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業才是重點
王力行
在人類的發展史中,電視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發發明之一。「它是有史以來,對人的思想和行為影響最大的媒體,」一位美國社會學家曾這樣告訴英國BBC記者。
在人類的生活中,電視更是最具魅力的工具。1950年時,全世界不到五百萬台電視;現在,台灣家庭電視普及率超過100%,單是台灣一地,就超過五十年前的全世界總和。
進入二十一世紀,儘管網際網路的出現,超越了人類的想像,影響無遠弗屆。但是,作為媒體,電視依然是全球市場中的翹楚。
1962年,台灣第一家民營無線電視台–台視創辦;1995年第一個有線二十四小時新聞頻道TVBS—NEWS開播;1998年公共電視基金會正式成立。台灣電視的發展將近半世紀,有人視這個「超級媒體」為最具爆發力的平台,有人視它為社會動盪的亂源;有人期待它發揮真、善、美的人性善向功能,有人把它當做操作民氣的政治工具。
卓越新聞獎的選拔,當然是在鼓勵電視專業人才,透過他們的專業知識、判斷和良知,在吻合新聞報導的基本原則下,製作出能提高人們的素質,導引社會的善良,尊崇人類自由、平等、博愛基本價值的作品。
本次報名參與的件數超過百件,每位評審皆花了上百小時觀閱。一位評審玩笑地說:「我看得眼睛都痛了。」在評選這麼多的節目中,我們發現不少相當優質、動人的題材,但大家也有一些共同的看法:
一、參選影片不少是電視紀錄片,而非新聞採訪報導專輯;因此新聞性不夠,也看不出記者的專業才能。
二、任何一個新聞專題製作(包括平面、影音媒體),都在考驗新聞人員的企劃力、新聞力、判斷力、表達力和執行力。若以這些標準衡量,這次參選者中,許多新聞同業的基本動作不夠,也反映新聞機構對同仁提供的訓練不足。
三、參選者中,有些隸屬財團法人(如公共電視、大愛電視、客語及原住民電視台),有些是商業電視台(如TVBS、中天、東森、台視、中視)。二者在製作資源、時間、人力、財力上均不相當。因此評選過程中確實有不少掙扎。
四、每日新聞的製播,仍缺乏有創意、精緻性高的表現。
「愛之深、責之切」因為電視無比的影響力;評審的評選心情,也不免沉重而急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