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的,臉書都知道」教案大綱

  • 教案編寫人:賴慧玲
  • 教學時數: 40-80分鐘
  • 適用對象: 國小高年級以上
  • 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3-1-1 分享個人使用媒體的經驗。

3-4-3 檢視媒體內容中置入性行銷的形式,進而判斷其影響。

  • 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打開臉書(Facebook),「咦?怎麼昨天才查詢過要去哪裡玩,今天就一直看到當地的飯店廣告?」、「之前才玩過某個遊戲,現在就一直看到一樣東西」…這樣類似的念頭,是不是曾經相似呢?不知道面對此現象,閱聽眾有何感想?是臉書好厲害都知道我在想什麼,還是網路世界好恐怖,我的電腦是不是被監視了?其實是臉書搜集你的隱私和個資提供給廣告商投廣告。很多人或多或少已有保護個資的觀念,但在網路世界裡,你的指尖再怎麼小心仍是防不勝防,更別說使用臉書了,按了一個讚、一個允許,那瞬間你要的,臉書就全都知道了。所以本活動以臉書為媒介,希望學生藉由分析自己的臉書使用習慣與臉書出現的廣告訊息,辨識廣告蹤跡、思考廣告對自己生活產生的影響,如何愉悅使用臉書又同時聰明的保護個資。

◎課前準備

  1. 請學生分析自己的臉書使用習慣,像是po文、貼圖、直播、玩遊戲、使用心理測驗等程式、潛水、按讚、回文、加入社團…等。(如學生未使用臉書,則可以訪問親友的使用習慣)

2. 找出自己臉書頁面的廣告與常見訊息。

◎課堂活動

1.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臉書使用習慣,並且部分說明原因,像是為什麼喜歡玩心理測驗、加入什麼社團及其原因。

2.大家票選出3-5位較特別的臉書使用者,學生可以先討論「特別使用者」的定義,例如只有看,完全不回應、不點讚 / 只點讚 / 特別喜歡玩心理測驗 / 喜歡分享貼文的使用者 / 非常熱衷使用臉書的…等使用者。

3.被票選出來的人可以先跟大家自我介紹,包括興趣、喜好、媒體閱讀習慣。接著大家討論這5個人的臉書頁面內容會有哪些差異,可以請學生猜猜看他們的臉書會出現哪些廣告與常見訊息,並且說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猜測,依據何在。

4.請被票選的同學揭曉答案,看看與大家猜測的一不一樣。。

4.老師問學生,在使用臉書前是否看過臉書的使用說明,利用電腦網路打開臉書使用說明即可發現臉書早已揭示它們如何控制你看到什麼內容,而且可以發現如果自己沒有進一步設定,幾乎等同於默許臉書使用你的個資、習慣與隱私:

我們想盡可能讓您在 Facebook 上看到的廣告,對您來說有趣且實用。為了決定要向您顯示哪些廣告,我們會利用:

您在 Facebook 上分享的資訊(例如,您說讚的粉絲專頁)

您的 Facebook 帳號中與您有關的其他資訊(例如:年齡、性別、地點、用來存取 Facebook 的裝置)

廣告商和行銷合作夥伴已擁有且與我們分享的資訊,例如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於 Facebook 以外的網站和應用程式上從事的活動。

5.臉書使用說明也有提到如何取消看到的廣告內容,老師可以問學生是否曾經設定過,設定之後的效果。

6.師生共讀「為什麼廣告總是那麼準?來看看你在 Facebook 上的廣告偏好」。藉此文章再次說明,閱聽眾在臉書上的一舉一動都在告訴臉書你需要什麼,進而成為無止盡的廣告訊息,鋪天蓋地而來。

7.學生閱讀文本:

(1) 臉書按個讚 數據專家如何就能左右你的想法了?

(2) 臉書個資為何被濫用? 因為你按讚、玩性格測驗…

8.讀完文本後以及經過前面的討論後,請學生再想一想因為自己的臉書使用習慣影響了臉書出現的廣告與常見訊息,而這些廣告與常見訊息又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你覺得當中有何利弊?如果是自己不喜歡或覺得不適當的影響,自己採取了哪些方法來解決。

9.最後,大家發揮創意想一想臉書個資如何不被濫用,如何讓臉書猜不透自己要的是什麼,每個人接力回答,直到再也沒有答案。再一起看看新聞怎麼說。

(1) 臉書個資外洩好害怕 減少風險你可以這麼做

(2) 防FB個資外洩 社群用戶要懂得「雙清」

<!-- [et_pb_line_break_holder] --></p></p></p></p></p></p>The gallery was not found!<p><p><p><p><p><p><!-- [et_pb_line_break_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