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卓越新聞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短篇深度報導獎|大愛電視〈醫愛撫虐〉獲獎 吳志怡:二十幾年記者生涯一直都記得初衷

黃翊閔|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大愛電視台文字記者吳志怡(中)和攝影記者張略家(左)以作品〈醫愛撫虐〉獲獎,該獎項評審召集人侯惠芳(右)擔任頒獎人。
本屆卓越新聞獎首度將深度報導獎以20分鐘為界,區分成短篇(20分鐘以下)和長篇(20分鐘以上),公共電視台在此項中入圍了四個名額,得獎機會之高,讓任職於公視的典禮主持人陳信聰笑說:「公視真的入圍好多捏,會是公視嗎?」
該獎項評審召集人侯惠芳擔任頒獎人,上台致詞表示,此次短篇深度報導獎的競爭非常激烈,因為入選的內容非常多元,所以評審團在討論過程中也多有不同觀點,有激烈的討論,也有翻轉。「現在就告訴各位翻轉的結果。」謎底揭曉,最終由大愛電視台——〈醫愛撫虐〉作品獲此殊榮。
〈醫愛撫虐〉為大愛電視台文字記者吳志怡和攝影記者張略家,聚焦醫學之技揭開虐兒之惡的專題作品。以其深具人文關懷和獨特醫護專業視角,揭開台灣社會日益嚴峻的兒童受虐現象。於此同時企圖發揮自身媒體力量,在報導中揭示醫療人員在兒虐防治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完整介紹兒少保護團隊如何建立案件處理流程等內容,皆有助增加大眾對兒虐的認識和推動兒虐防治。
新聞傳媒工作的艱辛和大環境普遍對新聞產業的不友善,讓許多身兼不同人生角色的從業人員倍感壓力,記者吳志怡在發表得獎感言時坦承,「我最近真的很認真在想20多年的媒體記者生涯,我是不是應該要轉行了。」得獎後五味雜陳的心情讓她數度哽咽,台下的同業一時響起掌聲化為安慰和鼓勵。
提到她心心念念的想要成為一名記者的心路歷程,歷經從節目製作轉行和初到友台新聞工作滿三個月就被「fire」了的挫敗,吳志怡表示,「我當時在想,我真的可以成為記者嗎?我真的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記者嗎?」也因此她感謝大愛電視台給了她這一個可以實現記者夢想的舞台,「證嚴上人說:莫忘初衷。二十幾年的記者生涯,我一直都記得我的初衷是什麼。」二十幾年的記者生涯,儘管在近期讓她有了轉行的念頭,卻也讓她慢慢有了自信,能夠笑看曾經的挫敗。
傳遞社會真相的記者工作,在任何社會之中都同樣的重要。吳志怡感謝高醫法醫病理科主任尹莘玲,促成她起心動念報導受虐兒童事件,因為是尹莘玲的演講,讓吳志怡決心在疫情仍然嚴峻的時侯,走進醫院完成這份採訪。
談到做為一名母親,在報導兒虐案件時的心境是無比的痛心。吳志怡表示她常在思考,作為一名資深記者的價值是什麼?而她的答案是,「弱勢的聲音真的需要被看到,⋯⋯很希望我們的報導,能夠為台灣的受虐兒童盡一點點的心力。」
吳志怡發表得獎感言。
記者工作生涯道阻且長,吳志怡說「在這個時間點,我真的真的在思考自己是不是要放棄記者生涯的時候,謝謝卓越新聞獎讓我找回作為記者的熱情。希望我能在這個舞台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