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毒戕害下窒息的新聞自由

陳洧農|特約記者編譯
在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台灣正式名稱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俗名為「武漢肺炎」)的蔓延下,世界各地都出現政府以危機管理為名打壓新聞自由的情況。
在許多案例當中,對媒體自由的攻擊都來自對敏感議題有著長遠「審查」傳統的國家。例如,國際新聞協會(International Press Institute,IPI)指出,在中國,新聞網站遭關閉。社群媒體上,對當局的批評也遭到打壓,公民記者成為當局的眼中釘。然而,根據推廣表達自由的活動出版組織——查禁目錄(Index on Censorship)的媒體受迫地圖顯示,因疫情而起的媒體自由受迫現象,已經出現在世界各地。
無國界記者組織發布的《2020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使新聞自由遭受威脅:美國和巴西正在成為敵視新聞媒體的典型;在中國、伊朗和伊拉克,與新冠病毒有關的報導都會面臨審查。
在 180 個受評估的國家中,中國位排名 177 位,與去年持平;美國則比去年上升了 3 位,排名第 45 位。
無國界記者組織發布的《2020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分析。圖:無國界記者組織(Fair Use)
????亞洲
????????菲律賓:記者面臨牢獄之災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報導,兩位駐紮在馬尼拉南方、甲米地省(Cavite)的記者——「Latigo News TV」新聞台網站總編輯 Mario Batuigas 以及影像部落客兼網路記者 Amor Virata 將面臨兩個月的刑期,並遭判處 100 萬披索罰款,原因是違反 3 月 28 日訂定的新法。
為因應新冠病毒疫情的擴大,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在 3 月 25 日簽署《團結互助抗疫法》(Bayanihan to Heal As One Act),在國會通過該法案的隔天,兩位新聞工作者便遭指控「散播關於新冠病毒的不實訊息」。
該法給予總統極大的權力,雖然預計實施時間為 3 個月,但可能在支持杜特蒂的國會同意下延長。「我們呼籲菲律賓的檢察官們停止對記者的起訴案件,並且立即廢止法案的第 6 條。」無國界記者亞太地區負責人 Daniel Bastard 說道。
「該法理應懲罰『不實訊息』,但『不實訊息』的概念並不存在於菲律賓既有的法律當中,因此對通訊自由造成極大威脅。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間,訊息的流通至關緊要,當局應該讓記者善盡職責,不論他們為什麼樣的媒體工作。」
此外,一家專門報導低收入區域及其影響因素之主題的非營利公民媒體《Bulatlat》,被取消在呂宋(Luzon)的隔離區採訪許可,呂宋是菲律賓列島中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島嶼。
《2020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菲律賓排名第136。圖:無國界記者組織(Fair Use)
????????中歐與東歐
國際新聞協會所蒐集的資料顯示,過去數周以來在歐洲,尤其是中歐與東歐,有相當多的國家以持續擴大的健康危機為由,藉機限制訊息的流通,並箝制獨立媒體。最嚴重的威脅出現在如匈牙利,肆虐的疫情被政府用以榨取更多權力。
其他媒體自由指數低落的國家,例如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也對與病毒有關的假新聞設下嚴刑峻罰;塞爾維亞和摩爾多瓦則限縮記者的採訪權限來管制新聞報導,甚至企圖禁止社論的刊登。
????????匈牙利:獨立媒體恐遭消音
儘管飽受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OSCE)以及數十個國際人權團體的批評,匈牙利政府仍通過立法,賦予匈牙利總理 Viktor Orbán 全面性的法令統治權。
Viktor Orbán 所屬的政黨已經牢牢掌握許多國家機構,獲得三分之二的選票支持將國家緊急狀態延長,使他無限期地擁有得以繞過國會的權力。新法令規定,「散佈錯誤或扭曲的資訊」造成政府防疫工作之妨害者,將處以罰金與最多 5 年的有期徒刑。
無國界記者報導指出,儘管有人認為,有權對判決作出最後定奪的是法庭,但在實境脈絡中,政府有權在一開始就武斷地決定報導真假,因而對於新聞編採有著直接的控制力。
記者與媒體自由倡議人士擔憂法律語言將使國內僅存的獨立媒體「消音」。匈牙利獨立新聞網站「444.hu」的記者Daniel Renyi 表示:「這是用來威脅恐嚇媒體的工具,讓我們在撰寫可能挑戰政府防疫措施的報導時,感到戒慎恐懼。」
《2020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匈牙利排名第89。圖:無國界記者組織(Fair Use)
????????羅馬尼亞:政府擁有決定「真」與「假」的權力
正當匈牙利超線逾矩的緊急措施為新聞自由投下險惡陰影之時,與之比鄰的羅馬尼亞也通過了數條影響言論自由的緊急法令,引發國際機構警戒。
3 月 16 日,羅馬尼亞總統 Klaus Iohannis 簽署通過一道緊急法令與數項措施,賦予有關當局移除報導或關閉散播有關病毒的假新聞之網站的權力,且不得上訴。在羅馬尼亞非營利性新聞組織「RISE Project」工作的 Attila Biro 表示,這意味著政府將有權力決定什麼新聞是真,什麼新聞是假。
「這項限制可以用來有效地管控媒體與公眾敘事,」他說:「它跟公共安全一點關係也沒有,而且會嚴重限制媒體能力的發揮。」
《2020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羅馬尼亞排名第48。圖:無國界記者組織(Fair Use)
????????保加利亞:以疫情為跳板進行媒體控制
不久前,保加利亞政府企圖使用國家緊急命令來修改刑法,對於散播與疫情相關的假新聞,將判處最高 3 年刑期或罰款最高 5000 歐元。
這個緊急法案被總統 Rumen Radev 否決;然而,政府很快地提交了另一份法案給國會,若通過,將使國家廣播委員會握有更大的約束力,能令「散播不實訊息」的網站關站。
「保加利亞政府企圖透過緊急狀況進一步限縮媒體自由。」保加利亞調查報導平台 Bivol.bg 的執行長 Assen Yordanoff 說:「我們擔憂,這股由來已久的潮流目標將使國內的自由評論媒體徹底消音。」
《2020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保加利亞排名第111。圖:無國界記者組織(Fair Use)
????非洲
外出移動在非洲已經受到嚴格管制。自從封鎖開始,非洲大陸上的記者們紛紛表示,當他們就疫情進行報導時,遭到維安部隊以暴力攻擊的情況急遽增加。
????????迦納:暴力恐懼壓制真相
迦納記者 Yussif Abdul-Ganiyu 描述了當他在庫瑪西執勤時發生的事。「我看到一輛停著的軍用車,一位女軍官下車向我走來,然後問我:『就是你們在寫我們的報導嗎?你幹嘛這麼做?警告你,我們很不爽!』」話還沒說完,Abdul-Ganiyu 就被軍官從後方用棍棒擊暈。在昏迷中,他被送往警局拘留,紀錄器材也被士兵沒收。
警官指控 Abdul-Ganiyu 透過電台報導有關軍方暴行的不實訊息。「Zuria FM」電台在這起攻擊的 3 天前,播放了一位 71 歲老人的證詞,稱軍方在進行防疫封鎖時,對他施以攻擊。Abdul-Ganiyu 表示,該報導有受害者的陳述以及目擊者的證詞,但「軍方拒絕對那些指控發表評論。」
Abdul-Ganiyu 說,病毒危機使得原本就極為脆弱的新聞環境更加惡化,「他們這麼做就是想阻止我們做好工作,他們想灌輸恐懼,我們才不會報導真相。」
《2020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迦納排名第30。圖:無國界記者組織(Fair Use)
????????南非:維安部隊的暴力威嚇
在南非,自從國家宣布了全國性的封鎖令之後,就有無數對於維安部隊的抗議。
網路新聞媒體「News 24」的記者 Azarrah Karrim,從封鎖的第一天開始,便目睹專橫的暴力。Karrim說,她從自家公寓走上約翰尼斯堡大街,想看看人們在做些什麼,以及警方是否正在執行封鎖,「我看見警方一路追逐人們,還開槍射擊,但那並不是一大群民眾,只是兩三個人,大概在做些必要的工作。」
「我跑進一間在附近的餐廳,拿著我的記者證,高舉雙手。」她回憶道:「我盡可能高聲喊叫,表示自己是媒體工作者。這個警察停在距離我 5 公尺處,然後對我開槍。」所幸 Karrim 沒被子彈擊中。
這些並非單一事件,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記錄了許多相似的案件,警察暴力席捲了整個非洲大陸。
無國界記者德國分部的前理事 Katja Gloger 表示:「專制政權與獨裁者們正想方設法壓制批評聲浪、掩蓋事實,或依照喜好來操弄事實。」Gloger 表示,藉由掩蓋重要的資訊,這些政權「無意中助長了病毒的傳播。」
《2020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南非排名第31。圖:無國界記者組織(Fair Use)
????美洲
????????美國:政府關閉訊息渠道
儘管狀況不如其他國家那麼驚心動魄,美國的媒體自由與資訊可近性也因病毒而縮減。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David Cuillier 指出,全美不論聯邦或在地官員都對公眾進行資訊封鎖。
德州的帕勒斯坦城(Palestine),一名記者在 3 月 23 日被禁止進入市議會旁聽會議,儘管在該記者進入的情況下,該會議室仍不滿 10 人。大眾也被禁止利用免付費電話旁聽該會議,而這原本是由州法所保障的權利。
哥倫比亞區議會於 3 月 19 日決定,該地區雇員無須對大眾的資訊請求或提問迅速作出回應。FBI 也不再回應網路上或透過電子郵件的資訊請求,任何人若需要相關資訊,須以紙本郵件申請。在全國各地的公立醫院或其他在地醫療機構,記者都被禁止與工作人員交談。
《2020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美國排名第45。圖:無國界記者組織(Fair Use)
資訊可近性與社會運作
某些機關提出理由,說明對於資訊請求的回應並非其必要的功能。然而研究顯示,取得政府資訊,對民眾的健康與福祉確實是必要的。史丹佛的經濟學家 James Hamilton 發現,新聞組織每花 1 美元在奠基於公共紀錄的調查報導上,公眾就能獲得 287 美元的收益。
事實上,資訊的自由流通有助經濟蓬勃發展,畢竟,最需要公共資訊的無非是商業本身。研究指出,在某些聯邦機構,75% 的資訊自由法案是基於商業利益而被提交的。保持資訊的自由流動,事實上使得國家經濟運作得更順暢,鑑於當今情勢更是如此。Cullier 表示,相較於限制民眾取得資訊,政府機關應該將危機化為轉機,使治理更上層樓,讓政府對公眾更具可近性。
新聞自由從未如此重要
路透社的資深記者 Meera Selva 表示,新聞記者們正在寫下歷史的初稿,真實地道出,當政府把疫情危機視為對媒體進行壓迫的機會,「封鎖」對社會而言意味著什麼。
她說,在這次的危機當中,對媒體自由的攻擊可粗分為五類:
一、緊急立法的誤用;
二、對「不愛國」報導的遏止;
三、對旅行或媒體通行的限制;
四、不實資訊法令的濫用;
五、對吹哨者的壓制。
Selva說:「記者們仍在作非凡的工作,冒險報導這場以史無前例的規模顛覆世界的瘟疫。這場瘟疫需要被記錄、分析,人們的故事必須被報導出來,如果社會需要重建,政治家們必須承擔責任。新聞業的持續發展是至關緊要的。」
可參閱報導:
- Two Philippine journalists face two months in prison for coronavirus reporting
- European media freedom suffers under COVID-19 response
- Is the coronavirus killing press freedom in Africa?
- Healing words: how press freedom is being threatened by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 Governments are using the coronavirus to hide information from reporters and citiz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