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委員:郭力昕、張照堂、潘小俠
三次評審會議時間:九月十日、十月五日
地點:政大公中心會議廳、瑞莉詩咖啡店
第一次評審會議
本屆平面類新聞攝影獎的參賽作品包含單張及系列照片共有51件。本次會議評審先決定評分原則,首先,第一階段評分方式,由三位評審各自看過照片之後,依作品優劣評分,給分方式為0~5分,滿分為5分,分數間隔為0.5分(1、1.5、2、2.5以此類推),並於第二次會議前將評分結果回傳秘書處進行統計。如遇同分之作品可於第二次評審會議中,進行複審,最終選出五件的入圍作品。本次會議並選出政治大學廣電系主任郭力昕老師擔任本組召集人。
第二次評審會議
第二次評審會議前,評審們先將初選結果回傳秘書處,經統計後,得分10以上之作品共有7件,如下:
單位:中央通訊社
作品:惡水
得分:13
暫列名次:1
單位:聯合報
作品:無情天地有情人
得分:12
暫列名次:2
單位:經典雜誌
作品:問天
得分:10.5
暫列名次:3
單位:天下雜誌
作品:要命的水+小林村啟示錄
得分:10.5
暫列名次:3
單位:經典雜誌
作品:保克海峽/走出難民營
得分:10
暫列名次:4
單位:中央通訊社
作品:直昇機來了
得分:10
暫列名次:4
單位:蘋果日報
作品:莫拉克.家園
得分:10
暫列名次:4
評審們首先針對未在上述排名中的作品進行討論。評審認為中國時報的〈國會肢體語言〉部分照片表現不錯,但整體照片太多,編輯上失於鬆散,較為可惜。而Cheers雜誌的〈向台灣的工作人致敬〉主題很正面,表現出在基層默默付出的工作者的身影,其中兩張照片包括年輕人背對家園吃便當,及夜晚工作那張照片的氣氛、光線及拍攝角度掌握不錯,但其餘照片強度略為不足。中國時報的〈濕樂園的大玩偶〉雖然新聞性不強,但敘事結構相對完整。遠見雜誌的〈搶通上學路〉題目是講災區小孩上學一事,但是有幾張照片與主題無關,也甚為可惜。
接著評審們討論得分10以上的七件作品。首先,談到聯合報的〈無情天地有情人〉,評審認為此作品為個人拍攝,同樣是八八水災的題目,雖然完整度不如團體報獎的系列作品,但作者仍以個人之力盡力拍攝到各個面向,值得鼓勵。
有評審認為經典雜誌的〈問天〉有較佳的影像感,主題集中在人與受難土地間的掙扎關係,其他與八八水災有關的影像比較是對現場發生什麼事的描述,例如有人在祭拜、有人在哭或救災動作中的影像之類的,本作品雖然較無新聞的立即感,加入比較多表現性的元素反而變成其優點。但另一位評審則認為此作品想要說一個故事,但是這個故事又無法單純用照片說出,需要搭配文字說明,若單從照片來看,無法搭成一條連貫的線。
接著評審們開始討論新聞攝影是否應該有文字輔助?有評審認為,新聞攝影很難單獨用影像來看,與藝術攝影不同,新聞攝影一定要放在新聞事件的脈絡裡面,但是事件意義是什麼,以及拍攝者如何看待新聞事件,還是需要文字幫忙的。
另一位評審則認為,新聞照片刊登在報章雜誌上,能跟文字一起被閱讀當然是最好的,但是既然本獎名為「新聞攝影獎」,系列照片本身還是要連貫。如果畫面很安靜,需要靠很多其他東西輔助,那就不能稱做攝影獎,所以照片本身還是要圓滿地構成一個故事。如果需要靠文字解釋太多的攝影作品就不太符合本獎獎勵精神。
接著討論經典雜誌另一件作品〈保克海峽/走出難民營〉,有評審認為此作品照片面向廣、構圖生動、影像佳。評審們進一步討論對國際新聞攝影作品的看法,評審對這類國際新聞題材既有期待也有保留,期待的是欣見台灣媒體走出去,不要只關切自家的事情,同時也因為這類作品題材本身具有高度吸引力,而有更高的期待;保留的是這類作品一向以以一國或一個大區域為範圍,特別是雜誌記者到國外做報導,由於題目太大以致於影像根本無法控制,以致於攝影記者很難在十幾張照片中聚焦,最後變成不自覺地去找視覺上搶眼的具有民族風的影像,變成沒有新聞攝影思考點的異國風情照。所以,這類攝影作品最重要的是有沒有組織在一個主題之下,而不是泛泛地拍,只作為文字報導的配圖。
另一位評審則認為不管是國內的新聞事件或國際新聞攝影報導,最重要的標準是能不能在照片中可以把故事說清楚、說得好,而〈保克海峽/走出難民營〉的照片構圖及敘事結構都很不錯。
另一件中央社的作品〈直昇機來了〉,評審認為此作品的新聞即時性很強,影像也很強,有抓到瞬間畫面,算是單張照片中較優者。最突出的就是畫面中兩個小孩的表情,原本在災難中應該是驚惶的,但是這兩個孩子卻是很快樂,在眾多悲傷的災難照片中較為突出。
至於初選得分最高的〈惡水〉,以團體的力量全面紀錄八八水災的實況,發揮得淋漓盡致,評審認為每一張照片都很好,編輯也很完整。
另外,天下雜誌的〈要命的水+小林村啟示錄〉這組作品中,評審認為〈要命的水〉優於〈小林村啟示錄〉,前者使用遠鏡頭拍攝時時構圖還是很好,有其意象在。後者的問題是關於小林村的主要新聞景象照片都沒有,表現較弱。
最後,蘋果日報的〈莫拉客‧家園〉,評審肯定其視覺表現,如果能以連續照片來參賽會更完整。評審認為攝影記者應該有連拍照片,但是,受限於卓新獎獎勵辦法規定參賽作品皆需被刊印出來,所以,參賽者無法提出完整作品參賽。
經過上述充分討論後,評審們決定再次投票決定入圍名單。本次投票採排名方式,評審們依作品優劣排名,再將三位評審排名結果加總,分數最低者為最優。第二次評審結果如下:
單位:中央通訊社
作品:惡水
得分:5(1+3+1)
名次:1
單位:聯合報
作品:無情天地有情人
得分:9(5+2+2)
名次:2
單位:經典雜誌
作品:問天
得分:9(3+1+5)
名次:3
單位:天下雜誌
作品:要命的水+小林村啟示錄
得分:10(4+4+3)
名次:4
單位:經典雜誌
作品:保克海峽/走出難民營
得分:14(2+5+7)
名次:5
單位:中央通訊社
作品:直昇機來了
得分:16(6+6+4)
名次:6
單位:蘋果日報
作品:莫拉克.家園
得分:20(7+7+6)
名次:7
評審們決定由前五名作品入圍,並由排名第一的中央通訊社〈惡水〉獲獎。
評審建議:
評審認為本屆卓新獎獎勵辦法中對新聞攝影獎的參賽作品規定–僅限在報紙雜誌或專業新聞網站刊印之作品方能參賽,在目前新聞攝影表現空間有限的媒體環境下,將限制優秀新聞攝影作品的出線,因此,建議下屆參賽辦法改為系列照片僅須其中一張被刊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