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突發新聞獎|《聯合報》中捷意外報導深入淺出 編輯台調度及議題設定功力表現出色

2023 年 11 月 29 日 | 卓新獎, 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獎

donation
宋思彤|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第22屆卓越新聞獎以「聽見歷史翻頁、守望真實」作為主題,強調新聞人的精神與本質。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突發新聞獎,由《聯合報》作品〈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奪得。評審團認為,本篇報導在短時間內深入淺出,問題意識相當清晰,足見編輯台的人力調度,以及議題設定的功力。

本屆許多得獎人因為堅守採訪崗位,不克前來領獎,包括平面類突發新聞獎得主《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採訪團隊。

第22屆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突發新聞獎

《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採訪團隊因採訪行程之故,無法親自上台領獎,由《聯合報》新媒體中心記者洪欣慈(左)上台代為領獎,從中華電信財務長暨執行副總陳宇紳(右)手中接過獎座。

「期許我們的報導,能為台灣社會帶來正向力量」

奪下該獎項的《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採訪團隊,因採訪行程無法到場,由《聯合報》新媒體中心記者洪欣慈代為上台領獎並宣讀得獎感言。

「在眾多國際事件的入圍報導中,能夠脫穎而出相當意外」,《聯合報》採訪團隊表示,在台中捷運意外發生後,多位地方中心的記者在36小時之內集結,快速凝聚共識。除了釐清事故發生經過外,同時追蹤發生原因,並剖析「軌道安全監測機制」以及後續的法規檢討,做了十足的議題切角。

第22屆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突發新聞獎

洪欣慈代為宣讀楊子磊的得獎感言。

在突發事件發生時,不只要在第一時間抓到議題核心,過程中更需要人力上的精準調度、支援,也就是說,團隊之間必須具有十足默契,才能做出高品質的突發新聞報導,本作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發表感言時,團隊亦感謝《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的長官與同事,在事件發生當下的合作與支援,「期許我們的報導,能夠為台灣的社會,帶來正向改變的力量。」

編採人力調度、議題設定功力強

本作品聚焦在 2023年5月的「台中捷運塔吊撞擊事故」,當時因軌道旁建案的起重機掉落,導致正要行駛的中捷列車撞上,造成1人死亡、10人受傷的重大工安意外。

這起意外事件,涵蓋了工安與公安現場,但評審團大讚該作迅速完整地呈現災難發生過程,「更透過了相關利害關係人的說法,清楚交代意外發生的關鍵原因」。在事件過程中,《聯合報》採訪團隊也將觸角延伸至其他縣市,近一步檢視國內其他的軌道運輸,是否有類似的災害預防措施。

第22屆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突發新聞獎
《聯合報》團隊感謝評審肯定,讓國內議題的突發新聞脫穎而出。(特約記者宋思彤攝)

評審團表示,該作品不僅在事件當下的反應快速,後續的問題意識也相當清晰,將一起意外事件,上升到了全國層面的制度性檢討,並做出深入淺出與圖文並茂的報導內容,也讓評審們驚呼「編輯台在編採人力調度,以及議題設定的功力都相當強。」

突發新聞獎式微 「新聞業的共同危機」

雖然本屆得獎作品相當精彩,但「突發新聞獎」的報名件數近年來持續減少,也點出了其式微的危機與隱憂。

「正常的新聞工作中,即時新聞的產量應該遠大於其他類別,但參賽的件數卻只有其他種類的一半」,該類評審召集人李志德認為,突發新聞本身既是產品,又是進一步發展特寫、專題等深度新聞的原料,其式微可以視為是「新聞行業的共同危機」。

李志德表示,突發新聞在現今的媒體體制下,受到了許多摧殘。不過在入選作品中,他也看到了記者在對抗「時間壓力、資訊迷霧」的堅強意志。他認為,「突發新聞獎勵的,就是這種鬥志——也就是新聞魂」。

本屆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分為四類,其中「特寫新聞」共有112件參加、「解釋性報導」99件、「突發新聞」42件與「新聞評論」36件,件數與其他類型比較確實較低。本次突發新聞獎的其他入圍作品,主題包括:南韓梨泰院慘案、台柬人口販運、土耳其強震等,切角都具有獨特性。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