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帶來第一手資訊!烏俄戰爭下的戰地記者

邱祐慶|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2022年2月24日清晨5點,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全面侵略,是歐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黑暗的時刻,烏克蘭人民終於看到「俄」魔的真面目,但全國齊心協力對抗俄軍的入侵,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也跟人民約定「活下來,戰後我們一起吃飯。」讓全世界為之動容。
而在戰爭中,為全世界帶來第一手消息的戰地記者,可說是重中之重的關鍵角色之一,沒有這些出生入死的戰士,人們就不可能得知戰爭的殘酷。
本篇首先介紹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CPJ)給戰地記者的建議,接著提到英國廣播公司BBC對於戰地記者的安全守則,並以烏克蘭當地記者和美國《華盛頓郵報》為例,帶來前線的第一手觀察,最後提到台灣媒體是如何報導這次烏俄戰爭。
給戰地記者的建議
推動全球新聞自由及捍衛記者權利的非營利團體CPJ提供以下建議可以減輕記者的風險:
- 準備充分
- 進行完整的風險評估,包括任何可能會遇到的危險以及要採取的緊急程序,此外,完成遺囑並告知周遭親友你的動向。
- 研究衝突背景,了解戰鬥方、使用的武器和戰術、衝突原因。
- 研究地圖或任何文獻來幫助準備自己的採訪計畫。
- 檢查自己的裝備,特別是醫療設備、防彈衣和通訊裝置。
- 執行任務時
- 制定睡眠地點、取得食物和確保裝備、現金安全的計畫。
- 了解戰場,包括前線的地點。
- 了解是否有伏擊或空襲,以及雷區位置和狙擊手的部署。
- 了解當地急救設施的位置和抵達方法。
- 隨時備有一個緊急撤離計畫,並確保與緊急聯絡人有順暢的通訊管道。
- 嘗試與其他記者合作並互相支持。
- 多休息、保持健康。
戰地記者的培訓不可或缺。(圖片來源:Image by Engin Akyurt from Pixabay)
CPJ:戰地記者的權利必須受到尊重和保護
CPJ歐洲和中亞事務協調員薩埃德(Gulnoza Said)在一場問答中解釋了戰地記者潛在的風險,包括被殺、受傷或是被挾持為人質,以及在不實資訊、惡意資訊的夾擊中報導,並強調如果在烏克蘭建立起新的親俄政權,它可能會打壓那些批評莫斯科當局的獨立記者。
CPJ也呼籲保護烏克蘭的記者,其執行主任馬奧尼(Robert Mahoney)說:「在這個關鍵時刻,各方都必須認知到,所有媒體工作者都是國際人道主義下的平民,他們的權利必須受到尊重和保護。」……「隨著惡意資訊越來越容易成為戰爭的工具,必須著手保護記者的工作和確保自由、獨立的資訊流通。」
保命教戰守則!BBC對於戰地記者的保護
JThomas / BBC Cymru Wales|BBC威爾斯總部大樓(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在官網中指出:「在報導包括戰爭、恐怖行為和其他緊急情況時,BBC對全球的觀眾負有特殊責任,觀眾希望獲得值得信賴的新聞,他們期待我們提供背景分析,並提供廣泛的觀點和意見,我們也必須注意報導不會讓觀眾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當我們報導死傷情況時,須尋找具有一定權威的消息來源,需要注意我們的語調和使用的字詞,確保傳達出最真實的情況,並仔細審視所有產出的新聞報導,避免不適合的內容出現。此外,確保有來自第三方的消息來源,尤其是在假訊息滿天飛的情況下。」
報導自己家的黑暗時刻 烏克蘭媒體記者的觀察
CPJ為了瞭解當地記者如何看待這場戰爭,訪問了烏克蘭獨立媒體《Hromadske》前總編輯史坦科(Anastasiya Stanko)、烏克蘭全國記者聯盟(the 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 of Ukraine,NJJU)主席托米連科(Sergiy Tomilenko)和獨立新聞網站《烏克蘭真理報》(Ukrayinska Pravda)的主編穆賽耶娃(Sevgil Musaieva)。
當被問到對於那些戰地記者有什麼建議時,史坦科說:「最重要的是保持記者的身分,戰爭是那種你不得不選擇一方的情況,身為一名戰地記者,你會感受到熱情,你會覺得在戰區很酷,但戰爭是一件很噁心的事,這從來都不正常。我建議記者多關心平民老百姓,因為他們是最重要的一群人,他們受害最深,應該多給他們時間和注意力。」
托米連科。(圖片取自托米連科臉書)
而被問到烏克蘭記者還會面臨哪些挑戰時,托米連科表示,戰爭開打的時候,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在通訊網絡中斷時能繼續工作,比如網路或電力中斷。此外,還有健康的風險,尤其是面臨新冠肺炎COVID-19和醫療資源的缺乏,甚至也可能面臨心理的創傷。
- Tell everyone that we are stuck here. Do you hear? They are bombing us! Adnan, a journalist with London-based AlAraby TV, is asking for evacuating his film crew and a group of locals from Irpin. They are currently hiding. The area is under fire from Russian troops. @EFJEUROPE pic.twitter.com/XtlMtwTCl8
— Sergiy Tomilenko (@Stommedia) 2022年3月7日
穆賽耶娃則要每天兩次與工作人員進行確認,因為這些人員正在前線報導烏俄戰爭而分散在各地,報導戰爭帶來另一種危險,因此穆賽耶娃和她的團隊在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前,就一直在為潛在風險做準備。
穆賽耶娃向CPJ表示她在衝突第一週的經歷,以及每天有高達800萬讀者的《烏克蘭真理報》是如何面對惡意資訊和網路中斷的挑戰。以下是訪談摘要:
穆賽耶娃(以下簡稱穆):我不在基輔,我在烏克蘭的西部,基於安全原因不方便透露具體位置。我的團隊成員分散在西部的不同城市,而有些成員仍待在基輔報導。當我們得知美國情報部門說戰爭即將開打時,我們就開始四處搬遷。
C:在火箭炮襲擊的基輔,你們的團隊成員感受如何?
穆:我們只能待在避難所裡,連網路都成了問題。團隊其中一位成員是設計師,他就正好在基輔,當時超過24小時都沒有音訊,直到昨天才告訴我他沒事,他說他待在一個沒有電、沒有水的避難所超過30個小時。我們有安全協議,每天兩次會透過一個非常安全的App簽到,我們也有衛星電話來聯絡。
C:記者在採訪過程中有遇到任何問題嗎?
穆:當然,我們無法在基輔報導,因為我們需要有特別許可證,這很難拿到,我試圖聯繫國防部,但過去三天都沒有消息。對在基輔的記者來說,意味著他們不能在宵禁期間上街採訪,沒有記者會,我們透過App在網路上取得資訊,戰爭爆發的第一天,2月24日,我人在總統府辦公室,保全告訴我必須離開,因為留在那很危險,隨時會有飛彈攻擊。
C:在假新聞的攻擊中,你是如何驗證你的訊息的?
穆: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我們收到數千則訊息,必須一一驗證,一小時前,我從記者那裡得知,一位市長被俄國軍隊射殺,但後來證實是假消息。隨著人們試圖逃離受到攻擊的城市,事實查核變得更加複雜,因此我們嘗試聯繫記者、一般民眾和政府官員,盡可能有更多消息來源來驗證。
C:你認為未來幾天情況會如何發展?
穆:我不知道,我希望烏俄雙方的談判至少在人道主義上可以有進展,我們需要人道救援,正如我們所說,數千名婦女、兒童和年長者正處於危險之中。
C:在過去八天的戰爭中,什麼事影響你最大?
穆:我認為是對基輔電視塔的攻擊,它位於大屠殺紀念地Babi Yar附近,當普丁發動戰爭時,他說要讓烏克蘭「去納粹化」,接著俄國飛彈就過來了,這將是二戰後最慘烈的戰役。我收到很多人的訊息,有些是與歷史悲劇有關,而新的悲劇在我們眼前上演,我們正努力確保那些人不只是統計數據裡的數字而已。
美國媒體怎麼看?看《華盛頓郵報》前線的報導
至於美國媒體是如何報導這次戰爭呢?華郵的駐莫斯科特派記者庫爾舒迪安(Isabelle Khurshudyan,以下簡稱庫)、影像記者利明(Whitney Leaming,以下簡稱利)和攝影師喬治(Salwan Georges,以下簡稱喬),三位記者在烏克蘭東部前線報導戰事,並分享他們第一手的觀察。以下是三人的訪談摘要:
問:情況在過去幾天裡快速變化,你如何決定去關注哪些新聞?又是誰去那裡呢?
利:庫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知識很豐富,她教了我和喬治很多事,當我們剛入住旅館時,她就說我們需要去第二大城哈爾科夫,俄軍應該會從那裡入侵,結果兩天後,俄軍就開始轟炸這座城市了!
庫:你很難做出判斷,戰爭變化非常快,原本要去某個地方的計畫就會被俄軍阻止。我們團隊分散在西部、首都基輔和東部。
問:喬,身為攝影師,你如何決定你要拍什麼?
喬:在每場戰爭中,受害的都是平民百姓,而不是那些政客,作為一個在1990年代伊拉克長大的小孩,我永遠不希望有戰爭,但我可以深刻感受到那些民眾的心情和反應。我們來到民眾躲空襲的地鐵站,有許多的婦女和小孩,因為男性都志願去打仗了,真的很不真實,你不知道要在哪裡拍攝,我必須尊重他們,放下攝影機和他們聊聊,這也讓我想起當時逃離伊拉克的時光,我要再強調一次,人民在戰爭下永遠是無辜的受害者,而這正是現在發生的事。
問:你和其他華郵記者報導了許多戰爭新聞,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如何接近民眾的?他們是如何回應你的?他們願意分享他們的故事嗎?
利:我不會說烏克蘭語或俄語,我們都是靠庫驚人的語言能力,我們尊重人們經歷的一切,我們在沒有相機的情況下接近他們,並與他們交談了數分鐘,很多人都想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了解媒體的力量,我們試圖解釋我們是誰、我們在做什麼,我們不是俄國人。
庫:我講俄語很流利,這對我們來說很有幫助,另一方面,我告訴民眾我的家人來自烏克蘭敖德薩,我是家族中第一個在美國出生的小孩,這就像是,你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這讓人們可以更信任你,你不是完全的局外人。
喬:你必須要尊重他們,不要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拍攝他們,我試著微笑、與他們交談,不要只有四處晃晃、拍拍照就離開,這些情況將會伴隨我一生。
問:在所發生的事情當中,什麼讓你感到最驚訝?什麼讓你留下深刻印象?
利:我很驚訝過去幾天都有民眾願意幫助我們報導,當地翻譯即使要去照顧家人也會聯絡我們有需要什麼幫忙,人們渴望以任何方式幫助我們。
庫:我認為這就是烏克蘭人的韌性和膽量,無論是編織軍事迷彩網的婦女,還是加入民防部隊的人們,人們正尋找可以貢獻自己的地方,我認為俄國嚴重低估了他們的韌性。
台灣媒體怎麼報導這次戰爭?
台灣媒體大多採用外電,但中央社和TVBS報導內容較深入,中央社會透過駐倫敦記者視訊採訪烏克蘭狀況,並在倫敦發稿回台灣,駐土耳其特派也在2月22日聯繫上烏克蘭駐土耳其大使館,申請記者簽證藉此進入烏東衝突熱點。
至於TVBS除了訪問在歐台灣人的觀察以外,也整合國際新聞合作夥伴的多方訊息,第一時間提供最新、最完整的報導。除了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三大廣播電視公司ABC等美語國際新聞領導品牌合作,TVBS更分別與俄羅斯及烏克蘭當地權威媒體攜手,帶進前線第一手消息。
有豐富戰地採訪經驗的TVBS新聞部副總監楊樺表示,戰地新聞最重要的就是直擊衝突現場,而戰地新聞的權威CNN與TVBS為長期友好夥伴關係,「這次透過衛星連線,和正在基輔採訪的CNN記者對談,更能掌握前線動態,同時展現TVBS英文新聞採訪能力,未來有機會再強化和CNN這類的國際媒體合作,掌握全球新最新發展」。
參考資料:
- Physical Safety:War Reporting
- ‘Not just statistics’: Ukrayinska Pravda editor Sevgil Musaieva on the risks and challenges of covering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 Reporting from the Front Lines:Keeping Journalists Safe in War Zones
- Why journalists covering Ukraine and Russia lean into the many unknowns of war reporting
- Helmets and body armor: How Ukraine’s press corps is prepping for possible war
- BBC Editorial Guidelines Section 11:War, Terror and Emergencies
- 最快最完整! TVBS聯手CNN即時連線烏俄最新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