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智主講:法律人的新媒體之路

2022亞洲新聞專業論壇|主講貴賓簡介

依場次順序

Maria Ressa , 瑪麗亞.瑞薩
2021 Nobel Peace Prize Winner ,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瑪麗亞.瑞薩,菲律賓獨立媒體 Rappler的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和主編,同時也是名傑出的調查記者,畢生致力打擊假新聞(fake news)及捍衛新聞自由,曾獲選為美國《時代》雜誌2018年年度風雲人物,以及《時代》雜誌2019年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

身兼記者和企業領袖雙重身分,瑞薩時常以自身經驗出發,就公司治理、新聞自由和民主理念策略,向世界許多企業和組織提供建議,使她成為備受推崇的演講者和會議與談人。

2012年,瑞薩和記者朋友共同成立了Rappler,透過社群同好的推廣,從最初僅12名記者和程式人員的新創團隊,現今已成為菲律賓第四大新聞網站,旗下擁有100名記者。

2020年9月,有感於社群媒體日益侵蝕民主的根基,瑪麗亞和25位學術工作者、記者和社運人士成立媒體改革組織「真實臉書監督委員會」(Real Facebook Oversight Board),期望對科技巨擘臉書更有效的監督。

2020年的紀錄片《A Thousand Cuts》詳實呈現瑞薩如何在多方壓力下,仍挺身報導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政府濫權作為。該片揭露了菲國政府和媒體間的緊張關係,也說明了社群媒體的欺詐本質和如何做為鞏固政權的工具。

2020年6月,瑞薩因網路誹謗罪遭菲國法院判決有罪,最高將面臨六年的有期徒刑。即便身陷囹圄,瑞薩仍以推廣「Rappler」精神為職志,誓為新聞自由理念而戰。

PN.Balji , PN.巴爾吉
Founder and Advisor of The Independent Singapore , 新加坡《獨立網》創辦人暨顧問

巴爾吉擁有平面媒體、電視和網路媒體多年的經驗,曾擔任新加坡《新報》編輯長達10年、數位媒體《今日報》(Today)的首任編輯兼執行長,以及新加坡亞洲新聞台的時事評論節目《Talking Point》主持人。2013年,巴爾吉創立了新聞網站新加坡《獨立網》(The Independent Singapore),目前仍定期撰寫相關時事評論。

巴爾吉也將豐富的實務經驗跨海傳授,包括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小報化轉型、印度新聞雜誌《The Week》改版事宜,以及《印度斯坦時報》(The Hindustan Times)女性版面規畫,巴爾吉從不吝於分享自身的專業。目前,他樂於扮演好爺爺的角色,專注在九歲和四歲的兩個孫子上。

Y. Hesthi Murthi , Y.海思蒂.莫蒂
Program manager of The Indonesia Cyber Media Association , 印尼網路媒體協會專案經理

出生於印尼的莫蒂,畢業於印尼第二古老大學艾爾朗加大學歷史系,擁有超過10年的新聞採訪經驗。在20112017年期間,莫蒂身為印尼獨立記者聯盟成員,同時兼任性別、兒少和少數族裔會議召集人。

20182020年,她代理印尼獨立記者聯盟執行董事一職。莫蒂目前任職於印尼網路媒體協會,擔任專案經理一職,並兼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雅加達傳播與資訊處的顧問,針對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等議題提供專業見解。

Aye Min Thant , 艾敏丹
Features Editor of Frontier Myanmar ,《緬甸前線》副刊主編

緬甸裔的美國記者艾敏丹,擁有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性別研究和人類學雙學士學位,以及康乃爾大學的亞洲研究碩士學位,目前任職於緬甸英文媒體《緬甸前線》(Frontier Myanmar),並擔任專題主編一職。

2021年加入《緬甸前線》之前,艾敏丹曾在緬甸第一個本土非政府科技組織《創意空間》(Phandeeyar)任職,思索如何藉由新科技的輔助,找到對抗虛假資訊和仇恨言論的良方。

2018至2019年,艾敏丹在擔任路透社記者期間,和其所屬團隊因報導羅興亞難民危機獲得了2019年普利茲獎肯定。艾敏丹平時也為《紐約時報》、《經濟學人》和致力於東南亞民主運動推廣的《新敘事》(New Naratif)等媒體撰稿。

Yoichiro Tateiwa , 立岩陽一郎
Executive Editor of InFact and Professor at Osaka University of Art , 《InFact》執行編輯、大阪藝術大學教授

立岩陽一郎目前擔任非營利事實查核組織《InFact》執行主編,也在大阪藝術大學擔任教職。

NHK服務了近25年,立岩陽一郎擔任過首席調查記者,也曾派駐伊朗德黑蘭,並擔任過新聞節目《NHK世界新聞》(NHK World News)資深編輯。離開NHK後,立岩陽一郎創立了非營利的事實查核組織《InFact》。

NHK任職期間,立岩陽一郎因揭露了政府濫權行為,曾獲得許多獎項肯定。目前,他對日本政治圈和不明資金的淵源感興趣,被政壇認為是查核首相言行的領軍人物。

2010至2011年,以及2017年,立岩陽一郎曾在美國美利堅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並著有〈What is Fact-Checking〉(事實查核究竟是什麼,暫譯),此書在2019年獲得了日本國內年度選書殊榮。

Chien-lin Chu , 朱建陵
Vice Director, International and Cross-strait News Department, Central News Agency , 《中央通訊社》國際暨兩岸新聞中心副主任

政治大學政治系、政大外交所(肄)、政大東亞所(肄),外交領事人員考試及格。

曾任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記者、撰述委員、主任記者,1991-2016駐點北京,長期來往兩岸,每次駐點1個月,累計超過50個月。

現為中央社國際暨兩岸新聞中心副主任,主管大陸新聞(2017.07~)。主要關心:中國政治社會及國際關係、兩岸關係。

William Yang , 楊皓暐
President of the 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楊皓暐 / 台灣外籍記者聯誼會會長

曾為多家國際媒體報導大中華地區重大事件和突發新聞,包括英國《獨立報》、《衛報》、國際非營利新聞組織《Rest of World》、日本《日經亞洲評論》、香港《南華早報》、美國新聞網站《Quartz》和《Vice World News》等。報導多聚焦於政治、人權問題,以及中國的審查監管措施。並經常受邀於電視和廣播媒體評論中國事務,如半島電視台、BBC、紐西蘭廣播電臺、澳洲廣播公司等。

現任德國之聲臺北東亞分部的特派員,負責報導大中華地區的突發新聞和重大事件。除撰寫報導,也定期在德國之聲新聞頻道上分析中港台重大事件背後的趨勢。其與報導團隊在2019年揭露了「墨玉名單」(Karakax List)-新疆再教育營受關押者名單,並大量撰寫中國政府利用審查機制和監控技術打擊維權人士和異議份子相關報導。

Cheong Ching , 程翔
Former Deputy Managing Editor of Wen Wei Po and Former Correspondent for The Straits Times , 《文匯報》前副總編輯ヽ《海峽時報》前特派員

1949年生,廣東潮安人。1973年香港大學經濟學系畢業,1980年留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專門研究歐洲一體化問題。他一輩子從事新聞工作。1974年加入香港《文匯報》,歷任該報駐北京辦事處主任、副總編輯等職務。1989年因抗議“六四”鎮壓而離開《文匯報》,創辦《當代》(一本政論雜誌),1996年加入新加坡《海峽時報》直至2014年退休。

在他近四十年的記者生涯中,曾經長駐北京和臺北,見證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臺灣民主化以及港澳回歸等三件大事的全部過程,對當代中國兩岸三地的發展常有深入的分析和尖銳的評論。2005年他因為撰寫評論文章質疑中共為何簽署中俄新邊界條約導致實質放棄大片土地而被中共拘捕,並以間諜罪名治罪,判囚五年,後經過香港以及國際社會大力營救,終於在服刑三年後於2008年獲釋。

Kwan Chun Hoi , 關震海
Chief Editor of HK Feature , 香港《誌》雜誌總編輯

2011年加入《蘋果日報》突發偵查組,2015年進入《明周》擔當社會專題記者,2019年獨立出來創辦《誌HKFEATURE》,以「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和培訓記者為宗旨。

2020年創辦以專題為主的新聞網站 https://hkfeature.com2022年創辦《Side B》雜誌。

Annie Zhang , 張潔平
Founder of Matters Lab , Matters Lab 創辦人

記者,創業者,非虛構寫作者。

Matters Lab 創辦人,曾任香港《端傳媒》總編輯、《號外》雜誌副主編、紐約時報中文網撰稿人、《亞洲週刊》記者,編著出版《香港三年》。

曾獲亞洲區及香港、台灣等深度報導及評論獎項十數項,曾入選美國國務院青年領袖計劃、亞洲出版協會年度記者、Google新聞創新挑戰獎、史丹佛大學訪問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