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屆卓越新聞獎

新聞敘事創新獎評審召集人

林照真

用科技突顯新聞,
AI也入列

新聞報導追求卓越的天職,從古典傳統時期到當今數位時代,均未改變。傳統新聞大幅仰賴新聞記者的採訪與文字功力;攝影記者的圖像、影片同樣不可或缺;聲音也是代表性元素。然而,數位時代催生更多傳播技術,翻陳出新的數位科技陸續加入當代新聞報導中,也帶來多樣化的新聞面貌。

這股令人興奮與期待的數位創新,正好表現在今年「新聞敘事創新獎」的所有參賽作品中。和往年非常不同的是,生成式AI工具也首次參與台灣的新聞敘事。生成式AI提供新聞業前所未見的協力,卻也同時帶來若干警示。

在今年共47件參賽作品中,新聞工作者使用了各式數位技術。包括:滾動式的網頁報導、3D地圖工具、新聞遊戲、360°全景攝影、AI自動生成文字和圖片等。同時,網頁設計更見精進;視覺化尤能打開讀者視野;新聞運算已能處理規模龐大的數據資料;文本分析工具也已追上學界的方法論。難得的是,新聞工作者還能從中發現新聞真諦,更在作品中提供讀者參與互動的機會。這樣的新聞概念, 非常吸引人。

新聞工作者面對不同議題,必須尋找最適合呈現資訊的工具,這真是一門大學課堂無法兼顧的動態新聞學。由此也發現,未來的新聞不再是孤軍奮鬥,不同專長的新聞工作者各盡所能,讓新聞精髓在科技協助下更加突出。這類團隊合作的敘事新意,實為傳統新聞人所樂見。

當生成式AI科技於2023年大幅進入全球的新聞室後,台灣新聞界也開始使用不同的文字、圖片AI生成工具來進行報導。有關生成式AI引發的特殊變化,全球新聞界正進行樂觀且審慎的評估。AI演算法進入新聞世界後,確實有助於新聞記者執行更困難的數據運算,大型語言模型協助新聞記者捕捉更多新聞真相。前所未見的深度報導、調查報導中,已開始出現深度機器學習的AI身影。

我們也得留神,生成式AI科技並非萬能,尤其過程中產生的幻覺,必然影響新聞界最在乎的正確性。我們除了必須向讀者揭露使用AI工具報導的事實外,更重要的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全程參與。「人」的角色,在AI時代將更加重要。

說到最後,新聞敘事的核心還是新聞本身。多數人可能會同意,不管我們使用的數位科技有多麼炫目與華麗,紮實的採訪、議題的深耕與對真實鍥而不捨的探索,仍是新聞最重要、最動人的元素,也是新聞工作者永無止境的自我要求。

願以此與新聞同業共勉。也願敘事創新無懼,繼續揮灑於新聞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