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野火重創 《洛杉磯時報》取消野火新聞付費牆

2025 年 01 月 20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廖彥甄|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原文由尼曼新聞實驗室副主編莎拉.西爾(Sarah Scire)撰寫,她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陶氏數位新聞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 at Columbia University)、法勒、施特勞斯和吉魯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以及《紐約時報》工作。

原文連結:The L.A. Times sees subscriber bump during wildfire coverage, despite removing paywall

美國加州近來遭受歷史性的野火肆虐,過去一週(編按:原文發表日期為2025年1月13日)已造成至少24人死生,大火摧毀了超過12,000棟住宅,而這場災難仍尚未結束。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隨著未來幾天風力增強,消防人員將面臨「極度危險的情況」,氣象局更於1月13日上午發出了罕見的「最高級別」警告

解除野火報導付費牆 《洛杉磯時報》網站創歷史流量新高

在野火危機爆發之初,《洛杉磯時報》(L.A. Times)便將所有與野火相關的報導解鎖,供大眾免費閱讀。根據該報發言人表示,《洛杉磯時報》新聞網站創下歷史流量新高,峰值出現在1月8日(野火發生的次日)。總體來看,網站流量比過去30天的平均水平增長了800%,新訂閱量比同期增長了259%。《洛杉磯時報》估計,解除所有野火相關報導的付費牆,導致訂閱轉化率降低了約45%。

截至2025年初,《洛杉磯時報》擁有約65萬名付費讀者,其中包含印刷版、數位版以及第三方平台(如Apple News)的訂閱用戶,直接數位訂閱用戶約有27.5萬名。(據估計,約有2萬名訂閱者因該報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未表態支持任何候選人而取消訂閱。)先前,《洛杉磯時報》老闆黃馨祥(Patrick Soon-Shiong)曾於去(2024)年12月宣布,編輯部的主要目標是將直接數位訂閱量提升至40萬,相當於加州4,000萬人口中的1%。

然而,2025年 1月8日,《洛杉磯時報》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多的訂閱者瀏覽量,且讀者停留的時間更長。數據顯示,網站的網站循環率(Site recirculation,即讀者為閱讀一篇報導而來,最終瀏覽多篇內容的情況)相比前一個月的平均水平增長了1,500%。特別是影片內容表現突出,其播放量相比前一個月增長了1,800%。

其中又以兩篇未設置付費牆,且最受到讀者歡迎的文章,分別是:〈Fast-moving fires in Pacific Palisades, Altadena, Pasadena and Sylmar prompt evacuations, school closures〉(編按:該篇報導隨時更新內容,最新報導標題為〈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first four days of the Eaton, Palisades fires〉)以及〈Fire hydrants ran dry as Pacific Palisades burned. L.A. city officials blame ‘tremendous demand’

野火危機 《洛杉磯時報》展現新聞媒體關鍵作用

此外,《洛杉磯時報》還積極應對針對野火相關的錯誤資訊傳播。例如,針對不實的撤離警報,該報迅速發布澄清文章;就政治人物散播的虛假消息發表評論;確認好萊塢標誌並未被燒毀;以及澄清社交媒體上有關志願消防員的號召存在誤導性。一些城市領導人甚至建議,該報老闆黃馨祥也應接受事實核查

對於這座城市的每個人來說,這場野火都是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深刻故事,包括《洛杉磯時報》新聞編輯部也不例外。該報公關總監瓦妮莎·科恩(Vanessa Curwen)表示:「我們有同事失去了家園或社區;幾乎每個人都認識受到直接影響的人;有人被迫撤離,有人斷水斷電」,但她強調:「編輯部仍然持續提供不可或缺的報導,涵蓋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野火災害,並且肯定是洛杉磯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火災。」

透過這次野火危機的表現,《洛杉磯時報》展現了新聞媒體在社會中的關鍵作用,即使選擇短期內降低訂閱轉化率,該報依然堅持提供公共服務,為受影響的社區提供了及時的資訊支持。此外,面對虛假訊息的挑戰,該報以透明、準確的方式,進一步鞏固了作為地方重要媒體的地位。媒體業如何在危機中取得商業目標與公共利益的平衡?《洛杉磯時報》為新聞業建立了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