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朱弘川 編譯

在這個時代,體育迷接近內容的方式將變得更為多元。當有串流媒體可用時,ESPN不可能再指望人們訂閱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當每週的運動畫刊(SI)出刊時,讀者早已對網路媒體的連番轟炸而感到疲乏,由於人員和資源日益減少,報紙的體育部門也有志難伸。綜觀體育媒體,吸引人的題材日漸減少,尤其是女性運動員的報導更是少見。

現在是新舊媒體共存的時代

2017年夏天,華盛頓郵報體育記者Kent Babb被派往報導前NFL跑鋒Marshawn Lynch復出的消息時,Babb當時就知道這不是門好差事。

NFL明星跑鋒Lynch以其強力的跑陣風格聞名,但他與媒體的緊張關係也是為人所津津樂道。2015年NFL超級盃,Lynch為了避免缺席媒體日被罰款,在面對媒體五分鐘內的29個問題,所有的回答都僅是「我不想被罰款,所以我來了。」

儘管Babb的本意,是想了解Lynch退休後選擇為家鄉球隊復出的心路歷程,但也料到Lynch可能會拒絕受訪。相較於Babb吃了閉門羹,當天稍早的時候,Lynch卻與Bleacher Report(B/R)的攝影團隊有了良好的互動。總部位於舊金山的B/R非常清楚,很少有運動員比Lynch更具話題性,當時B/R的主管們認為,Lynch的故事將是長篇紀錄片的絕佳素材。Lynch當然也有別的選擇。

最終,總共擁有1400萬追隨者的B / R贏得與Lynch合作的機會。B / R的創辦人兼執行長Dave Finocchio說:「我們真的想與 Lynch合作,重要的是他已經是我們的粉絲了,他欣賞B / R,我們不做負面的花邊新聞。」

B/R製作了8集的《沒有劇本》紀錄片,由Lynch身兼執行製作,從去年10月起在臉書 Watch上播出。當被問及Lynch是否因為參與拍攝而獲得報酬時,B / R則以「不方便透露」回應。

Lynch的例子對當今體育媒體是一個警訊,臉書購買了B / R該系列影片的版權,瀏覽量也已超過3500萬次。華盛頓郵報的Babb也在採訪受拒後,寫了一篇饒富意味的文章,點出運動員和媒體之間的關係已不像從前,這篇文章也受到廣泛的讚譽。

目前是新舊體育媒體共存的環境,雖然有時令人不舒服,但長遠來看,新聞業的娛樂性已漸成主流,嚴肅的體育新聞該如何生存?

(圖片來源:Unsplash

專業、調查性的體育新聞仍有存在必要

事實上,專業的體育新聞仍有存在的必要。過去5年,一些優質的體育報導揭露NFL壓制腦震盪研究、家庭暴力和性虐待問題的意圖,以及球員們使用止痛藥來應付激烈賽事的心酸。而為全美各大學賺進數百萬美元的學生球員,關注社會正義的體育記者也批判校方枉顧學生權益的作為;但一般來說,大多數體育新聞業只能抓住表面,而未能探究其箇中原因。

目前為The Athletic撰寫體育專欄的Richard Deitsch 認為:「調查報導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時你將大量資源投入一則報導,也未必有所回報。進行賽事報導、專題或人物特寫,出版的機率比較高。如果媒體打算持續獲得收益,每日報導還是最理想的模式。」

阿拉巴馬大學體育傳播主任Andrew Billings說:「體育包含許多元素,我們討論政治,也包括身份認同,許多悠關社會的大小事都能從體育中窺端倪。」

雖然調查性體育報導仍有重大影響力,但只有少數媒體仍專注這塊領域,像是 ESP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YAHOO體育和體育部落格Deadspin。ESPN的《Out the Lines》是目前唯一調查性質的體育電視節目,該節目的資深記者提供了NFL封鎖腦震盪和退化性大腦疾病消息的獨家報導,以及NFL球團老闆們,對近來球員抗議警方執法不當的不滿。

2017年ESPN裁員100名編輯的消息傳開後,體育媒體該思考的是,如果這個行業最具競爭力的品牌都在掙扎,那麼又有誰是安全的?但有趣的是,ESPN並沒有解僱《Out the Lines》的記者,ESPN The Magazine和ESPN.com的專業記者和特約寫手也都保有飯碗;就外界看來,ESPN高層是打算加強那些無法輕易複製的深度報導,並裁撤那些較無獨特性報導的部門。

裁員幾個月後,ESPN宣佈續約普利茲得獎者Don Van Natta Jr.,而資深體育記者Seth Wickersham也得到裁員後(post-layoffs)合約延長。這兩人花了多年時間從NFL球團老板口中打探消息,挖掘出奧克蘭突擊者搬到拉斯維加斯的幕後原因,以及達拉斯牛仔老闆Jerry Jones如何破壞NFL主席Roger Goodell迫在眉睫的合約談判。Van Natta Jr.和Wickersham也因此入圍2018年「全國雜誌獎」,因為過去甚少有人像他們一樣專注在體育聯盟的決策問題。

Sports Business Journal的John Ourand今年3月報導提到,Van Natta Jr.和Wickersham的文章讓NFL和ESPN高層產生摩擦,因為ESPN每年支付近20億美元的賽事權利金給NFL。Ourand認為,在進行調查工作的同時,要如何維繫雙方的共生關係,將是ESPN總裁Jimmy Pitaro的最大挑戰。Ourand說:「ESPN總裁得維持和聯盟的關係,並小心不讓媒體製造話題。」

老牌運動媒體也開始發展串流媒體

為了對抗「剪線潮」,ESPN啟動ESPN +串流媒體服務,在母企業迪士尼的支持下,ESPN的優勢在於能夠即刻感受串媒體經濟效應。據報導,截至9月份,ESPN +已經獲得了100萬訂戶;另一家老牌媒體運動畫刊(SI)也打算如法泡製一番。

SI目前正在考慮出售,所屬的Meredith集團最近也才出售時代雜誌。SI在體育賽事直播的時代,創造了文學體育新聞市場,將許多知名運動員吹捧成超級英雄。像Frank Deford和Gary Smith這些大師級的專欄寫手,讓SI的內容有了小說家Tom Wolfe的敘事風格,但SI對數位和社交媒體的接受度緩慢,並受限母企業時代公司(Time, Inc)財務狀況,較難有所成長。今天,SI己改為雙月出版,過去說故事風格也不復見。

SI的主編Chris Stone認為,新推出的SI TV將預期能吸引更廣泛的收視群,目前推出的運動博益節目《The Line》,就是希望在各州體育賭博合法化後,成為此新興領域的領導品牌;SI也將推出長篇的紀錄片,試圖複製ESPN的《30 for 30》成功模式。

大約10年前,Stone從年輕消費族群口中得知,雖然B/R以集合寫手文章來營生,但卻深受年青世代的喜愛,這和過去的SI的風格剛好相反。Stone說:「我們不斷聽到,『我只想知道我喜歡的球隊,我不在乎是誰寫的,只要符合我的需求就好』,SI不像B/R有先見之明,我們有太多過往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