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是另一層次挑戰
黃肇珩
卓越新聞獎進入第八年,經過歷任董事和評審委員的經驗累積與深入探討 ,本屆平面媒體類有兩項變革:新聞採訪報導獎,再度分為即時新聞獎與專題新聞
獎;新聞評論獎納入新聞漫畫。
即時採訪與專題報導,在新聞處理上有相當程度的不同,即時新聞重在時效的立即性,專題新聞著力於規劃、設計、深度採訪和綜合處理,評審的角度也有差異。參選的作品有一個共同可喜現象,在選題上更切近社會民生問題與人文關懷,提升了新聞價值。
新聞漫畫,久居新聞版面,其特性及功能與文字評論類似,併列評比,於理可通,也是一種突破。 評審委員們對新聞評論作品的文字與圖畫呈現的技巧、精到,倍加費心評析。但在主題抉擇、批判深透和論說破立的強度等方面,都有一致衡量的準則。
國際新聞報導,雖未作即時與專題的區分,參選作品在深度、廣度和難度上,表現相當優異,檢討政策,提供新觀念、新知識,發揮了媒體警示和指引的功能。
新聞的強度、正確、公正、取材獨到、文筆雅達、處理舖陳的精巧與創新,對社會和公眾的啟發等,都是評比所有作品推薦入圍和獲獎與否的共同衡酌因素。
通訊社、報紙、雜誌、網路等媒體,報導的時效與篇幅,個人採訪與集體合作,社論與短評的長度,漫畫的單幅與多幅,其間的若干差距,評審委員們都作適當的考量。
任何一種獎譽,積極的目的應在從評比中找尋出提昇素質、精益求精的具體指引,獎的評定是就已顯現的成果,作相對的比析。獎,並非結果,是另一層次研究突破的開始,進步是永無止境的。
在媒體以「利」與「權」為先,新聞專業漸被忽視的現狀中,本屆卓越新聞平面媒體類獎項,參賽作品仍有一百六十二件,創歷年最高紀錄,頗見新聞工作者的用心盡力,求取專業的發揮。我們五位評審同儕,在嚴謹、專心的評選討論過程中,話題觸及這一點時,都深深感到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