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屆卓越新聞獎
國際新聞/調查報導/財經新聞組 評審召集人
童再興
追求卓越,新聞不死
追求卓越,是新聞人及機構該有的抱負與使命。台灣在媒體沈淪與新聞已死的大眾質疑聲下,在新聞速食主義與免費新聞的不良環境中,仍有眾多「長篇厚論」報名卓越新聞獎,顯見新聞不死,志士仍在。
報名本屆不分媒體類別的國際新聞獎,調查報導獎及財經新聞獎共有143件之多;海外媒體較前增加,十分明顯,日經新聞、自由亞洲、端傳媒、如水雜誌……等等,如今,台灣被世界看見被重視,可見一斑。
如果參加是追求卓越的初心,入選則是得之不易的榮譽。初審甄選過程中,七位評審老師頗多英雄所見略同的共識,也有不同視角的分歧,三個獎項都有部分作品經過二輪投票,才落槌敲定入選。
過去台灣媒體挨批缺乏國際視野,近些年來這病象漸有改善,台灣媒體走出國門,走到國際新聞現場,發表台灣角度的觀點,已愈來愈多。今年5件國際新聞獎入選作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COP27 直擊與台灣生存解析」、「解凍格陵蘭」深入近年地球多災多難的氣候危機;「福島光和影」紀錄12年後的真實樣貌,反思核電重啓的難題;遠赴以色列寫下「小國大戰略的八堂課 」;「印度打造新蘋果樂園」探索台商電子供應鏈新板塊;這些卓越報導治療著台灣媒體的國際新聞貧血症,雖未藥到病除,至少世界重大事件幾乎都能看到台灣媒體的新聞蹤跡。
從調查報導獎5件入選作品來看,似乎「沒有大新聞,便是好消息」,意謂著今年台灣未發生驚人耳目的重大弊案醜聞。
不過,吸金百億的基金詐欺案、垃圾黑市的廢棄物犯罪鏈、台灣海峽下盗砂船入侵風暴、稀有鳥類籠拍誘拍場的悲劇,反映了調查報導向環境正義、動物保護及幼齡教育等非政經領域傾斜,查詢依舊艱辛,內容依舊精彩。
相較之下,近一年財經新聞波濤洶湧,全球經濟動盪走衰,台灣也無法倖免。財經新聞獎8件作品入選,有財經無形戰爭如中美科技戰、電動車平價革命和星港人才搶奪,有內幕調查如金馬走私鏈和躲不掉中國天眼,還有台灣科技業的中國供應鏈解構,走向美國落脚墨西哥,在在顯示題材多元,文采多樣。
最後,有感嘆有期待,作為Web1.0的網路「先烈」, 看到一些媒體先鋒如聯合報、報導者和天下雜誌等,不僅僅是文字和影音雙調報導,同時紙媒網媒多媒並進,充分利用網路科技到新聞形式和表現上。面對當今新聞媒體的進步,感嘆身不逢時。
可惜多數媒體受到商業盈虧的現實框限,仍停留在傳統「單調單媒」階段。期待的是,卓越的先行者能帶動新聞界整體的進步。
在政治立場扭曲了事實真相的台灣,在聳人聽聞和錯假訊息掩蓋真理的時代,確實令人感嘆新聞崩壞,社會地位已今不如昔。但是,就算媒體沈淪,我們仍然可以選擇,選擇擁抱新聞專業,就像卓越新聞獎的眾多參與者便是。追求卓越,是無可阻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