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蘇正平:每日新聞事件加入國際宏觀視野與高度 讓閱聽眾產生不同感受

宋思彤|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第 21 屆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以「從島嶼望向世界、讓世界看見台灣」為主題,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蘇正平致詞時表示,台灣在這幾年受到國際前所未有的關注,尤其在今年的入選作品,許多都以「國際視野」處理台灣的相關議題。蘇正平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一個進步」。
世界情勢轉變 國際新聞漸受重視
「整個國際情勢,帶動台灣媒體有非常大的轉變」,蘇正平表示,世界局勢近年發生巨變,台灣在過去一年,不論在兩岸議題或是國際地位上,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進而帶動了媒體內容的變革。蘇正平說,「台灣媒體曾經被嘲笑『拿放大鏡看自己的肚臍眼』」,但在這一兩年來,這樣的情況有了非常大的轉變。
不僅是媒體,民眾也對新聞有了全然不同的想法。過去台灣民眾對於國際新聞「比較冷漠、比較少去著墨」,這樣的冷感甚至反映在收視表現上。不過,這樣的情況在近年來逐步翻轉,世界大事也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
卓越新聞獎自 2002 年開辦後,隔年即設立了「國際新聞獎」的獎項(前稱「國際新聞報導獎」),20 年以來,累積了許多優秀的入選與得獎作品。
蘇正平提到,雖然去年開始將平面媒體與電視兩類的國際新聞獎項整併,但今年整體的入圍名單,「也有非常大比例的作品,是跟國際新聞有關、或者以國際的視野,在處理有關台灣所面對的問題」,也是國內媒體的重大的突破。
國際新聞體現台灣國際處境、地位
「以更寬廣的一個國際視野,用更好的國際水準來處理新聞」蘇正平認為,今天的頒獎典禮,不論是入圍的團隊、作品的品質,都充分體現出了台灣在國際上的處境與地位。我們能做的,即是在每天國內外的各種新聞事件中,加進世界的宏觀視野與高度,讓閱聽眾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蘇正平現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國民經濟學研究。他曾服務於《自立報系》、《台灣日報》、新頭殼等媒體,並曾擔任記者協會會長、新聞局局長、中央通訊社社長。「卓越新聞獎」即在蘇正平擔任新聞局長時,因應金鐘、金鼎等「官方獎項退出新聞圈」的聲浪下所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