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體時代,觀眾收視群體分散,各國媒體都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於是怎樣吸引觀眾變得很重要;然而吸引的意義是什麼?在商業電視是為收視率,在公共電視則是為了更適切的回應社會關於各種資訊服務需求,而且有效顧及不同群體社會參與需要。

芬蘭廣播公司,芬蘭語:Yleisradio Oy,瑞典語:Rundradion Ab,縮寫為Yle

而現在很多民眾都習慣透過手機觀看電視節目,不再依靠節目表等播出時間坐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民眾在收視習慣上還有許多不同的需求,例如有人希望有更多討論,這就牽涉到傳統媒體與社群媒體是否需要外展服務;時下也有很多假新聞困擾民眾,如何讓民眾免除假新聞的影響,以上種種都考驗媒體如何跟上社會腳步、發展更適切服務。

可是許多媒體在職人員不論來自新聞傳播或其他科系,當年並未學習這些局面要如何因應,勢必得學習新職能。為呼應這種需求,向來以教育和創新聞名的芬蘭,其公共電視(芬蘭廣播公司,芬蘭語:Yleisradio Oy,瑞典語:Rundradion Ab,縮寫為Yle)計畫性收集過濾坊間各種服務設計方法,集合成為工具,名為Yle Lean Culture Toolkit[1],發展者希望透過這些思考溝通和群體合作的工具[2]

這是追求媒體工作人員集體升級,創造一種新的媒體內部工作文化,而不是再倚靠少數所謂英明者,更不是只倚靠如高畫質等數位科技,就奢想產製更優質的內容。新工具幫助團隊合作,內容創新,甚至領導方式,透過不斷主動實驗加速找出更先進的營運方式。

這本手冊內容包括如何分享願景、如何化解從願景到發展的障礙,怎樣在計畫發展的每個重要關鍵提前醒思不同層面,以便後續步驟能減少意外。此外,還有怎樣溝通討論、怎樣發現彼此的價值觀差別、怎樣用更具象化方式呈現這些因差異的潛力,因而找出新解決方法,從不確定慢慢釐清,進而達成共識,再來如何落實為行動,產生具體的產品與服務。這當中還要學習觀察不同的人怎樣想問題,怎樣溝通。由於學習了方法,能夠盡快辨識出當下開會是什麼局面,怎樣走向更建設性局面。

由於廣泛參與而且過程參與,又能在行動前透明的、公開的確認共識,所以後續工作較能避免資源浪費或同一部門有些人不清楚新指令的含意,而有不安全感不確定性產生的逃避或衝突或消極。

筆者嘗試用這手冊與幾位同事朋友一起推演新節目,也有收穫。例如銀髮節目,照這本工具的提醒,思考到節目內容的受眾,到底是老人還是照顧者?就得事先釐清。其次,除了收視率外,還有其他足以確認節目成功或不成功的方法;例如如果節目內容是照顧者因應照顧困難的方法,則廣泛收視率不僅不是唯一鑑別管道,更要考慮是否拿節目給直接對應此內容的一群照顧者看,然後再分析收看前後的後續照顧工作,來了解他們有沒有得到方法而改善問題等等。

也許讀者認為,這個例子不足以完全看到手冊的優點。但從以上推演經驗至少確定的是,手冊給媒體工作者很多選擇來應對問題,而且透過科學邏輯的流程,提醒我們該想的問題。如果每個人都使用這類方法,則開會互動會越來越犀利節省時間,越能節省時間就代表用更短的時間找出更好的方法,當然有助經營效率。

過去幾年,一進芬蘭公視就可看到四處都是便利貼,好像是一個大型實驗室,當中又有無數個小型實驗室。因為不同群體都在腦力激盪,也希望公開這些激盪,讓更多部門路過的人看到,或許可以提供意見。至少知道別人都在想什麼,討論什麼,關心什麼,或許還可以給些意見。

過去十年來,有八百位Yle員工非常積極主動使用各種新服務設計工具,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組會使用新開會工具;透過主動成長和交互學習,找到更多互動對象,工作品質更好。這是薪水以外,很吸引人的工作氛圍。因為分享文化,使很多人更快速地看到重要問題,能更快確認民眾的價值觀,進而一起想辦法突破,而不是許多人看不到主要問題,或者看到但卻是等別人解決。這裡指的更快,並非便宜行事找亮點,而是穩妥地往前走,用比以前短的時間資源,達到目標。

Yle在公司簡介強調自己是全芬蘭最大的文創發動者。這所指出的不僅人數近三千,還有不斷領先的服務設計工具和員工互動文化改造,以及員工養成思維。在芬蘭,統計每日有七成五民眾使用Yle相關服務,每周有九成民眾使用。

這些幫助Yle更能因應時代變化的設計工具,因為很有用,後來製作成以下簡報檔和影片[3],在多次研討會中使用。

這些歷程可見,層層上報或等候別人的方式已經落伍,群起互動創造公司前景的方式才是最有競爭力。領導階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在營造新工作文化能發展的環境,主管要常反省自己是推動者還是阻礙者?這種新的媒體內部文化,讓各部門員工跨出只是組織分工部門內工作,真的讓整個公司變成一個跨越部門的大型思考網路。

在Yle,最先有突破性改變的是數位媒體部門。這幫助傳統收視率已經下滑到百分之三十以下的芬蘭,又開始有更多人使用Yle多樣管道服務。因為更多個別化服務,還有互動服務,讓移動載具因更有效率資訊整理服務,更成為手中利器。因為它把Yle的可信放大到更多競爭場域,讓人有安全信賴感的使用資訊[4]

後來,不只節目內容創新,Yle更思考怎麼讓員工辦公環境和方式變得更健康,於是就有「在電腦電動升降桌下設有跑步機,讓員工一邊辦公一邊跑步」等各種有趣的實驗。這就是透過不同興趣的人跨部集合,找願景、找方法、找答案。

這個教育界的世界超級強國很重視提升學習能力。從以上幾個參考資料的網址,讀者不難感覺出,新一代媒體工作人員正如何裝備學習能力,和為什麼芬蘭老是不停的產生更人性可行的服務。


[1] Yle Lean Culture Toolkit原始理念請參閱:

https://yle.fi/aihe/artikkeli/2018/08/07/mirette-kangas-turn-your-company-into-the-benchmark-of-the-new-company-culture

[2]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qPxjyG1CpCp_Lz0EQn2lP12oIoCtiXKq/view

[3] https://www.slideshare.net/MiretteKangas1/going-where-no-one-has-gone-before

[4] https://yle.fi/aihe/artikkeli/2016/11/27/gunilla-ohls-yle-adapts-fast-changing-media-usage

周傳久,公共電視新聞部記者,負責製作新聞雜誌節目專題。

自1995年獲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赴歐學習小朋友每日電視新聞後,多年來持續前往各國公共電視學習創新服務,透過卓新獎電子報等管道分享大眾。

2008年獲高師大成人教育博士後,研究各國因應高齡社會節目及在職訓練如何增進新媒體工作效能,期為為世界老化最快的台灣,共同找到更妥適的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