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財經新聞獎|長期追蹤財經趨勢 《今周刊》團隊〈真假ESG面面觀系列報導〉獲獎

黃翊閔|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編輯萬年生(左)代表《今周刊》團隊上台領獎。右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邵瓊慧。
本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財經新聞獎由《今周刊》作品〈真假ESG面面觀系列報導〉獲獎,編輯萬年生代表《今周刊》團隊上台領獎,從頒獎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邵瓊慧手中接下獎座。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威脅,要求企業遵照ESG指標的浪潮隨之興起。《今周刊》自2018年10月便開始投入長期的系列追蹤報導,不僅每年都有一個以上的封面故事規格來介紹ESG發外,對於近年歐美積極檢討企業「漂綠」(Green Washing)現象,也都在第一跟進,將最新的趨勢帶給讀者。
ESG是環境保護(E,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Social)以及公司治理(G,governance)的縮寫,作為一種評估企業是否永續經營的新型指標,是現今投資決策時的重要依據。萬年生說到,「大家可能現在都很耳熟能詳的ESG這三個字的意思,可是其實我們早在四年前(2018年)就連我們社內很多同事都沒有聽過這三個英文的時候,就已經有做了一個封面故事。接著每一年也有一個以上的封面故事,來報導這個國際趨勢。」
此次獲獎,肯定《今周刊》對於國際財經新聞的敏感度和長期追蹤報導的能力與作品為讀者帶了的可貴價值。
本次獲獎的系列報導作品是集結三篇專題而成,其中包含從國際角度介紹漂綠(Green Washing)現象,歐美政府如何出手打擊企業漂綠的案例、國外財閥假ESG的案例和國內外法規對比,金管會如何嚴格審查各檔ESG基金,以及中小企業對於減碳和ESG趨勢焦慮的第一手報導等。
儘管現今外資機構對ESG的衡量原則莫衷一是,但仍不可忽略ESG指標做為仍在發展的重要趨勢,而《今周刊》在這些專題中呈現了時間軸下多方觀察的角度,不停地與國際接軌,提供給台灣讀者健全的ESG面面觀。
財經新聞是報導門檻相對高的一類新聞,能夠撰寫出一篇好的財經新聞高度仰賴撰稿人對財經領域知識的專業,而今年不分媒體類財經新聞獎首次有英文作品入選並且有高達8項作品入圍共同角逐,更說明了能獲此獎是一種殊榮。
典禮主持人陳信聰為了緩解高度競爭的財經新聞獎,在頒獎前說到,唸到你入選應該拍手加尖叫才對,「不然大家都冷冷的,我們做新聞要有熱情嘛,對不對。」一時也活絡了緊張的頒獎典禮現場。
萬年生發表得獎感言。
此外,萬年生在代表《今周刊》團隊上台領獎時,笑稱他今天得獎所穿戴的領帶是他的幸運領帶,因為和他十一年前第一次獲獎是同一條。而主持人也笑問:「有沒有考慮要把那條幸運領帶賣給別人啊?」致詞末尾感謝評審《今周刊》團隊的肯定,他們也承諾將持續透過報導為社會帶來正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