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調查報導獎|《報導者》追蹤非法市場的結構性因素 多媒體敘事揭露事業廢棄物犯罪鏈

「調查報導在執行難度和改變社會的潛力上,可以說是新聞工作者的桂冠。」典禮主持人李文儀如是說。
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調查報導獎得主是《報導者》的〈垃圾黑市錢與權:一條事業廢棄物犯罪鏈的生成〉,作品製作團隊包括:何柏均、林慧貞、方德琳、柯皓翔、洪琴宣。《報導者》團隊重回現場、調查、模擬,還原震驚全台的台糖土地廢棄物濫倒案,將這場組織性、橫跨南北的集團犯案過程展現在大眾眼前。
不分媒體類國際新聞、調查報導、財經新聞獎項評審召集人童再興(右)擔任頒獎人,《報導者》總編輯方德琳(左)上台領獎。
評審團認為,報導以多種方式調查,洩露事業廢棄物處理不但淪為地下暴利,亦形成嚴重污染的弊端。尤其能針對犯罪集團的犯罪手法及獲利模式,進行細緻的分析,並以大數據資料呈現疑似被倒亂的地區,凸顯「北廢南運」造成的環境影響。敘事技巧成熟,多元媒體呈現,充份展現監督社會的媒體角色。
多媒體重現一場12小時內完成的濫倒
2021年10月,檢警破獲台糖土地廢棄物濫倒案,發現自2020年3月起長達一年半的時間中,3.8萬噸生活事業廢棄物被埋入台南國道8號旁一片13萬平方公尺的台糖土地。
《報導者》立刻啟動調查,發現在焚化爐量能不足、廢棄物清除費用飆漲的情況下,廢棄物處理非法濫倒的地下市場應勢而起。犯罪上游的「棧仔場」業者付費,請犯罪中游的司機群載運廢棄物。犯罪下游的「土尾」則負責張羅土地,讓廢棄物有地可倒、負責掩埋。非法處理能夠為業者省下一車(15噸營建廢棄物)35萬的成本。
《報導者》團隊用複合地圖、空拍、監控錄像、3D動畫等多元媒體將調查結果生動、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頒獎人童再興稱讚其能夠將每一類媒介的優點在數位網站上精彩地展現。此作品同時獲得第22屆卓越新聞獎新聞敘事創新獎,在內容和形式上皆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有關非法事業廢棄物濫倒的現象存在已久,很多媒體都報導過。《報導者》總編輯方德琳在領獎時表示,《報導者》在切入這個題目時只有一個問題:濫倒現象層出不窮,究竟是什麼原因在背後支撐這個非法市場?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報導者》團隊透過此案件犯罪集團的手法,去拆解每個環節的利益。方德琳說,做完這個題目,發現犯罪產業鏈環環相扣,這個結構並不容易撼動。「因為在這個市場裏面,我們找不到明顯的受害者。提供土地的地主、中介、非法業者都有金錢的報酬,政府也不需要為解決事業廢棄物的終端設備而頭痛。」她說,得到卓新調查報導獎,提醒著《報導者》團隊這個議題有非常多人在乎。而只要還有人在乎我們身處的環境,《報導者》就會繼續追蹤報導。
方德琳也提及調查過程中的險境。《報導者》記者何柏均為了接近非法業者,曾單槍匹馬、陌生地走進事業處理廠。她說,除了勤勞以外,過人的勇氣是調查記者最珍貴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