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吃飯配電視」,是許多台灣外食族的共同經驗。圖片來源:羽諾 諾咪@flickr (CC BY SA 2.0)

在小吃店用餐,您也許會發現一個現象,店裡的電視機總是轉到特定的新聞頻道。在你用完餐之前,該台每一則都圍繞的某位政治明星。幸運的話,您可以錯過那十幾則報導,看到行車紀錄器、學霸移情別戀,配上一點國際花邊新聞(英女王老公93歲了還不懂得要繫安全帶、川普在社群媒體上自我吹噓…)。由於遙控器不在您手上,您也只好任由這些包裝成新聞的垃圾跟著桌上的食物一起進入體內。

其實這是一場精心安排的戲碼。身為一個理性的人,你我只要能得到正確的資訊,就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無須有人高高在上地指導我們。自由多可貴啊!

但自古以來,聰明的有心人想要讓決策者做出對他們有利的行動,使用的招數絕對不是粗暴地指手劃腳,而是控制決策者得到的訊息。透過提供捏造的、扭曲的訊息,以及大量不重要的垃圾訊息,使決策者無從得到真正重要的訊息,就可以左右決策的的判斷,引導決策者做出某些使有心人更有錢、更有權力的行為。

而今天,最重要的決策者其實就是廣大的閱聽人,你如何使用選票和鈔票,將會決定某些集團明天還能不能掌握權勢、某些開發案明天還能不能順利進行,乃至外國某些有問題的肉品能不能進來台灣。

台灣絕大多數的人厭惡媒體的表現,認為媒體人在各種職業中是僅次於司法人員最不值得信賴者。大家都討厭媒體亂象。但什麼是媒體亂象?說穿了,媒體亂象就是有權力的人與有錢的人,透過媒體餵食閱聽人錯誤的訊息、扭曲的訊息、垃圾的訊息,並遮掩重要的訊息,企圖影響閱聽人的判斷,引導閱聽人採取特定行為,使有權力的人更有權力,有錢的人更有錢。

真正的元兇,是躲在媒體背後的那些操縱者。作為幫兇的媒體當然並非無辜,他們在競爭太過激烈(台灣電視台將近70台,報紙和雜誌加起來超過一萬家)的情形下,不惜拋棄客觀公正、平衡報導與事實查核等基本新聞原則,甘願出賣靈魂,飲鴆止渴。至於社會責任?那是什麼?能吃嗎?

面對媒體提供的資訊,如何能夠區分真偽與是否被操縱,成為當代人的課題。圖片來源:pxhere

聰明的您對此感到厭煩,關掉電視機、不聽廣播。但滑手機時,Line群組的長輩們傳來的各種貼圖、影像檔,臉書與Instagram好友們的動態也不時觸動您的心弦,讓您忍不住留言、按表情符號、分享。殊不知,有心人早就利用這些社群媒體的運算功能,讓您看到這些訊息,分享給您在社群媒體的朋友們看。

俄羅斯在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間.曾向美國捏造8萬則訊息,約有2千9百萬的美國人直接看到這些貼文,按讚、分享,擴散給好友圈——也就是約有1.26億的美國用戶看到這些俄國炮製的訊息。外國勢力,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干預了美國的選舉。

早在人們開始上網去看網友提供的各種訊息時,有心人就發現一種行銷模式:在網路上發表一些爭議性話題,引起平面媒體抄襲報導,惹人開罵分享,讓電子媒體也跟進報導,就更多人會去討論。那些一輩子只唱紅過一首歌的過氣藝人、混了十幾年也紅不起來的流浪藝人,與早就離開鎂光燈焦點的退休老人,之所以不時的講些讓人聽不下去的話,就是在玩這種把戲。

化妝品公司更是早就發現消費者對網路評價的依賴,收買美妝部落客。韓國3C產品巨擘,也曾養了一批工讀生在各大網路論壇撰寫張貼開箱文。商人如此,政壇當然更不客氣,黨工、5毛黨在PPT狂帶風向,在各大媒體的留言板拼命製造某些政治人物的網路聲量。原本讓人期待可以帶來不同表現的新傳播科技,結果跟傳統的媒體一樣骯髒齷齪。

這些人的訣竅,與歷史上玩弄君王的小人沒啥兩樣:就是訴諸我們的主觀與偏見。身為人,我們都有成長背景以及與之而來的立場,因此會有許多主觀的判斷,並對不同背景與立場的人很容易有成見。有心人懂得利用這些主觀與偏見,透過媒體餵食給閱聽人特定的訊息,挑起閱聽人的情緒反應,以達到他們操弄閱聽人的目的。

以上種種都是身為現代公民的您所面對的。活在社會中,我們又不得不去使用媒體,以掌握資訊。如何在新聞垃圾堆中找到真實的資訊,是一個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這也就是「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

除了報紙、雜誌、廣播、電視之外,各種可以傳遞訊息給您的社群媒體也都是媒體。那麼,「識讀」(literacy)是什麼?那是一種素養,一種理解與運用符號的能力。媒體素養就是分析、掌握媒體為啥餵食給我們特定訊息,洞察其背後是否有誰試圖透過這些訊息想要引導我們做出什麼樣的判斷,做出什麼樣的行動,使這些幕後指使者更加有權力、更加有錢的能力。

學習分析、掌握媒體訊息及其背後動機,不僅僅是學生在高中公民課的媒體識讀單元和大學媒體識讀/媒體素養課程應該學習的主題,也是當代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請不要單方面接受媒體的餵食,試著去想像媒體的背後有誰試圖利用您做什麼!當您覺得媒體的報導有問題時,請不要只是生悶氣,試著投書反應您的想法。當媒體總是提供垃圾訊息,卻不做真正值得報導的訊息時,也請您拿起手機、打開錄影功能,自己開始報導。當人人都能自己分析、自己報導時,媒體亂象才能不再左右我們的社會。

 

作者為先驅媒體/新頭殼國際新聞編譯,在三所大學開授媒體識讀課程。

編輯:鄭凱榕、洪才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