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幸想要的更多。他不只想在休會期間從事深度報導,不安於室的他更主動要求成立調查採訪室、組成小革命團隊,專做深度報導。這個決定讓原本只能坐在辦公室指揮的政治組主任何榮幸,因此重新有機會實際貼近社會。到了2008年,何榮幸認為他經歷了最壞與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在於發生「中時六一八事件」,《中國時報》裁退一半的員工,此時何榮幸也決定脫離政治記者生涯,轉型關懷公民社會與環境、土地議題。而最好的時代是他在《中國時報》成立調查採訪室,因此能與其他媒體區隔。
但2012年黃國昌走路工事件,中時集團明顯「公器私用」,他便發起內部聯署,要求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道歉。另外也發起過反對置入行銷、旺旺集團接手應保障員工權益等連署,卻未有正面回應。 「反對公器私用,不知為何而戰!」何榮幸在辭呈的離職理由寫下這12字之後,便離開了他工作了12年、從小就立志進入的《中國時報》。
「我並不勇敢,在電腦前哭了好幾回!」何榮幸反思,離開不一定是勇敢,能留下奮鬥同樣重要。離開《中國時報》之後,何榮幸進入《天下雜誌》,並在2013年推出「獨立評論@天下」,希望建立一個以觀點介入社會的小而美基地,同時也是推行一個網路公共論壇的實驗。在《天下雜誌》期間,他持續深耕調查報導,在2013年之後接續推出「我買了國家公園」、「雙北市違法住宅現形記」、「誰偷了我的國土?台灣離島SOS」等報導。
【離開舒適圈 成立新媒體與年輕世代對話】
2015年,在《天下雜誌》能耕耘深度報導的何榮幸,再度離開舒適圈,希望透過新媒體重建媒體公信力,進行影響年輕世代關心公共議題。於是,在企業家童子賢的贊助下,《報導者》於2015年9月1日宣布成立。何榮幸說,相對於即時新聞因求快而形成的錯誤百出,《報導者》以多方查證、追蹤真相的深度報導為主,希望與年輕世代對話,重建年輕世代對媒體的信任。
不管是面對自我人生的革命,或是面對外在新聞環境變動而主動出擊或反擊的革命,始終站在改革浪尖上的何榮幸表示,「既然留下來就沒有悲觀的權利」。對何榮幸而言,新聞工作不只是一份工作,也是用來回報母親一直以來對他的支持。「新聞工作是我的母親全力捍衛的人生方向,不會輕言放棄,」何榮幸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