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新聞敘事創新獎|3D建模還原場景 展現高度數位敘事匯聚能力  《報導者》多媒體作品再添殊榮

2023 年 11 月 29 日 | 卓新獎, 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獎

donation
盧信希|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新聞敘事創新獎由《報導者》團隊〈還原一場12小時內湮滅的犯罪──數萬噸廢棄物,如何悄悄埋入台糖土地深處?〉獲得,製作團隊包括洪琴宣、何柏均、林彥廷、江世民。《報導者》繼去年〈交友×PUA×假投資:分解「沉浸式詐騙」手法,你需要的4個反制手段〉專題,再度獲獎。

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新聞敘事創新獎

《報導者》攝影記者林彥廷(左起)、記者兼策展編輯洪琴宣代表團隊上台領獎,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林元輝頒獎。

文本內容與呈現技術「水乳交融」

報導關注2021年台糖土地廢棄物濫倒案,翻查衛星圖資,從中整理並篩選出數千筆廢棄物或土石棄置違規案件。報導以多媒體形式,詳細分析從北到南的違規熱區,以及它們成為濫倒天堂的原因。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退休教授林元輝頒獎時表示,數位文本難以同時兼顧內容意義和呈現技術,總是「一輕一重」。但他直言,作品讓他感到驚艷,文本內容和呈現技術幾乎能「水乳交融」,也為數位文本越趨成熟感到欣慰。

評審團表示,本報導結合捲軸同步文字和底層影片呈現方式,應用至新的高度,既巧妙地整合文字報導、底層影像和簡訊模擬等三個敘事層次,又能維持清晰的敘事流程。報導融合空照影像、3D建模等多媒體元素,展現高度的數位敘事匯聚能力。

「以讀者需求為核心」乃數位敘事思維之核心

《報導者》記者兼策展編輯洪琴宣領獎時表示,感謝卓越新聞獎的評審看到這篇報導並給予肯定。她提到《報導者》近年不斷嘗試多媒體敘事的可能,正如記者會不斷思考文字如何讓讀者易於閱讀和理解,也思考報導形式如何讓數位時代的讀者,最大化去理解新聞內容。

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新聞敘事創新獎
《報導者》攝影記者林彥廷(左起)、記者兼策展編輯洪琴宣上台宣讀團隊得獎感言。

洪琴宣提及這次報導的製作過程是「顛倒過來的」。過去多媒體作品或許是記者採訪過程中拍的影片、捕捉的素材,然後多媒體團隊根據有限的材料製作。她分享這次報導是思考如何讓讀者理解複雜的案情、難懂的判決書,重新回到記者採訪現場去搜集資料,再「量身打造成多媒體報導」。

她回想報導中有趣的製作經驗:「光是作品中那一段模擬大卡車晚間開入台糖土地傾倒廢棄物的畫面,柏均哥、我和彥廷在那段路上來來回回開車開了三、四次,就為了呈現第一人稱感的畫面。」她感謝評審看到他們的用心,欣賞報導顛倒編採製作順序邏輯。她認為報導是「以讀者需求為核心製作的作品」,也是這個時代的數位敘事思維核心。

洪琴宣說,這個報導得以完成,要感謝記者長期關注廢棄物議題,也突破梳理集團犯罪的分工模式,才能有非常創新的新聞意義。她也感謝攝影記者和設計師,豐富報導的照片和3D模型模擬,令報導「很有感」;同時也感謝資料分析團隊突破政府統計限制,讀者能利用衛星空照變異點圖資,看到廢棄物濫倒點位的全貌。最後,她感謝《報導者》編輯團隊一路的帶領和支持。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