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5億聽眾受衝擊 「美國之音」停播引發記者反彈

2025 年 04 月 9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廖彥甄|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原文為:The end of Voice of America deals a blow to coverage of democracy and repression in Latin America,由巴西記者André Duchiade撰文,2025年3月26日發表於《拉丁美洲新聞評論》(LatAm Journalism Review)。

美國之音(VOA)是美國政府媒體機構之一,自1942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廣美國外交政策和新聞自由。近期,美國之音的1300多名國家媒體網路員工中,有550名新聞工作者在今年(2025)3月31日被解僱

對此,美國之音記者表達不滿,強調美國之音的新聞產製流程遵循嚴格規範,也致力推動新聞自由工作。此外,美國之音遭裁撤將帶來諸多風險,美國之音所代表新聞自由的價值將受到衝擊,影響全球超過3.5億聽眾,而那些來自專制國家的美國之音記者因被解僱而被迫返國,將可能面臨入獄風險。

美國之音的困境 超過3.5億聽眾受到影響

3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總統發布行政命令,要求撤銷負責監管美國之音和自由歐洲電台和自由亞洲電台等其他美國政府媒體的美國國際媒體署(U.S. Agency for Global Media,USAGM)。在一篇標題名為「激進美國的聲音」的聲明,政府指責該媒體宣傳「激進宣傳」,並引用了曾在美國之音工作了34年的退休記者丹·羅賓遜 (Dan Robinson) 的一篇文章,指責他的前雇主有左翼偏見。

美國之音西班牙語華盛頓記者佩雷斯(Valladares Pérez)指出,美國之音遵循嚴格的客觀性標準,政治議題也力求平衡報導,受到嚴格的法律規則約束,確保不同的政治觀點都能獲得平等的發聲空間。這些原則也涵蓋美國之音的其他新聞服務,為將近50多種不同語言提供的新聞報導,服務範圍超過3.5億人。美國之音為網際網路、電視和廣播製作新聞內容,由3500多個附屬電臺和廣播公司進行傳播。

佩雷斯指出,在拉丁美洲,美國之音優先報告移民問題,並在在華盛頓、德州、亞利桑那、墨西哥和北三角地區保留了一支強大的記者、新聞工作者團隊。此外,美國外交政策也是一個重點議題,涵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家的關係、貿易問題以及美國在烏克蘭戰爭等衝突中的立場。美國之音停播後,大量聽眾都將受到影響。

美國之音的報導原則

◎ 報導確保不同立場皆能發聲

在報導移民問題或國會聽證會時,美國之音總是會涵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意見,佩雷斯表示,若只有一方的意見,而缺少另一方的聲音,她便不會進行報導。「只有當我擁有雙方同等數量的消息來源時,我才會開始寫。」她強調。

事實上,這條規則與美國之音的組織結構息息相關。美國之音於1942年成立,旨在對抗納粹宣傳,美國之音的使命即是透過與外國觀眾而非外交官的接觸,來推廣美國的外交政策。

◎ 層層編輯 維持文章準確性與公正性

1960年,美國前總統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為美國之音製定了章程,然而,實際實施卻十分困難,尤其在越戰期間,美國政府極力阻止壞消息的傳播;一直到1976年,前總統福特(Gerald Ford)將該章程轉為法律。該法條要求美國之音「對美國重要思想和制度,進行平衡和全面的報導」,同時確保對美國生活有廣泛的了解。 1994年,該法律建立了一道「防火牆」以保護該媒體的獨立性。

美國之音新聞自由編輯傑里特 (Jessica Jerreat) 受訪指出,「美國之音的編輯工作流程非常嚴格」,不但要經過多層編輯,內部還設有一名「平衡編輯」確保文章的準確性,同時會檢查記者如何陳述新聞內容,是否扭曲了某些事實,以及是否還缺少另一方的聲音。

打擊假訊息、協助流亡記者 美國之音揭露專制政府真相

傑里特負責監督有關全球新聞媒體面臨的挑戰和風險的部分。對此,多數通報集中在媒體壓迫較嚴重的國家,例如尼加拉瓜、委內瑞拉、俄羅斯、白俄羅斯、香港和緬甸。美國之音報導了尼加拉瓜報紙《La Prensa》和瓜地馬拉《報業》(El Periodico)編輯薩莫拉 (José Rubén Zamora Marroquín)被監禁的案件。此外,美國之音也打擊迦納、肯亞的假訊息傳播,以及協助尼加拉瓜、緬甸和烏克蘭流亡記者的工作。

除此之外,揭露對專制政府不利的資訊的工作也延伸到了各種新聞議題,例如,美國之音在委內瑞拉派駐了一個團隊,對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 Moros)的獨裁政權進行了批判性報導。佩雷斯表示,這些是美國之音在當地的特派員,提供給美國之音新聞,讓美國之音得以接觸到在地的消息來源。然而,「馬杜洛並沒有解散這個新聞團隊,而是美國政府這麼做了。」佩雷斯強調。

記者史考特(Liam Scott)自2023年起擔任美國之音記者,負責報導新聞自由。他主要關注伊朗、中國和俄羅斯等國。他說,美國之音與美國地緣政治對手媒體的主要區別在於其編輯獨立性。「美國之音是美國公共外交的重要一環,因為我們真正代表並體現了國家對民主和新聞自由的承諾」史考特表示。

特殊「獨立性」可批評政府 專家推測川普感到不安

公共外交歷史學家、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與新聞學院教授卡爾(Nicholas Cull)認為,美國之音的獨立性正是履行其推動美國利益職責的關鍵因素。卡爾表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美國之音對美國利益其實相當有助益,且對於美國在世界上應該代表的事物與價值也很有幫助。

然而,若想要獲得公信力,美國之音就不能與政府有聯繫,卡爾表示,就像英國廣播公司(BBC)一樣,BBC的公信力來自於全面闡述新聞議題,批判那些可能不習慣被批判的政府。

書籍《Capturing News, Capturing Democracy》作者之一賴特(Kate Wright)指出,川普宣布這一消息的時機點「很有意思」,當時全球發生了很多事情,包括加薩的轟炸、烏克蘭的局勢、匈牙利、塞爾維亞和土耳其的一系列大規模民主抗議活動,而此時正是美國之音需要反映各種不同的意見,「其中可能包括對現任政府的批評」賴特說。 她推測,川普可能認為這些記者受聯邦政府資助,卻批評現任政府,對此感到不安。

美國之音對美國國際媒體署提起訴訟

3月21日,工會和6名美國之音記者對美國國際媒體署、代理署長Victor Morales和媒體署特別顧問Kari Lake提起訴訟,質疑該媒體的關閉。該訴訟在紐約提起,稱政府的行為侵犯了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公民的權利(該修正案保護公民的言論自由),並篡奪了國會對聯邦預算權的控制權。

「我們稱之為憲法緊急案件,涉及媒體組織的毀滅,」該案首席律師之一、政府問責項目的賽德(David Seide)受訪時表示。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所有被解僱的員工復職。我們希望恢復美國之音。 」

史考特指出,那些來自專制國家的記者可能會失去工作簽證,並被迫返回生命可能受到威脅的地方。有兩名持有美國簽證的俄羅斯記者將於3月底正式被解僱,若他們回到俄羅斯,將面臨很大的入獄風險。

「我們不代表政府發言,我們不是發言人,我們是記者,」佩雷斯說,「白宮無權告訴我們什麼是美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