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朱弘川 編譯
現代人依賴網路甚深,彷彿「彈指之間」便能找到所需的資訊,但美國德州達拉斯電台KERA,以地方廣播的角色出發,採取低風險的製作方式,不僅貼近地方文化,滿足聽眾的求知慾,也讓聽眾除了網路外,多了一條發聲的管道。
圖片來源:unsplash
隸屬於全國公共廣播聯盟(NPR)的KERA,旗下當紅節目〈An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以現場Call-in的模式,讓聽眾就各種生活上的疑難雜症進行交流,聽眾不僅可以提出問題,也可以回答問題。即便許多都是「Google」就能解決的問題,仍有許多聽眾期待每個星期五節目的到來。
KERA的執行製作人,同時身兼〈Anything〉主持人的Jeff Whittington以其輕柔、富有節奏感的嗓音,和親民的主持風格聞名,聽眾可以在節目上提出問題,再由Whittington或其他聽眾回答,就如同社群媒體的運作模式一樣。事實上,新創媒體公司如Hearken和Pulse,也是藉由讀者提出相關的資訊,再跟進報導,增強了媒體與受眾之間的關係。但差別在於,〈Anything〉是專屬於在地人的交流平台,像是節目中常出現有關「太空科學」的問題,便是跟達拉斯所處的德州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KERA已故名主持人Glenn Mitchell,則是〈Anything〉的幕後推手。廣播現場時常會有難以預料的突發狀況,像是受訪來賓臨時缺席,或無法連線訪問,以致節目無法順利進行。Whittington回憶道:「當時Mitchell告訴我,『我有辦法,Call out給我,任何問題我會想辦法回答』」。Mitchell當時認為,人們會打電話進來,就是需要有人幫忙回答問題,這次的代班聊天,也促成了日後節目的運作模式。Mitchell自70年代便在KERA服務,並擔任談話性節目的主持人,直到2005年離世。
除了Whittington以外,製作團隊還包括兩名製作人Stephen Becker和Samantha Guzman,以及一名志工Fiona Norton,他們負責處理聽眾的來電、E-mail回覆和網站的管理。聽眾的問題包羅萬象,從居家蟲害防治,到宇宙起源大哉問,都由這個團隊包辦。身為主持人的Whittington偶爾也會回答常見問題,至於無法立即回覆的問題,則交於製作團隊處理,直到隔周節目再回覆。
與一般訪談性質的廣播節目不同,「專家意見」不一定為節目的訴求,所有的問答,不論是借鑒於個人經驗或專業的知識,身為主持人的Whittington更需要站在聽眾的角度,挖掘出更多聽眾想問的問題。Whittington認為:「節目進行時,我腦海裡有時也會浮現一些問題,畢竟聽眾才是這個節目主角,這很有可能也是其他聽眾想知道的事。」
聽眾和節目會有某程度上的連結,特別是基於地方的情感,但這種互動有時也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困擾,像是涉及私人隱私的問題,或是有關法律或醫療建議問題,在節目的立場上會儘量避免。Whittington說:「有時我收到聽眾的私人訊息,他們正在尋求協助,我必須嚴肅以對。」
Whittington的節目培養了許多固定聽眾,這些聽眾來自各行各業,都能以自身的專業提供相關資訊。而節目的任務就是懂得善用這些資源,形成資訊匯流的平台,提高聽眾的參與感。Whittington說:「我們有一個聽眾是安全駕駛教練,任何有關交通的問題他都能回答;在Duncanville有一個名叫Frank的傢伙,他的聲音非常酷又高昂,他永遠都有很多想法;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太空科學中心的Marc Hairston,則幫我們回答了很多太空探索問題;Murphy一位名叫Rhonda的女士總會請教許多園藝的問題,而Fort Worth的Maggie則是這方面的專家。」
而聽眾的問題五花八門,像是園藝、古董、居家修繕、蟲害和寵物等,製作團隊會定期匯整常見的問題,並訪談各領域的專家尋求專業的建議。意外的收穫是,時常在進行主題式的討論時,又發現了更多有趣的問題和資訊。
舉個例子來說,也許是KERA位於德州的緣故,聽眾始終對太空科學的議題感到興趣。一位聽眾提到,要在外太空建造一個有重力的太空站到底需要什麼?也有人問到宇宙一開始是什麼樣子?這些話題也往往帶出更多討論,即便很多問題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答案,但對Whittington來說,聽眾彼此互動的意義遠大過於此。Whittington說:「公共廣播能做的有限,但每個人都會對一個話題感興趣,聽眾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也促成更多的對話。」Whittington認為這是種學習式的體驗,也是節目最重要的宗旨,人們在這裡彼此尊重,也隱含了公民對話的元素,這是地方電台的使命。
做為一個地方的廣播節目,也時常會遇到一些鄰里爭執和法律糾紛的問題,或是無法求證的消息,但廣播節目做為地方的一個發聲管道,也有所侷限,若無法在節目上提供解答,Whittington仍會鼓勵聽眾求助身邊親近的人們。
當一位聽眾提到,某個醫療團體定期提高藥品的價格,並企圖壟斷市場的消息時,在無法求證的情況下,Whittington身為主持人,也必須終止這個話題,但他相信,這是節目的兩難,因為聽眾信賴他,才會踴躍提供資訊,大多數是有幫助的,少數是難以求證的,「真正不同的觀點」也由此而生。Whittington也謹記Mitchell的名言:「廣播聽眾是聰明的」,真相經得起考驗,但也需要時間的。
至於廣播聽眾和一般網路使用者的差別,Whittington則有自己的觀察:「公共廣播是一種公共服務,許多人聽我們節目,也許是因為他們不想支付網路費用」,Whittington認為他的聽眾不單只是想得到資訊而已,而是將節目視為參與貢獻和真誠互動的地方,這和網路生態有所區別,也能觸及到一些無法使用網路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