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審查與科技監控 藝術家在數位時代的圖像控訴

特約記者林佳玟採訪報導
「在一個自由表達日益受限的世界中,藝術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重要。」英國倡議組織「查禁目錄」(Index on Censorship)執行長Jemimah Steinfeld在全球數位人權大會(RightsCon)的論壇上表示。論壇以「顛覆性科技時代的圖像抵抗:中國、伊朗與其他地區的政治漫畫觀察(China, Iran, and beyond: graphic novels and political comics in an age of disruptive tech)」為題,匯聚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探討在科技時代下,如何使用藝術對抗審查與極權主義。
本次論壇邀請了三位藝術家,分別為曾為國際特赦組織創作的愛爾蘭作家兼漫畫家Pan Cooke,還有參與《Woman Life Freedom》創作的伊朗裔加拿大籍平面設計師兼插畫家Shabnam Adiban,以及促進言論自由、推動人權的華裔澳洲籍中國異議藝術家、政治漫畫家巴丟草(Badiucao)。
從天安門到AI攻擊 巴丟草用藝術對抗遺忘與審查
巴丟草藝術創作的契機來自於2007年偶然觀看到一部被竄改過的台灣影片,該影片真實呈現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景象。「在中國,為了維繫中共的威權政府,歷史不斷被抹除並重新編輯,而天安門屠殺事件也是如此。」巴丟草表示,從小到大,他完全沒有在家庭或是學校中,接收到任何關於天安門事件的資訊。「記憶仍然存在,但嘴卻像被鎖住一樣。」
巴丟草的政治漫畫。(翻攝自巴丟草個人網頁)
巴丟草描述了當時的震撼,「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那些與我年齡相仿的年輕人,為了改變國家而奮鬥。」他坦言,祖父母在1950年代曾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後遭政府迫害致死,這使得他從未被鼓勵將藝術作為志向。「我從家庭歷史中了解越多,我就越仰慕我的祖先,而我若想要實現創作自由,則必須離開中國。」
巴丟草表示,來自中國的異議藝術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其威脅不僅限於自身,更擴及在中國的家人朋友。「當我開始創作時,我知道我必須保護我的身分,而我也成功隱藏身分七年。但2018年,首次在香港舉辦個展的前幾天,我的身分洩露了,上海的幾位家人更被帶到警察局接受審訊。」
巴丟草認為,「永遠不要期望一個殘酷的威權政府會放過你或忘記你,因為我永遠會在他們的黑名單上。實際上,我停止創作的那天,就是他們真正打倒我的那天。」對巴丟草來說,道路非常簡單,就是繼續做下去。
巴丟草指出,來自中國政府的網路騷擾經常是由AI驅動。「如果在X或Instagram上搜尋我的帳號,請務必小心,因為有大量冒名頂替的帳號,他們的頭像和個人資料幾乎與我相同,只是稍微更改了字母。」Badiucao認為,那是一系列有組織的攻擊行動,甚至利用AI生成政治漫畫來攻擊他。
但巴丟草仍認為,藝術家的作品必須分散發表在不同的平台上,充分利用所有管道。雖然對視覺藝術而言,最大的阻礙來自於中國的審查,但相較傳統的文字內容,視覺藝術仍具有一定的優勢。「大多數時候,審查是基於關鍵詞的詞彙資料庫,如果發布內容包含這些詞彙,整個段落都會被中國的網路審查系統刪除。但作為視覺藝術,我們不斷使用新的圖像,政府無法在創作之前預先載入圖像。」
巴丟草也與前駐華記者陳嘉韻 (Melissa Chan)合著漫畫小說《你必須投身革命》( YOU MUST TAKE PART IN REVOLUTION),這本書以中、美兩國在台灣爆發戰爭為背景,儘管最初是虛構作品,但鑑於全球局勢的惡化,如今看來卻像是當前的現實。巴丟草表示,「這本書最核心的概念是,在如此混亂、不確定的世界中,作為年輕一代,我們該如何選擇。」他強調,無論選擇非暴力抵抗還是更激烈的手段,每一次抗爭都伴隨著代價。
遙遠卻真實的痛苦 Cooke畫出黑人社群的創傷
在疫情期間,Cooke閱讀了大量另類漫畫和漫畫日記,並開始以視覺的方式記錄疫情生活。2020年,佛洛伊德案激發了他以新學習到的漫畫語言進行更積極的表達。Cooke創作了一部關於加納(Eric Garner)死亡案的漫畫,意外在Instagram上獲得廣泛的迴響。(編按:加納是一名非洲裔美國人,於2014年7月17日遭紐約市警方逮捕,逮捕過程中警察使用頸部鎖喉,導致加納呼吸困難導致死亡,加納之死引發抗議,成為反對警察暴力的象徵。)
Cooke的作品引發觀眾的共鳴,也讓觀眾主動分享個人故事。儘管作為一個在愛爾蘭的白人,Cooke有時會對於這些故事感到疏離,但他仍意識到,他講述故事的方式對這些家庭或是正在為正義奮鬥的人們有所幫助。
另外,Cooke也觀察到,雖然目前難以判斷社群平台演算法的調整,但他注意到許多左翼帳號的粉絲數量突然下降,且貼文的觸及率也變得難以預測。他擔憂隨著局勢的發展,尤其是在川普再次執政的情況下,Meta等平台或許會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在傳播訊息的效果上,也可能不如以往。
Adiban離開家鄉 選擇用插畫與伊朗女性並肩作戰
Adiban坦言,在一個言論受到嚴厲壓制的國家,藝術是她更自由的表達方式,透過插畫創作,為女性和LGBTQ群體發聲。「我選擇了藝術當作武器,也許是柔和的,但卻帶有非常尖銳的訊息。」
在伊朗國內,藝術家並不安全,像是知名歌手Toomaj Salehi因其歌曲而鋃鐺入獄,並遭受酷刑。此外,許多插畫家也曾多次接到警方電話,被要求停止創作,否則將被逮捕。而身處國外的藝術家雖然不會面臨被捕的風險,但他們卻需要做出「是否要回到伊朗與家人、朋友重聚」的艱難抉擇。儘管如此,Adiban仍堅定表示,當她想到那些在伊朗國內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創作的藝術家和倡議者時,她便不會停止。
Adiban也提起2022年Mahsa Amini因未正確佩戴頭巾而被伊朗宗教警察逮捕後死亡的事件,Adiban形容,當時不僅是憤怒,更是對伊朗多年壓迫的感到疲憊。伊朗的宗教警察負責監督女性的服裝儀容,不符合規定者會被逮捕,許多伊朗女性,都曾遭受過宗教警察的騷擾和羞辱。Adiban認為,這次運動之所以與以往不同,除了因為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外,更因為社群媒體普及,人們可以即時分享示威抗議的消息,打破伊朗官方媒體的資訊壟斷。
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一次抗議活動中,Adiban看到許多人舉著她創作的海報,並讓許多非伊朗本國的人士也因此開始關注伊朗的情況,這些經歷都讓她深信藝術的重要性。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印度表達自由度暴跌 全球53%人口陷入「危機」
- 科技與新聞自由交鋒:AI 如何重塑新聞自由與調查報導
- 新聞自由需要更多制度性的支持
- 阿米妮之死引爆伊朗反政府示威 政府為鎮壓抗議大規模逮捕記者
- 媒體與性別刻板印象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