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新聞應用:完整保存編輯歷史與檔案 認證發行來源

2025 年 02 月 24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陳品潔|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不僅能應用於加密貨幣,其無法被竄改的特性,也被用於新聞業,確保讀者閱讀到原始文章與完整更正資訊。

義大利最大的通訊社《安莎社》(ANSA)與「安永」(Ernst & Young)合作,讀者能夠藉由「ANSAcheck」的標誌,確認每條新聞的創建者ID、時間標記、日期、新增或修改紀錄,與其它發表文章的細節,全部被詳記在分散式帳本(shared ledger)之中,即使資訊被修正過,一切更動細節都會被紀錄下來。

ANSAcheck示意圖/關於義大利稅收的新聞,紀錄了時間、專屬ID等資訊。(擷取自ANSAcheck網頁)

ANSAcheck示意圖/關於義大利稅收的新聞,紀錄了時間、專屬ID等資訊。(擷取自ANSAcheck網頁)

保護新聞不被攔截或遺失

媒體資源網站《Journalift》則指出,區塊鏈可以協助記者免受審查和政府干預。在獨裁體制的國家,記者受到當權者的威脅,如Mirror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平台,提供空間使記者得以匿名發表作品,不必擔心資料被攔截或偷走,共享調查結果和文件。[1]

全球歐洲校園(Global Campus Europe)的歐洲人權與民主化研究所(EMA)論文提到,當前多數國家對於記者免受於暴力的保護機制並不完善,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區塊鏈此時能夠提供另一種作用,即建立新聞型態的「遺囑」(last will and testament),確保記者在報導過程若不幸遇害,調查結果可以被保留,並提供跟進的人員獲取關鍵資料。[2]

區塊鏈只能記錄 不是萬靈丹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文章指出,基於政治或經濟利益誤導群眾的假消息並非新鮮事,生成式AI又加劇了此一現象。目前沒有任何統一標準以識別、標記、追蹤和因應在數位平台誕生的假資訊亂象。區塊鏈技術為這場數位資訊危機提供可能解決方案。[3]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網路系統,以不可變更的帳本記錄資料,並進行驗證和重新驗證,使得資料創建後不太可能修改。如要修改一個區塊的資料,則須同時修改所有區塊的資料[4]。最知名的應用為加密貨幣的交易。

《哈佛商業評論》文章列舉出區塊鏈應用於新聞的好處:(一)驗證出處;(二)維護網路聲譽和身分。出版方透過區塊鏈詳加記錄發布的多媒體檔案,包含標題、位置、版權、被拍攝者是否同意、編輯歷史等背景資料,了解原始內容與呈現給讀者的差異。

區塊鏈不是萬靈丹,其本質僅是記錄的新方式,而非內容本身。《哈佛商業評論》提到:「沒有任何技術,可以根本解決人與人的信任挑戰;也沒辦法消滅人類為了爭名奪利而傳播謠言的念想。」

驗證訊息來源 不等於保證真實正確

英國新聞網站《journalism.co.uk》報導,在新冠疫情期間,義大利網路上流傳關於政府禁令的假消息,並且印有《安莎社》(ANSA)的標誌。政府官員和讀者皆指責該機構散播錯誤的資訊。[5]

《安莎社》為了挽回讀者信任,納入區塊鏈技術,並刊出讀者識別來自其網站的標誌。然而,負責此項任務的安永全球區塊鏈負責人布羅迪(Paul Brody)則點出問題根本:「標誌不能確保真實性,僅能讓使用者驗證文章出自何處。」

區塊鏈技術使得讀者了解文章的所有細節,與確保其是《安莎社》所發出,而非其他冒充的網站。儘管如此,新聞內容是否屬實,仍須仰賴於記者的謹慎求證與嚴加把關。

布羅迪進一步解釋:「不應該相信任何單一的權威機構。對於媒體,不應該侷限於任何一種閱聽管道。」

義大利通訊社遭盜用 引入區塊鏈技術

《安莎社》執行長亞歷山德里(Stefano De Alessandri)指出,社群媒體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安莎社》定位。作為遍布五大洲、在全球擁有73個辦事處,每天以多國語言發表逾3千篇報導的通訊社,過去必須搶先發布新聞。如今在必要之時,寧願當最後一個發新聞的新聞機構,也期待《安莎社》的新聞一旦發布,「每個人知道內容有99.9%足以深深信賴」。[6][7]

根據美國公共關係公司愛得曼(Edelman)2024年全球信任度調查(Trust Barometer)指出,有64%的人認為記者與通訊員刻意描述虛假或渲染誇大的事件,目的為誤導群眾;51%的人以自媒體作為取得新聞和資訊的來源,44%的受訪者信任社群媒體出現的內容。[8]

《安莎社》在疫情期間,就經歷了公共信任危機。2020年4月,帶有《安莎社》標誌、有關於「解封」的不實消息迅速在社群媒體散播開來,執行長亞歷山德里接到數十通詢問的電話,包含政府人員的關切。義大利公眾質疑,為何有信譽的老牌通訊社,還會發表假新聞?[7][9]

《安莎社》反思網路新聞的編輯習慣,「當你發表錯誤內容,可以輕鬆更正,甚至讓文章下架。除非有人恰好當下螢幕截圖。」這又產生另一個困境,當有人拿著螢幕截圖宣稱由通訊社發出,萬一該截圖為假,由於後台系統並未對外公開,通訊社沒有辦法自證清白。

《安莎社》發現聲譽受到威脅,迫切地希望向讀者證明是「可靠的新聞來源」,因此透過不可逆的區塊鏈技術,保存所有發表與更動狀態的完整資料,提供更透明化的檢視管道。

此外,透過區塊鏈儲存資料能保護《安莎社》版權。如有其他單位不當利用《安莎社》內容會被發現。區塊鏈存有完整資料檢視遭盜用的段落出處,包含人工智慧濫用版權資料為其「訓練」模型。法律議題需要證明時,也能提取證據為其辯護。

假新聞網站數量 超過本土報紙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蓬勃發展之下,帶來許多便捷與創新的可能性,也讓假消息更加猖獗,生成式圖文影像與真實內容的籓籬不再清晰,冒充新聞的內容農場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在美國,假新聞網站的數量超過了真實運營的本地報紙數量。截至2024年6月,美國事實查核機構「NewsGuard」發現了1265個合成新聞網站,而美國確實存在的地方日報的數量則有1213間[10]。根據西北大學地方新聞計劃評估,合成新聞網站急遽增加,而傳統報紙的數量卻逐步消失[11]。

NewsGuard發現,其中167個新聞網站為親俄假資訊,並有64個網站偽裝成美國社區新聞,採用「波士頓時報」(The Boston Times)和「邁阿密紀事報」(The Miami Chronicle)的名稱,仿效傳統報業命名模式進行宣傳和誤導。

假資訊席捲網路 區塊鏈有其限制

隨著社群媒體與手機App成為主要的資訊交流平台,科技公司的角色愈發關鍵。Facebook、TikTok 和推特(現為X)等公司對處理假消息的政策不一。生成式AI的虛假內容席捲了網路環境,衝擊各行各業與大眾,企業與個人應做好準備,避免受到數位假資訊的騷擾與侵權。

《哈佛商業評論》舉例,假設多數人為善意,有多少人每天有時間有精力驗證內容?到目前為止,本篇文章中的每一篇連結,有多少人會逐一打開,更無須說停下來深刻閱讀所有資料?即使區塊鏈儲存大量且完整資料,對於公眾發揮的效用可能非常有限。

區塊鏈在媒體的應用雖具潛力,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處理速度與效率低弱、儲存能力有限、耗費能源、隱私權等疑慮。除了技術解決方案,還需透過政策與教育來應對假訊息傳播。

美國於2019年提出《深度偽造究責法案》(DEEPFAKES Accountability Act),建議利用區塊鏈驗證內容來源與創作者身份。歐盟理事會於2024年通過《人工智慧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全面監管AI的發展與使用限制。

 

參考資料

  1. Journalift – 〈Blockchain in journalism – Web 3 is coming for us
  2. Journalism.co.uk – 〈Blockchain can help news publishers fight risks posed by fake news websites
  3. Global Campus Open Knowledge Repository – 〈Blockchain and journalism: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blockchain-based technology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
  4.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How Blockchain Can Help Combat Disinformation
  5. 浪鏈 – 〈區塊鏈是好是壞?優缺點一次看
  6. ANSA Corporate – 〈Se è una notizia, è un’ANSA
  7. EY – Global – 〈How an Italian news agency blocked fake news
  8. Edelman – 〈2024 Edelman Trust Barometer
  9. Ansa.it – 〈ANSA leverag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help readers check source of news
  10. NewsGuard – 〈Sad Milestone: Fake Local News Sites Now Outnumber Real Local Newspaper Sites in U.S
  11. Local News Initiative – 〈The State of Loc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