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大學新聞工作坊 訓練學生報導聚焦污名社區


盧信希|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拉丁美洲新聞評論》(LatAm Journalism Review)報導,提及位於墨西哥城的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下稱UACM)近年舉辦新聞工作坊,訓練學生將目光聚焦於邊緣社群。工作坊負責人Amarela Varela指出,舉辦工作坊是為了消除邊緣社區生活的污名,讓學生對自己居住的社區更有歸屬感和尊嚴。
《拉丁美洲新聞評論》報導指出,記者和社會學家Amarela Varela近年負責舉辦UACM的校園新聞工作坊,報導位於墨西哥城近郊的聖洛倫佐特佐科(San Lorenzo Tezonco)校區的新聞。她表示開辦工作坊的目標正是教導學生報導地方新聞,關注影響他們自身、家人以及墨西哥城外圍社區的問題,對抗傳統媒體的污名,以及填補資訊的空缺。
報導指出,Varela認為墨西哥新聞產製出現危機,是因為新聞行業的不穩定性,以及傳統媒體報導市郊地區的新聞不夠。她也認為新聞也存在讀者危機,人們愈來愈少看新聞,因為新聞已經不能代表他們(as people increasingly consume less news in which they don’t see themselves represented)。
「學生認為有趣的新聞主題,也是他們的鄰居、其他年輕人關心的主題。」Varela受訪時坦言,「這些都是主流新聞所忽略的主題,也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無法捕捉的主題,而這些故事能化解讀者危機。」
「我的半生都花在交通上」 報導長通勤時間對居民影響
報導中訪問了一些參與工作坊的學生,其中一位UACM學生Andrea Salais受訪時指出,她住在城市東南部的特拉瓦克(Tláhuac)地區,需要每天花6小時到市中心工作。為了準時上班,她必須在早上6點出門,經歷轉乘公車、快速公車(rapid bus)和地鐵等交通工具到達工作地點。
報導提及,Salais在漫長的通勤路上,發現墨西哥市郊有數百位居民和她一樣,花了一天大部分時間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認為他們長時間的工作時數會降低生活品質。
報導續指,Salais的通勤體驗啟發她在新聞研討會的報告靈感。她與同學共同發佈報告,題為「我的半生都花在交通上:墨西哥城無休止工作日的重要代價(Half My Life is Spent on Transport: The Vital Cost of Endless Workdays in Mexico City)」,研究長時間的通勤對特拉瓦克地區居民的影響。
她受訪時表示,「我以自身經驗出發,尋找和我一樣有長通勤時數的人,捕捉他們穿梭在疲憊、侷促的上班旅途上,在往返的過程中睡覺。」
新聞工作坊培養更多元的社區代議士
報導又指,Varela主導的新聞工作坊,本來定位是紙本新聞工作坊,後來轉型為數位、多媒體與協作式新聞課程,為了在UACM鄰近的社區培養更多元、更包容的代議士。
Varela受訪時表示,工作坊分為兩個學期。學生在第一學期學習新聞室的運作和新聞的主要類型,例如新聞故事、敘述和訪談。在第二學期,工作坊則以媒體實驗室的方式運作,學生分組製作報導。Varela解釋,課程著重於報導、事實檢查、製作多媒體剪輯等內容。
除此之外,Varela更邀請經驗豐富的調查記者擔任客座導師,包括數位媒體《Desinformémonos》的創辦人Gloria Muñoz、墨西哥記者網絡「Periodistas de a Pie」的共同創辦人Marcela Turati,以及數位媒體 《Somoselmedio》的總監Mario Marlo等人。
報導指出,參與工作坊的學生能將他們的作品投稿發表在《Desinformémonos》和《Somoselmedio》。Varela提及,每年這些平台都會發佈六至八篇學生的報導。而學生必須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寫報導,她說,「我認為(報導)同時培養關鍵的價值觀,即是反種族主義、反父權主義和多元化。」
揭露地方不為人知的故事
報導提及,近年墨西哥愈來愈多「寂靜區」(silent zone)。在這些地區,媒體因為暴力、政府當局恐嚇或組織犯罪而避免報導。Varela指出這些地方的「資訊真空」(information vacuum)在暴力蔓延全國之前已經存在,而學生的報導主題也大多僅限於犯罪。
Varela在報導中解釋,「傳統媒體不報導郊區的新聞,不能只怪罪於組織犯罪。除非有主流媒體報導意外或暴力事件,否則新聞界對這些地區新聞毫無興趣。」她評論指,墨西哥城東部是沒有新聞價值的地方,因為人們視那裏為「貧窮和污名化的地方」。
報導地方的真實面貌 悲劇中尋求解決方法
報導訪問工作坊的畢業生José Francisco Carrasco,他觀察到,位於市內科約阿坎區(Coyoacán)南部的Santo Domingo地帶,是最危險的地區之一。當地媒體主要報導販毒、綁架幫派或缺水等議題。
然而,報導指Carrasco認為新聞工作坊是報導這些地區的機會,表示該區居民有需求未被滿足,尤其是性小眾(LGBTQ+)族群。他補充指,他也是其中一員,「我在鄰近地區遇到許多 LGBT人士,他們仍然被隱藏」,又指該區沒有舉辦LGBT的活動,也缺乏機制予人們以性別角度與政府溝通。
Carrasco的觀察在工作坊中寫成報導。《拉丁美洲新聞評論》報導提及,Carrasco在工作坊共寫了三篇文章,其中兩篇在《Somoselmedio》上發表,一篇是關於墨西哥市郊區的跨性別人士收容所,另一篇則報導LGBTQ+同志遊行中的大學團體。
報導指,Varela評論該學期的學生所寫的報導已經脫離犯罪的主題,有些學生探討的主題與暴力有關,但更深入挖掘女權主義與女權自衛等議題。她認為這些主題是來自學生的想法,「因為在他們的的社區總是有殺害婦女、兒童暴力、失業等問題」,慨嘆道:「那些地區總在報導悲劇。」
報導提及,Varela也鼓勵學生在撰寫報導,將報導焦點放在解決方案上,讓作品突顯郊區生活的正面面貌,挑戰已有的污名。她特別提到Carrasco跨性別人士收容所的報導,便是一例。她曾告訴學生:「當地的知識、你們對鄰近地區的洞察力,這些人人都害怕的東西,對你們的報導來說是純金,因為它們揭示生存之道和慶祝生命的方式。」
專注報導邊緣社區生活 讓學生的社區更有尊嚴
報導指,UACM五個校區中,便有三個校區位於墨西哥城郊區。大部分的學生來自低收入或弱勢背景。Varela指出,她的許多學生都是在過去數十年間從鄉下移民到城市的家庭子女,有些則是年輕父母或單親家庭。
Varela形容UCAM是「一所為郊區種族化、邊緣化年輕人而設的大學」,從學生的居住地,便有一種階級和種族的輪廓(There’s a class and racial profile based on where they live),僱主甚至對UCAM的畢業生帶有負面的看法。
儘管如此,Varela鼓勵新聞系的學生應堅持服務身處於同樣環境的觀眾,放棄追求透過網路迅速傳播的內容(viral content),因為報導的是大部分墨西哥城居民的現實生活。她說,「我們致力消除邊緣社區生活的污名化,這是超地方、跨媒體的新聞,能讓學生來自的社區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