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吳淑鈴

新聞攝影獎分為單張、系列二個組別,分別由《中國時報》、《鏡週刊》獲得獎項。

新聞攝影獎評審召集人張蒼松表示,這次參賽作品的主題相當平衡,除了社會事件、政治議題,還有第一時間趕往花蓮大地震拍攝的照片。在系列新聞攝影方面,各項參賽作品所呈現的面向也非常多元,其中關於跨國的國際系列報導更有12件之多。

系列新聞攝影獎頒獎人黃旭田說,這屆的系列類新聞攝影共有49件作品參賽,是自2012年設立這個獎項以來最多的一次,他也鼓勵新聞從業人員繼續透過畫面帶給大家更好的新聞效果。

【單張新聞攝影】

單張新聞攝影由《中國時報》〈大師風範〉獲得獎項。

得獎單張照片以華裔美籍大提琴家馬友友為主角,他在來台指導青年朋友的講習會上,詢問同學關於音樂的起源,同學回答「音箱」後,馬友友立刻跪地,將耳朵貼近「音箱」,攝影記者即捕捉了馬友友自然不做作的逗趣表情,以及台上兩位學子的開懷笑臉。照片呈現出三人的真情互動,並展現了馬友友音樂之外的魅力和親和力,照片整體呈現出溫馨飽滿的特質。

得獎者陳信翰除了感謝評審、中國時報的長官和編輯,他也感謝主辦單位設立攝影獎項,讓更多新聞同業可以在這條路上持續不斷地前進。

大師風範:陳信翰


【系列新聞攝影】

系列新聞攝影由《鏡週刊》〈異鄉安魂曲-越南移工阮國非之死〉獲獎。

系列新聞攝影以越籍移工阮國非為主題,呈現阮國非在遭台灣警員連開九槍死亡後,其父親阮國同來台處理後事等後續情節的攝影內容。系列攝影包括阮國同為兒子的骨灰罈買一個機位,牽亡魂返回位於中越義安省冷慶村的老家,在家屋裡架設的靈堂,以及故鄉家人的哀戚表情、村人們群聚送別所呈現出的悲痛氛圍等,最後以家人合照和一把失去主人的吉他收尾。這組照片不須文字即說明了家人對離鄉遊子的殷切期盼,並警示著下一代的出路;張張情緒飽滿,充滿故事張力和省思空間。

獲獎者楊子磊在發表得獎感言時,他只簡短扼要地說:「今年在報獎的時候就許了一個心願,如果能夠獲獎的話,希望把這個獎金全額交給阮國非的家人,非常感謝評審幫助我完成這個願望!」

異鄉安魂曲-越南移工阮國非之死:楊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