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評審委員:
林福岳(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
侯志欽(政治大學廣電系兼任講師)
黃聿清(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研發長)
黃雅琴(世新大廣播電視電影學系講師)
莊克仁(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二、會議日期地點:
第一次會議:民國105年8月31日/中山公民會館
第二次會議:民國105年10月07日/柯達大飯店
第三次會議:民國105年11月18日/丹堤咖啡大安店
第一次評審會議
評審原則如下:
1.每一位評審老師都需聽過每一件作品,並依10級分評分(最好10分,次之9分,以此類推,最差1分,7分為評審認可進入複審門檻分數,當參賽作品差異不大時,可接受小數點評分做更細緻的區別)並於第二次評審至少就前1/4進行討論。(即廣播專題新聞獎18件,應有4-5件進入複審討論,即時新聞暨新聞節目獎因為只有10件報名,不受此1/4限制)。
2.「即時新聞暨新聞節目獎」與「專題新聞獎」各選3-5件入圍,至少三件。
3.其中針對「即時新聞暨新聞節目獎」請評審參考討論後的評分比例,比例如下:即時性40%、新聞價值20%、新聞結構20%、新聞技巧(採訪技巧、播報技巧、可聽性)20%。
而「專題新聞獎」評分比例如下:即時性30%、新聞價值25%、新聞結構25%、新聞技巧(聲音表現、製作技巧、可聽性)20%
4.在即時新聞方面,評審就「即時新聞」界定做了討論,得出共識為新聞事件當下或鄰近日期者,或事件連續發生之追蹤報導為較具即時性。
第二次評審會議:
依第一次評審大會討論的評分原則,在評審回傳評分表統計後,就各類別積分前四分之一作品討論如下(同分增額):
即時新聞暨新聞節目獎的部分,本年度參賽作品件數少,但是作品件件擁有高品質的表現,五位評審委員們對作品的評價與評分也有很高的共識,評審摘要如下:
中國廣播公司「『0206大地震』即時報導」即使災難發生在農曆年前深夜,中廣仍及時動員多名記者深入災區,忠實呈現現場狀況,並透過調度、通力合作,將維冠大樓倒塌事件的傷亡人數作即時呈現,且清晨六時至八時即時報導、未經剪輯,發揮即時報導的專業。
警察廣播電臺「尼伯特颱風台東紀實」透過即時連線報導,呈現颱風在台東登陸時的第一手資訊,並訪問多位各具代表性的受訪者,將颱風侵襲當下台東各地災情及災後重建修復等面向完整報導,十分用心。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彰化分台「PM2.5紫爆系列特別報導」針對中部地區懸浮微粒PM2.5紫爆情形做及時的各測站連線報導,並廣泛蒐集各方意見,是為兼具專業知識及在地空間情感的報導。
專題新聞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漁業廣播電台「海岸最前線──海洋保育系列報導」總共三集,以澎湖海膽是否禁捕、海洋垃圾、海洋保育公民參與為主題,多面向探討海洋議題,以個人依所屬電台的特色做出的專題來看,面向廣且完成度高。
正聲廣播公司台中廣播電台「風能下真有綠色奇蹟嗎?系列報導(一)(二)」
以提問切入主題,過程中交互辯證,並利用電台在地優勢深入探討風能對地方產業的影響,多面相辯證風能議題,分析詳細。
中央廣播電台「毒品『新』起 挑戰現代林則徐」
開頭以羅淑蕾胞弟親身經歷震撼人心,且揭露台灣面臨的重要議題-吸毒年輕化,並運用對比性例子說明議題,採訪多方受訪者,可看出其呼籲大眾重視此議題的企圖。
正聲廣播公司高雄廣播電台「在大地崩裂之後系列報導【一】【二】」
此作品關心災後重建、受難者心理重建,雙主持人嗓音優美並具同理心,透過溫柔訪談,和民眾一同面對重建過程,並輔以適切配樂,完整度高。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彰化分台「台西。何時有藍天」
此作品分為四集,分別從不同面向探討六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訪問多位學者專家、提出數據,最後提出分析建言,兼具感性訴求及理性論述。
另外,評審也對其他遺珠討論了心中的想法: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台東分台「感恩與謙卑~從廢墟中看見更加耀眼的陽光」尼伯特風災專題系列報導,地方台針對災後的報導面相夠廣,也帶出正向期許,然以新聞論述來說稍嫌不足,為較可惜之處。
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台台北分台「蘇迪勒颱風過後直擊前線-樹與水的幕後故事」作品,針對災情處理狀況作報導,具有一定深度,然資訊來源多來自官方,若呈現更多面向將更完整。
在幾輪討論過後,廣播入選名單如下:
即時新聞暨新聞節目獎:
參賽作品/參賽人/代表單位
「0206大地震」即時報導/劉怡伶、龐清廉、溫蘭魁、李人岳、馮建棨、周韶華、曾武清、謝葉蓉/中國廣播公司
尼伯特颱風台東紀實/陳瑞榮/警察廣播電臺
PM2.5紫爆系列特別報導/劉文珍、黃麗如、常維鈞、邱素貞、蔡伊達、閻廣聖/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彰化分台
專題新聞獎:
參賽作品/參賽人/代表單位
海岸最前線──海洋保育系列報導/陳彥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漁業廣播電台
風能下真有綠色奇蹟嗎?系列報導(一)(二)/吳春滿、張翰揚、謝佩津、陳靜安、林德亮、鄭智元/正聲廣播公司台中廣播電台
毒品「新」起 挑戰現代林則徐/黃金鳳、張順祥/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
在大地崩裂之後系列報導【一】【二】/梁明達、王靚慧、劉珽愉、夏瑋紀、陳雅嬿/正聲廣播公司高雄廣播電台
台西。何時有藍天/劉文珍、黃麗如/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彰化分台
第三次評審會議:
經過第二次評審會議漫長討論,評審對得獎作品有高度共識,開啟第三次會議的討論,並投票決議出最終得獎作品:
中廣「『0206大地震』即時報導」得到評審全數通過為最終得獎作品,因其迅速且全面的針對大地震的相關報導,忠實呈現出災區最新狀況,獲得評審一致認可。
專題報導獎:
新聞專題著重報導的多面向及整體完整度,漁業廣播電台作品「海岸最前線──海洋保育系列報導」以有限資源完成此專題系列報導,其中包括兼具廣度深度的多面向主題,並以所屬電台之責,呼籲民眾對海洋生態多加了解,可謂十分用心,深獲評審肯定。
另外評審過程中,評審也針對其他入選作品再次討論,其中正聲廣播公司高雄廣播電台作品「在大地崩裂之後系列報導【一】【二】」雖具深度廣度,且具有一定影響力,但感性部分太強烈,是為可惜之處。
而評審莊克仁老師因擔任正聲廣播公司節目自律外部委員,基於迴避原則,於評審過程中有關正聲廣播作品部分皆避免過多評價,以求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