如何他們的線上服務相互配合。
因應這種線上新聞的產製,記者除了累積採訪經驗,也要會使用EXCEL和其他方法整理資料庫(丹麥公視於一年前對全新聞部實施類似訓練)。這類報導方式以往也有,但現在更快、更精緻、更個別化、更趣味化,把一些可能相關的變數輸入程式後,找出彼此的相關,進一步看出資料間的新意義。
這種產出作業,動畫師、解碼者和記者間,要互相討論如何使用動畫、數據表,或者是美工後製的方式來凸顯重點,才能增進新聞品質,呈現更多有意義的故事。
以「各縣市負債趨勢比較以及公款用於哪裡」為例(Municipality loan- https://yle.fi/uutiset/3-10061698),資料裡呈現的負債未必好或壞,讀者可以自己判斷,民眾也可以搜尋不同縣市做相互比較;這比以往有的報導引述官員記者會呈現全國平均數據的報導,更接近民眾。
又如,用交通部資料庫呈現城市中有哪些車輛正在移動,什麼牌子的車輛民眾開得最多?也可以點選車廠牌來顯示不同地區正有哪些不同廠牌與車型,這反映了民眾的消費習性與環境需要。甚至也可以使用車子顏色作為選項,全國的車輛使用什麼油的統計也有。(Car story-https://yle.fi/uutiset/3-10015086)
這是生活參考也可以是娛樂趣味,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性與期待上網查詢自己的所需。再以所得、退休金支付生活和公共支出為例,讀者能在公視網站上,輸入想試算的年齡級距、所得和其他變數,就能得知所得薪水中用於稅金保險的比例、退休後每月有多少退休金、薪水有多少貢獻社會福利、多少貢獻於國防支出(Tax calculator- https://yle.fi/uutiset/3-9843545)。甚至還可以將「一人貢獻500歐元在國防支出」、「而GDP有2%用於國防」這兩項數據拿來比較,這是另一種更切身的報導資訊;讀者如有興趣,也很容易和他國比較。
這種線上資料故事報導主題非常廣。例如芬蘭公視看到美國總統川普頻繁使用推特發文,就從整理三千多則川普的推特中,分析出川普最多用語是「假的」一詞。Teemo表示,因為新聞都是引用川普的某段推文,現在這種方式的整理更能寬廣認識這位總統。(Trump’s tweets- https://yle.fi/uutiset/3-10026949)
線上故事有各種資料服務,除了整理,還有些資訊服務;以醫療資訊為例,芬蘭有十個大行政區,公視選定十個可以搜尋的重點來呈現就醫資訊。(Heath services- https://yle.fi/uutiset/3-9412675)又如全芬蘭各城市的生活品質調查,(https://yle.fi/uutiset/3-9490180#Kuopio)內容包含居住品質、經濟發展、生活氛圍、未來前景等四十種項目,來總評城市的星級;以生活氛圍這個點選項目來說,細項包含選舉投票率歷史變化、民眾移出移入、民眾運動量、民眾夏季度假木屋數量、平均壽命、教育機會等。透過這些資料,民眾不僅能看到媒體統計的結果,也可從每個子項做進一步搜尋。
在過去五年,Teemo感受到,電視台的工作文化、組織分工,乃至於個人成就感都有變化。例如以往新聞部的動畫師,工作型態多半是記者發出動畫申請單,動畫師就將畫面製作好給記者剪輯後,在新聞中播出,所以動畫師與其他組織成員的溝通多半限於技術層面;但現在這種線上資料故事的報導形式,動畫師是會一起加入創作的討論。
例如由一個記者採訪美國總統選舉,看到紐約時報有想法,覺得對故事呈現更好,就和動畫師與解碼者一起討論,資訊者可建議整合方式和解碼方式的技術諮詢,所以大家比以往花更多時間討論。目前累積的工作經驗發現,與各部門越多不同的人合作契合度越高,產出越好,所以員工的溝通素養顯得非常重要。一開始,動畫師有點排斥要動更多腦筋,但才過了兩個月,卻開始覺得從事這份工作的動機更強。
至於提到Plus desk的主管是誰?Teemo遲疑一下,回答說:「因為新公視結構無太多層級,多半不是老闆說要做,而是我們說我們要做請他支援;若一定要說主管是誰,就是新聞部經理。」
因為這類網路專屬報導一直在發展,務求跟上網路使用者的習性與興趣。所以現在芬蘭公視差派更多主管學習服務創新的能力,以因應民眾更多媒體選擇的時代,屬於傳統媒體轉型的公共電視能創造最符合民眾的服務。當然,本質是促進讓更多事實透明化,促進民主政治發展,加速學習能力,提高國民素質,而這就是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