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卓越新聞獎
不分媒體類得獎作品獎項
得主
入選作品
國際新聞獎
世紀之戰裡的毀滅與圖存──俄烏戰爭5個月全紀錄
報導者 111.03.17~111.07.25
劉致昕、楊子磊、陳映妤
作品簡介:
2月24日,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射飛彈,展開大規模侵略行動,《報導者》團隊實地赴烏波邊境及歐洲三國採訪了3週;同時在俄烏戰爭長達5個月來,持續不間斷地越洋採訪、追蹤二戰後歐陸最大戰事在虛實空間之進展,直接採訪來自4國(烏克蘭、俄羅斯、波蘭、德國)逾70位受訪者,以長篇文字報導、聲音內容、影像、社群多媒體等多元媒介,帶領台灣與華文讀者理解此當代混合戰爭的內涵。
《報導者》以實證和當事人深度訪談,釐清戰場的樣貌、侵略的手法,解釋這場戰爭在地緣政治、資訊輿論、文化語言、兒童人權、能源政治、外交關係等領域的全球意義。在資訊失序的時代,為台灣讀者提供第一手深入報導,探索台灣媒體在國際議題報導的最大可能性。
調查報導獎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鏡週刊 111.07.29
蔣宜婷、杭大鵬、李又如、曾立宇、林媛婷
作品簡介:
報導緣起,是2021年底,一系列女性的性影像在臉書社團「霸社」被以相同手法、定期預告外流。她們被散布的照片、影片內容十分相似:全裸自拍,擺出特定姿勢,並拍攝私密行為。《鏡週刊》耗時半年調查,拆解此案犯罪者「Airdrop5」的連續詐騙手法,追蹤其如何與台灣規模最大、獲利鉅額的付費色情論壇「創意私房」合作、販售盈利,獨家揭露一樁受害者多達 300人、同一加害者的網路性影像詐騙販售案。
《鏡週刊》不僅詳盡調查、揭發其中嚴重的數位性暴力犯罪,更採訪多名勇於露面的受害女性,說出她們如何陷入高明騙局或遭遇偷拍,見證自己的私密影像不斷外流、遭受網路霸凌,置身地獄,奮力倖存,復原,甚至反擊的歷程與感受。
財經新聞獎
真假ESG面面觀系列報導
今周刊 111.06.20
今周刊編輯團隊
作品簡介:
二○一八年十月,《今周刊》大膽以ESG為題,並用封面故事規格,將對ESG發展趨勢的觀點帶到讀者眼前。報導中,這些外資機構的ESG衡量原則卻又莫衷一是…,而唯一能確定的,當前ESG是一個需要各界不斷磨合溝通、持續演變進化中的重大趨勢。
最近兩年,各界對ESG也陸續出現檢討聲音,「漂綠(Green Washing)」現象成了歐美積極檢討的關鍵字;二○二二年,《今周刊》在第一時間報導歐、美政府首度出手打擊漂綠企業的真實案例,以及台灣金管會積極跟進、開始嚴審各檔ESG基金「純度」的細節與影響。
新聞敘事創新獎
交友×PUA×假投資:分解「沉浸式詐騙」手法,你需要的4個反制手段
報導者 111.07.10
柯皓翔、洪琴宣、劉致昕、江世民
作品簡介:
本報導透過受害者的告白、詐騙者的現身說明、加上白帽駭客的第一線觀察,揭露新型態詐騙的幕後黑手們,如何「用科技抓住人性」。透過多媒體網頁解釋沉浸式的詐騙手法,並提供反制與預防的方法與知識,在揭露詐騙產業的同時,也提供人們安全使用新科技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藝術與文化新聞獎
新台漫時代─在日漫韓漫夾擊下,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報導者 111.06.20
陳德倫、洪琴宣、陳怡靜、李雪莉、楊子磊
作品簡介:
台灣漫畫曾有兩次輝煌時代,1950年代葉宏甲、劉興欽等作者帶起的第一波黃金期;1980年代敖幼祥、朱德庸、蔡志忠、林政德、游素蘭等作者迎來台漫二度復興。但前者因漫畫審查制無疾而終,後者因日漫大舉入侵以及中國招手漫畫家西進而中斷。《報導者》觀察到台漫可能正在迎來第三波黃金期──多樣且國際的讀者、新生代漫畫家豐富的選題、政策有意識的扶持,令人感受到新台漫樣貌的崛起。
本專題梳理近十年的台灣漫畫變化,脫離純粹的本土出發觀點,走入國際漫畫節和跨國漫畫平台,以跨國的高度,看見台漫的買家和對手在哪裡,回望台漫在世界的定位、看見漫畫家該如何闢出生路。
報導者/新台漫時代──在日漫與韓漫夾擊下,如何走出自己的路?/111.06.20/陳德倫、洪琴宣、陳怡靜、李雪莉、楊子磊
公共電視/那些年,我們搭乘過的船|台灣的船艦博物館/111.02.14/呂培苓、賴冠丞、顏子惟、劉啟稜、陳添寶
公共電視/族群創生系列報導/111.02.16、111.03.09、111.04.27/尹雯慧、羅盛達
鏡電視/白沙屯媽祖進香故事/111.05.18~111.05.22/另一種注目
鏡電視/凝視‧當代/111.05.02、111.05.30、111.07.04、111.07.11、111.07.18/鏡電視文藝賦格節目
端傳媒/政治審查令Hong Kong變Xiang Gang?國安法一年後香港文化界的新「日常」系列/110.08.13~111.07.22/沈諾基、胡且越、黎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