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壓制美國之音 中俄趁機重塑非洲新聞生態

2025 年 04 月 29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特約記者劉子瑞編譯報導

文章出自:As Trump silences Voice of America, Russia and China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reshape Africa’s news ecosystem,本文於2025年4月1日刊載於英國牛津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網站,作者格雷特爾.卡恩(Gretel Kahn)是以英國為據點的巴拿馬記者,過去曾任職於加拿大廣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CBC)。

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行政命令,裁撤了負責監管美國之音(VOA)的政府機構時,最早慶祝的就是俄羅斯與中國政府。

俄羅斯國營媒體今日俄羅斯(RT)總編輯瑪格麗塔.西蒙楊(Margarita Simonyan)表示:「今天是今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和其他媒體同仁的慶祝日,因為川普突然宣布要關閉自由歐洲電台(Radio Free Europe)和美國之音,現在他們真的關了。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決定。」

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是一份英文日報,在社論中對此決定表示支持,稱美國之音是「謊言工廠」,不斷對中國政府報導不實內容。

放眼全球,美國之音一直持續不懈地報導,特別是媒體受到嚴重限制的國家,像是非洲——不少國家在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的新聞自由排名中敬陪末座。如今美國之音可能解體,究竟誰最能從這片非洲新聞生態的空缺中得利?我訪問了四位非洲記者與學者,試圖找出答案。

美國之音留下的空缺

二月初,擔任川普政府「削支總管」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 X(前 Twitter)上發文主張關閉美國之音與自由歐洲電台。他表示:「沒人再聽這些媒體了⋯⋯它們只是一些激進左派的瘋子在自言自語,還每年燒掉 10 億美元的人民納稅錢。」

雖然美國一般大眾可能不太接觸美國之音的內容(因為自 1948 年至 2013 年修法之前,《史密斯-蒙德法》第 501 條禁止美國之音對美國本土公民播出),但在其原本設定的海外目標受眾中,美國之音表現相當成功。
根據美國國際媒體署(USAGM)的資料,截至 2024 年,該署資助的網絡(包括美國之音)每週以超過 63 種語言在超過 100 個國家觸及 4.27 億人,遠遠超越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BBC World Service)與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自行申報的觸及數據。

僅在非洲,美國之音就提供包括斯瓦希里語、奧羅莫語、盧安達語、索馬利語與提格利尼亞語等在地語言的服務,得以觸及厄利垂亞、索馬利亞、盧安達等媒體自由受到專制主義踐踏的國家。根據美國全球媒體總署最新統計,光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美國之音的聽眾就超過 9300 萬人。現在這些聽眾將會面臨什麼處境?

一位目前處於行政留職的美國之音記者匿名表示:「在這些地方,新聞工作非常重要,能夠問責政府」、「美國之音若在非洲終止服務,將會留下他人迫不及待要填補的空缺」、「在國際報導減少的情況下,非洲的專制政府可能會嚴加控制人民」。

她認為這是在為對手創造一個戰略性空隙。以事實為基礎的客觀報導被移除,不僅削弱了美國之音作為揭露真相的關鍵影響力,也讓像伊朗、俄羅斯、中國政府這樣的對手有機會主導資訊場域。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認為美國之音是揭露真相的中流砥柱。中俄當局抨擊美國之音的報導為謊言與宣傳工具。甚至一些美國地方官員也曾批評該機構,川普的行政命令中更直接稱之為「激進宣傳機器」。

凱莉.萊克(Kari Lake)被任命為新任台長,她承諾要再次找回真正的記者,並對抗假新聞。我採訪的那位美國之音記者表示:「我們是一個獨立、以事實為依據的新聞機構。美國之音遵循新聞專業標準,例如準確、衡平、公允,並盡力向觀眾提供可靠的資訊。」這位記者強調,美國之音通常在專制政府掌控媒體、獨立媒體被摧毀的國家與地區運作,因此經常扮演對抗誤導性論述的關鍵平衡力量。此外,他們經常報導貪腐與人權侵害的事件。

她接著說:「美國之音從這些地區撤出,對專制政府有利,這就是他們慶賀的原因,特別是在非洲。這代表他們侵犯人權、貪污腐敗與專制作為將少了曝光的機會。」

埃魯德.阿奎(Eliud Akwei)是非營利組織 Code for Africa 下鑑識資料團隊 iLAB 的調查數據分析師。他長期關注假訊息議題,表示美國之音在提供 2023 年奈及利亞選舉與衣索比亞提格雷戰爭(Tigrey War)的獨立與查核報導方面,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因為當時許多政治人物透過官方聲明與社群媒體傳播假訊息。

阿奎接著說:「在許多非洲國家,政府控制或資助的媒體早已是資訊的主要來源。若沒有美國之音的獨立報導,這些媒體將能進一步鞏固話語權,推廣政府認可的訊息,壓制異議聲音。」

試圖填補空缺的勢力

幾十年來,俄羅斯與中國政府透過公開與隱蔽的手段逐步滲透非洲新聞生態系。在美國之音被撤除的一個月前,俄國國營媒體衛星通訊社於衣索比亞開設了首座編輯中心。該媒體主管德米特里.基謝廖夫(Dmitry Kiselev)在開幕儀式中表示,他們計劃在南非與坦尚尼亞開設更多據點,並會使用斯瓦希里語與豪薩語發布內容。

俄羅斯國營廣播媒體今日俄羅斯,也已在阿爾及利亞設立辦公室,並積極探尋南非與肯亞的新據點。今日俄羅斯最新一項拓展非洲市場的行動是 RT 學院(RT Academy)。該學院於去年成立,自稱是一項「國際教育計畫」,旨在訓練非洲地區的記者與採訪人員,以擴展其在非洲的影響力。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深入報導,該學院課程充斥克里姆林宮的政治宣傳、假資訊,以及貶低西方媒體的內容。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今日俄羅斯與衛星通訊社便積極提升在非洲地區的媒體地位,也讓歐盟等許多國家紛紛封鎖他們的新聞頻道。從那之後,今日俄羅斯已與 30 多家非洲電視台簽約合作,現在已開始轉播今日俄羅斯的節目;衛星通訊社則推出了非洲衛星通訊社(Sputnik Afrique),兩者皆大幅增加在該地區的駐地記者人數。

中國政府同樣持續滲透非洲的資訊體系。國營媒體新華社與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在非洲設有超過 37 個分社。與俄羅斯做法類似,也與當地媒體合作以擴大其內容影響範圍,並推動記者培訓計畫。另外,其數位電視業者星空傳媒(Startimes),也已在至少 30 個非洲國家提供服務,使數以百萬計的非洲觀眾接觸到相關內容。

根據挪威奧斯陸都市大學(OsloMet)博士候選人兼非洲衝突地區數位媒體解碼計畫(DDMAC)研究員的桑巴.迪亞林帕.巴吉(Samba Dialimpa Badji)表示,中俄兩國政府都在推動有利於自身的論述,但兩國採取的策略不同。他說道,俄羅斯主打的是強烈反西方的論述,宣稱所有問題都來自西方。如果在法語非洲,則說問題來自法國。而中國政府傾向說「我們是你的朋友」,著重展現文化、生活方式,以及能帶給非洲的好處。

Code for Africa 的阿奎表示,他們觀察到的一個關鍵論述是:西方是不道德的,並試圖將違背當地人民文化價值的觀念強加於非洲。例如,西方對 LGBTQIA+ 群體的支持常被當作這種「不道德」的具體例子。另一個關鍵論述是提起非洲的殖民歷史,還有當今仍存在的新殖民主義。這些勢力強調他們的國家從未殖民非洲,並指出西方仍掌控著非洲各國政府。

當我與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SAIIA)的非洲治理與外交計畫主管史蒂文.格魯茲(Steven Gruzd)談話時,他強調除了運用傳統媒體,克里姆林宮也積極進佔數位平台。他說:「社群媒體變成一個重新包裝、傳播新聞的平台⋯⋯這些內容滲透到當地社會裂縫與怨懟之中,並被放大。我們也見過所謂的『網軍農場』現象,俄羅斯雇用人手散播訊息,經營虛假社群帳號。」

我訪問的美國之音記者指出,來自俄羅斯的假訊息往往透過更隱密的手段傳播。她表示曾看過深偽影片(deepfake)冒充身份,在法語系非洲國家進行播報,也看過所謂的「幽靈記者」替親俄宣傳媒體撰寫西非地區的報導。

俄羅斯似乎是該領域中最積極的行動者,但我訪問的所有記者皆指出,中國政府也日益活躍。美國之音記者表示,如果中國政府在某個國家投資,他們就會站在掌權者那一邊;而在非洲,大多數情況就是政府。舉例來說,他們不會曝光買土地、趕走社區居民,以及投資計畫的潛在環境問題,他們會講述一個改變社區生活的美好故事。

早在 2018 年,記者阿扎德.艾薩(Azad Essa)回憶他的經驗,在南非一份報紙的專欄中,撰寫一篇有關新疆人權侵害的文章。該報社有 20% 股份由中國政府國營相關企業持有,該篇文章最後沒有刊出,一週後他的專欄也被取消。

美國之音記者說:「他們認為這是在施展軟實力,但他們並沒有輸出新聞自由,而是輸出他們國內的做法,也就是打壓異議與壓制記者。」

巴吉指出,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行動者,也在試圖滲透非洲的資訊體系,那就是土耳其。他說:「土耳其在非洲有經濟利益,因為他們在許多非洲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同時也有軍事利益。」

就在上個月(三月),土耳其國營的土耳其廣播電視公司(TRT)推出了 TRT Somali,作為其在非洲最新的媒體據點。而在 2023 年推出 TRT Afrika 之後,該集團已擴展至甘比亞、摩洛哥、奈及利亞、喀麥隆等多個非洲國家營運。

美國之音失去影響力後

目前看來,美國之音的未來岌岌可危,有 1300 名員工被迫休假。然而,上週有位聯邦法官下令政府暫停關閉美國之音的行動,並禁止解僱其員工,但該裁決並未要求恢復播出。部分美國之音員工已對川普政府提起訴訟,控告其關閉美國全球媒體總署,進而瓦解了所有隸屬網路。美國之音何時能重新開始播報——甚至是否有機會復播——仍不得而知。

我訪談的美國之音記者表示,缺乏獨立報導將削弱與觀眾有效互動的能力,也不利於政策制定或參與。對非洲媒體而言,也將負面影響當地新聞生態,因為美國之音訓練了許多在地記者。

來自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的格魯茲表示,儘管西方持續對俄羅斯施加制裁,仍無法影響俄羅斯在非洲持續擴張。他說,歷史上俄羅斯每逢被孤立時,便會加強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影響力。我們在 2008 年入侵喬治亞、2014 年入侵克里米亞,以及自 2022 年起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中都看到這一點。

格魯茲說:「俄羅斯會大肆宣傳所能取得的任何外交關係。所以當他們主辦會議,或當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出訪參與國際會議時,那就成了大新聞,藉以宣稱俄羅斯並不孤立。」他接著說:「俄羅斯在勢力競逐的場域中活動了至少一百年,如今也不會停止」。

阿奎指出,這些行動者所散播的論述已經成功,因為它們煽動了被視為西方傀儡政府(尤其是法國政府)的不滿。他表示,這些論述助長了布吉納法索、馬利與尼日等國的民眾不滿情緒,在一波波要求西方勢力撤離的國內運動後,西方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從這些國家大規模撤出。

阿奎提到,事實查核與數位鑑識研究是關鍵工具,應該用於對抗他所謂的資訊操弄(information manipulation)。記者在揭穿錯誤訊息的同時,也應追查這些行動的來源,再進一步了解其目標受眾,從而阻斷這些行動的非法金源。首先,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問題的本質。雖然錯假訊息依然存在,但我們觀察到一些像「新殖民主義」這類並非完全虛假的論述被拿來操控輿論情緒,因此,我們才需要將問題重新定義為「資訊操弄與干預」。

非洲媒體何去何從

非洲媒體生態早已受到川普政府多項變動的衝擊,包括削減為許多獨立新聞機構提供資金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經費,以及 Meta 很可能將撤除對全球獨立事實查核機構的資助。

其他國際媒體集團也逐漸撤出非洲。英國廣播公司(BBC)在 2022 年裁撤其非洲服務部約 130 個職位中的 50 個,視此為從傳統電視與廣播轉向數位發行的一項措施。今年稍早,英國廣播公司又宣布將在全球裁撤 130 名員工,以在下個財政年度節省約 600 萬英鎊的開支。

根據《泰晤士報》報導,上個月有超過 50 名前英國廣播公司世界服務部的資深記者警告政府,若資金遭削減,中國政府與俄羅斯將填補其留下的空缺。

格魯茲表示,看到資金削減令人感到非常遺憾,尤其是廣播,因為它在非洲大陸是如此重要的媒介」、「我不確定投入更多資金是否真的能夠解決假訊息浪潮,但如果不強化新聞室的能力與新聞專業,還能怎麼辦?」

然而,對巴吉而言,解方並非讓非洲觀眾仰賴西方或其他國際媒體,而是應建立一個泛非洲的媒體集團,並以這些媒體為範本,傳遞非洲觀點。他說:「為了獲得關於非洲真實情況的可靠訊息,我們不得不去看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怎麼說,自由歐洲電台怎麼說,英國廣播公司怎麼說,我認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他接著說:「這話可能聽起來老套,但能有非洲自己的論述真的很重要。非洲人去講述世界發生了什麼、非洲人如何看待這些事件,以及非洲人如何報導世界,但我們卻沒有這樣的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