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長庚急診事件新聞處理方式帶來的省思與體悟,面對這個時代的新聞媒體角色,魏忻忻也有很深的感觸。她認為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記者遭遇的困難,現在的記者非常命苦,必須像八爪章魚一樣多工,除了要把事情搞清楚,還要思考如何有效呈現,像是設計圖表輔助說明、拍攝影音內容或是發想數位專題多媒體呈現。雖然以前的記者不需要寫即時,只需把文字報導處理好,但相對承載著龐大的報稿壓力。
此外,網路也讓即時新聞成為殺戮戰場,雖許多生活保健知識的分享無關乎重大議題,但因為與生活日常相關,使得這類保健新聞愈來愈風行,點閱率也特別高。以至於現在的記者不只要寫一般的新聞,民生保健的訊息也要服務周到。魏忻忻舉例,像是「失戀要吃香蕉皮,選綠皮才有用」、「蛤蜊吃完不停射精?醫生這麼解釋」、「怎麼吃都吃不胖,國衛院找到減肥腸菌」、「40歲就能享免費預防保健服務,七成民眾未使用過」這類新聞點閱率經常高達十幾二十萬,雖不是特別重要的大事,卻因為點閱率極高,成為媒體不可放棄的市場。
【二十多年醫藥採訪經驗的學習,見證了時代演變】
和醫院醫師交涉那麼多年的時間,魏忻忻也感嘆現在醫病關係緊張,醫生對於病人隱私權更加重視,所以常常會因為家屬沒有授權而不能告訴記者,以前也許可以拜託較熟的醫師幫忙查病歷,但現在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去年星座專家薇薇安罹癌過世的消息一出,和信醫院院長就立刻清查是誰偷看薇薇安病例,由此可見記者取得消息比以往更為困難。
此外,魏忻忻也從過去的報導看見時代的變化與醫藥新聞報導的重要性,像是以前會在報上徵求器官,後來則透過器官移植登錄中心登記;以往每逢死刑犯槍斃,醫藥記者就必須關心是否捐器官,但近幾年國際公約認為死刑犯器官不適合捐贈使用,自此不再討論死刑犯器官捐贈的問題。
回憶以前的這些報導,魏忻忻特別感佩聯合報的資深記者洪淑惠(現為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多次報導重要事件,對醫藥界的發展產生某些影響。例如洪淑惠曾報導許多罕病的故事,讓大眾知道其實只要有罕病的藥物,罕病孩童也可以健康長大,這些故事感動了許多人,甚至對當時的政府產生一些壓力,促成罕病基金會的成立,為罕病孩童的用藥問題盡一份心力。2003年發生SARS疫情,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例也是洪淑惠跑到的新聞。SARS發生以後,疾管署的疫情發布從此更公開化。現在疾管署每周二會跟大家報告疫情,一有疫情發生,疾管署便會主動告訴大家。但在SARS之前,官方不會主動發佈訊息,記者必須自行挖掘、打聽,因此那時的記者與疾管署關係相對較為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