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新趨勢:持之以恆的新聞基本功

許瓊文

        「頭啊興興、尾啊冷冷」是閩南語俗諺中形容人虎頭蛇尾,或是熱情只能維持三分鐘熱度,而這次入選的作品給人的感覺,卻是十足的「頭啊興興、尾啊燒滾滾」!也可當作未來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參考指標。

        擔任電視新聞獎項評審以來,發現「頭啊興興、尾啊冷冷」現象容易出現在習慣得獎的記者與組織,他們熟知什麼樣的議題、畫面與戲劇張力能為自己加分,幾年來如同產品線生產的作品不斷複製。開頭往往是戲劇式的、華麗的開場,但後繼無力的問題洞悉與分析觀察,議題尚未開展就只能草草收尾。

        但也有許多記者與組織,多年來持續追蹤各類議題,作足功課,提供多元觀點與反省機會;還有平時運籌帷幄、養精蓄銳,一旦重要新聞爆發,充分展現新聞實力的新聞室。今年「即時新聞獎」有34件報名作品,太陽花學運與越南排華運動是兵家必爭之地,也容易看出新聞室的底蘊,兩部相關入圍作品除了掌握即時新聞的動感,亦能關照事件多面向的影響,因而出線。而另外三部入圍作品,也是能由小見大,持續追蹤議題,展現記者與新聞室的即時擘劃能力。

        「國際新聞報導獎」的入圍作品,則是以其即時性、顯著性、重要性與難度取勝,入圍作品多由記者前往國外實地採訪,切合國內情勢,提供國外經驗供政府與民眾省思機會。「調查報導獎」重視新聞作品的難易度、獨立性、揭露性與公共利益,入圍作品不追逐熱門議題,而是把小卻重要的新聞事件放大檢視,輔以數據與政府資料佐證,「調查」社會中隱匿許久的黑暗角落。

        「專題新聞獎」參賽作品有81件,競爭最為激烈,針對教育與人才問題的三件入圍作品,議題重要並能多元完整的報導,案例與資料皆具說服力。而核電與中國大潮兩則入圍作品,則是客觀深入地追蹤新現象,掌握最新資訊,五件入圍作品都是兼具內容與形式的一時之選。

        「每日新聞獎」的入圍作品中,客家電視台與中投有線電視公司長期關懷特定社群,日積月累出新聞室深厚的新聞規劃能力,值得推薦。而TVBS(聯意製作)入圍的兩項作品,也看出新聞室的誠意,在國際新聞與每日新聞中,試圖找出能貼近民眾的深化議題,令人耳目一新。

        綜而觀之,今年的入圍作品除了「好看」之外,入圍的記者與新聞室不只重視橫斷面(cross-sectional)的新聞題材,也開始關注縱貫面(longitudinal)的社會關懷與新聞室運作基本功,不只有參賽作品優秀,也能提高整個新聞室運作品質,是值得參考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