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ABC 新聞以建設性新聞呈現新聞議題與解決辦法

李偲瑋|特約記者編譯
你是不是曾聽說過那句傳統卻殘酷的話:「見到血,才能見頭條。」(If it Bleeds, It Leads.)?
這句話是由美國雜誌作家埃里克・普利(Eric Pooley)所說的,他認為透過暴力和衝突,新聞在數則消息中雀屏中選,進而提高收視率。當代新聞正是常被指控,使用令人恐懼及危言聳聽的故事,來引起人們對新聞的注意。
然而,非常諷刺的是,根據國際研究,越來越多人不再關注僅強調厄運及憂鬱的新聞。
相關研究一再指出,新聞迴避的情形讓新聞產業和民主國家帶來日益嚴中的問題。因為人們迴避新聞的原因,是因為會使他們感到壓力、消極或無助。從 Covid-19 在全球大流行的初期,民眾對於新聞的消費量暴增,從坎培拉大學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人們又開始關注新聞。
而這種現象反而更加令人擔憂,因為原本迴避新聞的人,可能更容易相信社交媒體中流竄的錯誤訊息或是「假新聞」。
建設性新聞的方法
針對這個現象所引發的問題,澳洲公視 ABC 新聞一直試圖以不同方法來播報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這個方法稱為「針對解決方案的新聞」或「建設性新聞」。
這並非是指我們必須要增加細微末節、非常瑣碎的新聞報導,如:消防員從樹上拯救小貓等雞毛蒜皮的新聞報導,也不是要忽略新聞對於問題的闡述與批判的本質,而是要認知到,有哪些故事是適合以新聞的方式呈現。
這是關於思考新聞如何精準呈現世界的脈動,包含好、壞及灰色地帶,甚至微小到有關上下文的關聯性都要考量在內。
舉例來說,新聞報導不僅說明有多少人不幸因 Covid-19 死亡,更需要呈現有多少人康復。但是新聞也會製造故事,檢驗人們對於回應這些世界的問題,而不只是強調這些問題的存在,這可能是僅限於我們面對社會裡的重大問題。
澳洲公視 ABC 新聞製作的建設性新聞,為「住屋負擔」提供解決方案。影:ABC News In-depth@YouTube頻道(CC BY-SA 3.0 )
以荷巴特的暴雨為例
考慮到提供出解決方案的這些目標,位於澳洲第 2 古老城市——荷巴特(Hobart)的新聞業者提出有關以下 3 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住房負擔、暴雨及肥胖問題,這 3 個問題經常在澳洲新聞媒體中被討論,也是澳洲政府需要面對的問題。
根據益普索市場研究集團(Ipsos)進行了一系列個人態度觀點民調,調查有關對政治體系的信任與對澳洲民主態度之間的關係。人們對於政府採取行動處理問題的信任相當低落,人們抱怨政客違背諾言,不負責任,也不解決重要問題。
近期在新聞報導中很少聽到有關個人或社區解決問題,於是新聞業者調查了有關暴雨的議題、有關洪水的解決方法。透過與科學家的討論,藉此可以解決水資源不足以及水汙染的情形。此外還示範在民眾家中後院就可以實踐的的解決方案。
澳洲公視 ABC 新聞製作的建設性新聞,為「暴雨」提供解決方案。影:ABC News In-depth@YouTube頻道(CC BY-SA 3.0 )
重要的是,新聞報導並不主張任何的解決方案。新聞的責任是提出一系列有關於此的解決方案,並說明方法及每個方法的限制。
這個做法引起其他同業人士的懷疑,很多人很難相信這則新聞報導僅以正面的態度呈現這則故事,因此反而凸顯出記者傾向於找尋消極而非積極的信念,也使得記者及廣告主管這類職業,在近期發布的《2019 年益普索全球職業信任調查》(2019 Ipsos Global Trust in Professions Survey)中顯示,是澳洲民眾認為最不值得信賴的職業,分別佔全受訪人數中的 41% 及 55%。
不過 ABC 新聞的表現比大多數的新聞業者都要好,前項民意調查指出民眾相對比較信任 ABC 公共廣播公司。
記者及廣告主管是 2019 年澳洲最不受信任的職業,分別佔全受訪人數中的 41% 及 55%。圖:《2019 年益普索全球職業信任調查》(Fair Use)
有關建設性新聞的全球運動
澳洲 ABC 新聞並不是世界第一個將這種方法納入報導的機構,建設性新聞也被 BBC 和《紐約時報》等相關新聞機構採用,此外也成立了「解決方案新聞網」(Solutions Journalism Network)和「建設性研究所」(Constructive Institute)等相關的組織來倡議。
其中,「建設性研究所」是由首倡「建設性新聞學」的丹麥新聞工作者烏瑞克.哈格洛普(Ulrik Haagerup)所成立,目標幫助轉變全球新聞業者的工作文化。
在一場與 ABC 新聞一起舉辦的工作坊中,他回憶起他在 1980 年代,以充滿理想主義又年輕的新聞系學生身份進入學習殿堂,第一堂課曾提到這句話:「如果沒有人生氣,那不是新聞業,而是廣告。」
哈格洛普表示,這並沒有改變多少,新聞系的學生告訴他,他們也學到關於新聞學的目標是保持批判性並找到衝突。
他說雖然批判性思考對新聞記者來說是重要工具,但是出於此目的批評絕不是新聞工作者的主要目標,批評也不等於是冷嘲熱諷。
現今的新聞現況,已經將兩者結合,但新聞的目標是呈現多元的事實,給予民眾去選擇他們的立場。
澳洲公視 ABC 新聞製作的建設性新聞,為「肥胖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影:ABC News In-depth@YouTube頻道(CC BY-SA 3.0 )
哈格洛普與 ABC 新聞的記者談了有關在報導問題時該如何採取不同的方法。
他說你必須去了解有哪些潛在的解決方法,有人遭遇相同的經驗嗎?我們可以從別人的經驗學到什麼?提出有關解決方案的關鍵問題,只是一個想法而已,會有任何可以延伸討論的機會嗎?如果可以證明是好的,並且可以在當地實踐,那會是一個好的故事。
建設研究所的執行長說如果過分的關注這些問題,會讓民眾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失真。
他反問記者,一般人對於以下這個問題會如何回答:您認為生活在貧困環境中的人數是否比 1995 年還要多呢?
哈格洛普說歐洲的人都會說情況逐漸惡化,或保持不變,但事實是極端貧困的人數減少一半了。
然而,這個回答有某部分是屬於偏見,但也是因為新聞報導很少在說明貧困問題時,提供更多有關的背景訊息,而導致民眾誤解。
最後,ABC 新聞表示,他們的目標為世界提供一個可以提供真相的窗口,他們未來將致力於公益,並將追求建設性新聞作為公益的一部分。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實習編輯: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陳郁翔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