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真相、即刻行動...台灣減碳紀事

推薦序

為地球環境盡一份心 為新聞專業出一份力

氣候變遷對人類文明與生活的影響極為巨大,科學家已經證實,全球均溫只要增加一度,就會明顯影響降雨分布、農作物豐匱、疾病流行,升溫帶來的海平面上升,更直接威脅低地島國的生存空間。這個攸關文明存續的重要議題,透過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與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合作,以拍紀錄片的方式對全世界做了成功的宣傳。

這個複雜又牽涉艱深科學理論的問題,成功地向世界說明、影響了全人類的想法,甚至激發全球性政治行動的成功例子告訴了我們:科學家智慧的結晶要對人類產生裨益,傳播媒體扮演著關鍵角色。

「科學傳播」向來是新聞中的重要領域,如何將專門、深奧的科學知識轉化為一般人均可理解的語言,並從與日常生活攸關的角度切入,引發讀者的切身感受,是科學新聞寫作成功的關鍵。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鼓勵優秀的專業新聞寫作,當然也包括了鼓勵傑出的科學新聞寫作。這次透過與長期關心環境議題的「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合作,有機會邀集國內活躍的環境新聞寫手們,在環境新聞主題下,一起合作、完成本書。過程中,寫作團隊除配合四場 「邁向哥本哈根環境沙龍」 定期聚會討論,並邀請台灣第一代環境記者楊憲宏、資深評論家南方朔,共同參與寫作團隊座談,提供從觀念到寫作技巧的集體培力。這種針對單一主體所設計的跨媒體、跨單位集體寫作方式,在台灣新聞界,還不多見。

集體寫作有其難處。本書從構思到完成,花了大家將近一年的心血,在寫作團隊通力合作、聯合報卓亞雄主編的精湛擘畫下,如今得以問世,無論對媒體編制下的記者或是自由投稿人,最大的意義在於挑戰跨業聯合寫作,將分散各地的眾多寫手聚集一堂的可能性,各依其性、各盡所能,從而大大豐富了環境新聞報導的內涵。

想要一覽晚近台灣環境新聞寫手的作品風貌的讀者,一定不會錯過本書。

本書是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第一次嘗試邀集新聞寫手集體創作,但不會是最後一次。有了這次的推動經驗,未來卓新獎將會繼續以鼓勵集體創作,來深化記者的專業能力。希望台灣的新聞媒體能出現好的環境報導,好的醫藥報導、好的財經報導噎噎,終至提升整體的新聞品質,讓新聞專業能夠被社會看見。

本書的問世,除了感謝卓亞雄主編一往無前的使命感以及寫作團隊不計代價的投入之外,當然也要感謝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對此一構想的贊助。感謝鄭崇華董事長的支持,以及基金會樊雯、周志宏兩位副執行長、「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張楊乾先生的投入。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多年來關心台灣的環境議題報導,近年來尤其專注在減碳議題,充分表現了企業社會責任的胸襟與視野。卓新獎有機會參與「愛台灣」的活動,與有榮焉。

希望有更多的人關心環境,有更多的人關心媒體,讓生態永續,台灣更好。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
陳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