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國公共電視,不僅具有長遠的公共服務價值基礎,也力求發揮媒體鼓勵理性求知和促進民主的社會功能,年年隨社會處境而有新作為。這兩年,挪威公視(NRK)不但在主頻道有經營多年的兒童電視新聞,更全力衝刺在社群媒體上的兒童電視新聞,提供正確客觀的時事說明,讓 Z世代不被誤導;期望兒童新聞平台能延續NRK用甜蜜糖衣包裹宗教、種族等嚴肅話題而走紅的青少年青春劇──《SKAM》一樣得到年輕族群的喜愛。
其理念是,假新聞充斥的年代,公視更應積極提供可信有內容的新聞,幫助下一代有個可信的資訊管道,藉之理解世界發生的事情,建構符合真實的世界觀。因為今日兒童,正是未來要主導社會的民眾。
圖片來源:unsplash
由於現在新媒體發達,許多兒童比以往更容易透過手機與各種社群媒體接觸到各方資訊,也更容易接受到與事實不符的資訊,不僅容易誤導社會認知,也可能製造生活恐懼,導致集體社會心理問題。
這時,大家需要一個可信、穩定、更豐富、有品質、符合使用需求的資訊來源。這是公共電視的利基,也是公共電視存在的意義。
而挪威公視具體做法是創造專屬八到十二歲兒童青少年的資訊平台。挪威三十萬兒童有八萬接觸instagram,一萬兒童看snapchat故事;挪威公視則透過主頻的兒童新聞搭配這些社群媒體,定時供應改寫過、且視覺和文字內容適於兒童收看閱讀的內容。當然,這需要搭配經營專責人力,很仔細地過濾、查證新聞與外電。
因為目前也有許多社運人士和各種不同企圖的人在散播不實新聞,所以挪威公視尤其重視像恐怖主義、難民、流亡歐洲移民潮路中死亡等新聞;另外,兒童新聞也重視包括關於警察貪汙被捕新聞等。這些不但是新聞,也牽涉價值倫理思考,像兒童解釋重要事件和爭議事件,非常重要。
在挪威,統計臉書有三百萬積極使用者(這國家一共也才五百多萬人);現在許多假新聞,還有很多為了吸引讀者的聳動新聞,在這種媒體環境,資訊可信度成了全球問題。
當代民眾的資訊取得問題,常不在於缺乏資訊,而在吸收太多有問題的資訊而被誤導。公視正成了提供資訊資源的可貴來源,讓公民充分取得資訊,成為有見識的公民,這正是民主政治能穩定運作的基礎。
從英國BBC於1972開始製播兒童新聞,後來各國公視相繼投入,於今許多國家仍在製播。NRK不但有兒童新聞,對兒童很活絡的社群媒體積極投入,可見這些公視非常清楚應該秉持核心價值來操作營運。
在台灣,可能有些人認為,大家越來越少看電視,年輕人都滑手機,何必再投資兒童新聞?但挪威等北歐國家不這樣思考媒體策略,尤其幾個公視更重視經營兒童新聞,並不煩惱有誰會看,而是努力製作提供可信有用的新聞,讓民眾有個可信賴的資訊來源。
由於目前已是多媒體數位時代,經營有主頻、有網址、有社群媒體的兒童新聞,更重視秉持核心價值和如何在當下處遇轉化為服務設計。所以包括NRK在內,許多公視內部也連動新的教育訓練,以便更有效快速的調整內容和呈現格式,以及服務輸送流程。這樣,才能有效落實構想;從這個角度去欣賞新平台內容如何創新,繼續讓可信度成為價值,也成了公視在多媒體環境中,重要的競爭力。

周傳久,公共電視新聞部記者,負責製作新聞雜誌節目專題。
自1995年獲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赴歐學習小朋友每日電視新聞後,多年來持續前往各國公共電視學習創新服務,透過卓新獎電子報等管道分享大眾。
2008年獲高師大成人教育博士後,研究各國因應高齡社會節目及在職訓練如何增進新媒體工作效能,期為為世界老化最快的台灣,共同找到更妥適的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