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愛的具體行動 廣泛播出/卜大中
本屆卓越新聞獎廣播組的評審感言只有一個字—「愛」。都是圍繞著愛所發生的故事。
警廣的及時新聞報導「我們與浪浪的距離」,描述一名高中學生騎單車回家途中遭流浪狗追咬,摔成腦出血住院,家長召開記者會沈痛呼籲政府停止「零撲殺」政策,表現出對動物生靈的「愛」。
警廣「普悠瑪出軌翻覆」的報導,涵蓋了許多面向,不但及時也兼具各有關人事的認知與建議,做得鉅細靡遺,令人欽佩。這篇報導的宗旨是:「讓民眾真正有一條平安回家的路」,說的是什麼?再清楚不過了,就是「愛」

「警民之間」努力的目標是「期許警民合作,共創美好社會」,不是「愛」是什麼?
「紅毯那端」,針對的是524台灣開放同性婚姻的系列報導。央廣團隊分別從生活、社會、經濟、政治、法律等層面分析報導同婚的個個面向。這個報導直接彰顯的就是「愛」。
教育電台製作的「福七發射」,不但在台灣廣布採訪線,還派出記者遠赴美國現場與台灣連線報導,非常用功專注,可惜沒有給很多人對福七的軍事情報功能的好奇,做出解釋;如果須保密,也應交代軍情方面是禁區,未作這方面的採訪。本專題是給久遭封鎖的台灣加油打氣,「愛」的感覺隱而不顯,但呼之欲出。
「跨海直擊反送中」,是台灣人對香港反送中的全面性報導,面向很多,可見其勤奮努力。港台人民經過此役更加團結,也看出台灣人民對香港人的「愛心」正在成長。
央廣報導的「跨海直擊香港反送中」,給台灣一個香港事件的全貌,也是出於對港台兩地人民的關懷與愛心。
深度報導部份今年有許多佳作,每篇都感動人心,感動的來源也是因為「愛」。從台灣的經濟命脈IC積體電路六十週年起,詳細耙梳了張忠謀等人如何把台灣建成積體電路島的歷史、到台灣技術專家如何到柬埔寨的洞里薩湖建立淨水工程,增進附近人民的衛生保健,尤其細節部份引人入勝,對台灣人的善良、助人有詳盡的描述。這種愛,已非局限於對自己人的愛,而是擴展到落後國家的超越種族之愛,令人動容。
其他的報導如「在台移工#MeToo」介紹了外國女移工在台遭受到性騷甚至性侵的情況。「共享經濟」在台灣的果實與風險。「聽見樹的聲音」講的是山老鼠違法濫砍樹木的問題。「揮別921,迎向重生921」的系列報導,看到台灣人民艱苦卓絕的打拼精神。此外,還有詳細報導的台灣詐騙集團、台灣的幸福進行曲以及「我的澎湖灣系列報導」,都是把愛轉化為具體行動的精彩之做。
這類社會參與、社區參與的廣播專題報導,說明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與成熟,藉由理性認知化為感性的表達與關懷,幾乎每一篇都讓人愛不釋「耳」。
對評審最嚴厲的懲罰就是永遠讓評審有「遺珠之憾」,有些報導精彩度難分軒輊,在開會討論時從人人面有難色,到痛苦萬狀,評審們還要互相安慰,彼此製造理由以減輕犧牲遺珠的罪惡感與內疚感。有鑑於此,以後不再答應擔任評審,不想再「但為君故,沈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