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天,幹嘛要往那個地方跑?」我的朋友問我。

遠見雜誌邀請我做專題報導,這是我近十年來重做馮婦,別有一番意義,這時是2017年12月中,我們想採訪台商到美國投資的利與弊。

如火如荼的貿易戰證明當時的採訪很值得

決定要做這個題目時,鴻海在美國開始積極投資,我們猶豫要不要去訪問鴻海,但是做台灣企業在美投資的報導,不去訪問鴻海,簡直是如入寶山而空回,讀者也不會原諒我們。

鴻海是在威斯康辛州投資,威州在美國中西部,以寒冷著稱,此時正經歷大風雪,我們要不要這時去,還很躊躇。但真要雪寨天明,也要等四月、五月,新聞界向來競爭激烈,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不能讓別人搶先,而且2018年伊始,川普將推出更多新政,保護美國的利益,甚至一觸鈕就成世界貿易大戰,現在已經進行如火如荼的貿易戰證明我們當初的冒險很值得。

要做這個專題,不只國際企業要進軍美國,而是美國施展其霸力必將帶來地緣政治的劇烈變化,川普上臺後,就實現自己的競選諾言「讓美國再度偉大」,他又特別強調經濟強大是國防戰略的主軸,並將中國、俄羅斯列為敵人,攻擊他們採取掠奪式經濟手段來恐嚇鄰國,搶奪戰略物資,威脅美國及盟國安全,身為媒體,我們應該解釋、釐清這些巨變,並能預測未來趨勢,以供給讀者做個人、企業及國家政策的因應之道。唉!一朝記者,終生記者,這是個讓人上癮的行業。

穿上了25年沒有穿的長大衣、手套、毛帽,再次重拾記者一職,飛往美國採訪。(照片提供/楊艾俐)

拿出了25年沒有穿的長大衣、手套、毛帽,長大衣很久沒穿,連鈕扣都掉了,領子也翻毛了,匆匆縫補,然後上路。心裡是忐忑不安,畢竟是難得的經驗,1月15日晚上11點到威斯康辛州,密爾沃基機場,適逢大雪,氣溫低至零下20度,站在戶外五分鐘,雪就染白了頭髮,旅館說只要到達,打個電話就有shuttle bus來接,但是櫃檯無人接聽電話,我在想等到旅館有人接,早已凍成冰棍。趕緊跳上一部車,急駛而去。

交通、下雪,是美國採訪的大問題

在美國採訪,交通是個大問題,到哪裡都要開車,這也是國內媒體都是編譯美國新聞,很少現場親臨的原因。雪地開車更是困難,我一向開車技術不行,近年來都是在台灣及大陸趴趴走,只能在住家附近開,高速公路很少開,另一同事王怡棻也是少開族,只有從臺北來的遠見視覺總監陳之俊,常在美國開車,但是也沒有開過雪地,我們本來想很多方法,例如搭Uber,搭Grey Hound,但都不方便,後來討論,還是開車最好,事前上網查到很多雪地開車的Know How,都不如臨場,如隔靴搔癢。租車時一直問,車子有沒有雪胎,有沒有鏈條,租車公司都說沒有,原來現在雪地,早已用了All weather Tires,而且要四輪啟動的,也讓我慚愧,沒有與時俱進,知識太貧乏了。

租了車,我們之俊大哥非常安穩地駕駛,原來威斯康辛州很注重交通,前晚下雪,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上在天明之前就已掃乾淨,不難開,但是私人停車場仍然很滑,一個訪問下來,車子有如埋在純白雪裡的玩具車,根本都找不到自己的車,路上也有多次驚險經歷,例如轉彎時,路上滑溜溜,就是控制不住車子,差點撞上前面車子,後座的我捏一把冷汗,駕駛座的之俊大哥還是鎮定自若地說:「啊!這是打滑的滋味,以後就知道了。」我們的攝影大哥陳之俊最辛苦,要開車,要照相,還要克服時差,有時一晚只能睡到3個小時。

著衣更是苦事,我住加州,終年如春,白天穿長袖襯衫,早晚加一件薄外套即可。到了威州,早上要花20分鐘著衣戴帽,因為屋內有暖氣,所以通常裡面一件外套,外面一件外套,就是為了在外面禦寒,來到室內就可脫下,帽子,手套必不可少,長靴更不可少,而且鞋底要有輪胎底的,這樣才不會滑跤。

第一天晚上11點多到達旅館,飢腸轆轆,旅館不到500公尺有家麥當勞,趕大雪去買漢堡,終究是寸步難行,還跌了兩跤,才到麥當勞。真想問:威斯康辛,這是你給我的見面禮?

約訪鴻海真不容易

約採訪很不容易,鴻海人低調,除非郭台銘授權,不然誰也不敢講話;我們聯絡再聯絡,和台北總公司的公關打交道,只為要訪問鴻海第一名美籍員工,是位中階經理,鴻海說他沒有做決策,不具代表性,那就給我們有代表性的人來訪問如何?他們又不回音。很多跑鴻海的同業相信都遭遇過這種兩難題,後來鴻海公關在台北對遠見雜誌出了一個差錯,我得知後,和那位公關協調,那就補償我們一個在美國的訪問,啊!做記者實在要全能,還要學會談判及交換。

也知道鴻海絕對不可能提供我們任何協助,但是吸引鴻海來威州投資的政府團隊,總願意跟我們談,遠見雜誌資深撰述陳怡棻從頭做起研究,有些什麼關鍵人物,首先我們就要訪問州長沃克,沃克上任後破除威州很多罷工陋習,促進科技發展。

我的經驗是你先要要求訪問第一把手,也就是最高長官,當然他們答應就好,不答應,至少還可訪問第二號人物,如這次,我們就訪問了副州長克里費雪(Rebecca Kleefisch),這位副州長頂著類似賈桂林甘迺迪的復古髮型,身穿簇新的藍色套裝,胸前配戴著典雅精緻的琺瑯項鍊,唇紅齒白,面對任何問題都能侃侃而談,隨時隨地保持她的電視主播的專業架勢。給我們很多Quotable quotes,不愧是同業。

我們找到威州經濟發展委員會公關經理Mark,很熱心,他跟我們說,他去年也安排了China Daily的記者一行到威州訪問,顯然他認為「兩岸一家親」,把我們也當作對岸記者,China Daily顯然也因為郭台銘去投資威州,而去採訪,他們的動作很快,也不能說中國媒體都是意識形態。

他們也帶我們到鴻海建廠現場(不能寄望鴻海),雖然我們知道一定是白雪一片但是真正到現場後,還是震撼萬分。冰封的湖、凝凍的地,昨晚鋪天蓋地的風雪又多添了一層珂雪,真是天蒼蒼,地茫茫,「Terry(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英文名)如果此時來,一定不會選威州」美國威斯康辛州拉辛郡郡長德拉格夫(Jonathan Delagrave)開玩笑地說。現場發還沒開工,只有插幾個樁,現場有幾個工人在測量,穿著厚厚冬衣,至少有現場感,寫起來有底氣些,這也是我們預料的情景。

圖為一月時,鴻海於威州的建廠地(照片提供/楊艾俐)

接著的行程都是雪地,一路上我們經歷了小雪、大雪、細雪,瑞雪,雪在前面、雪在身旁,車輛駛過,雪被拋在後面。我們無法下車堆雪人,打雪仗,只能趕路,惦記著是否及時趕到下個採訪,兩個採訪常相距四、五個小時,想起台灣採訪只要做捷運、計程車就可,不禁唏噓,偶然出現的A字形尖頂小屋,紅色大門、綠色窗櫺,只有宛如兒時從遠方接到的聖誕卡,勾起溫馨的回憶。

冰風暴下一顆顆火熱的心

在冰風暴下擁有一顆火熱的心,讓我們在採訪中增加很多甜蜜。每個受訪者覺得我們大老遠來到他們冰凍的故鄉,對我們特別溫暖,也往往敞懷而談。他們盡量把我們的採訪排在一處,以免在雪天奔波,盡量供給我們資訊,於是我們知道郭董的「虐」,我們知道郭董的外號叫「Tornado Terry」,知道他一來,吸引投資的機構大大小小,都跟著他的時鐘而轉,郭董早上六點半就要開會(為躲新聞界),他們所有人也得那時到辦公室候命。他們說:「Terry不睡,我們也不睡,Terry不吃,我們也不吃。」他們鉅細靡遺地跟我們講簽約經過、後續談判,讓我們下了個很好的標題-「郭台銘190天」,寫作內容因而豐富,新聞採訪第一課「七分採,三分寫」,就是採訪得好,採訪得深入,寫作自然就好。

台灣企業家黃瑛琛(發明新型的淨水技術),幫我們找資料,還帶我們去德國風味小酒館去,體驗當地風味,而且是照相的好地方。三十年來,我總結個出國採訪經驗,而且屢試不爽,就是有台灣人的地方,就會有台灣人幫助我們。

透過採訪,得以了解川普新政

也從訪問中得知,美國實在是個分裂的國家,不能輕信主流媒體,主流媒體已經打定主意,和川普「和」四年,凡事反對,但是美國民意分歧,最重要川普帶來就業機會,再來股市因而上漲1/3(他當選後),美國上班族大部分都有401K(退休金儲蓄),股市好,退休金儲蓄節節上升,皆大歡喜,但是這些人很少大張旗鼓支持川普,都是沉默大多數,所以11月的美國期中大選,要說川普將打敗,還言之過早。

近年來,台灣外資引入困難,政府似乎無所謂,但美國卻積極不已,其國早已是全球最大外資國,超越中國甚多,但美國仍不放棄任何招商機會,且從上到下都有組織,每年美國舉辦「Select USA」,讓各州群集起來,並邀請國外政府代表與大企業CEO出席,國外政府企業可以了解美國投資的優勢及劣勢,三方尋求解決之道。

連地方基層官員也跟著招商,經過國際化的洗禮,使他們見識更開闊。在威州·一個小鎮的幕僚長都侃侃而談,對著郭台銘這樣的國際企業家,不卑不亢。一個吸引投資的團隊包括律師、州長、促進經濟發展協會會長可以把如此大的投資案 談下來,也是美國中央和州的分權措施做得很好。

川普政策看起來眼花繚亂,實則井井有條。可以確定的是,美國會歡迎國外企業來美國投資製造業,創造就業機會,而美國製造業未來會走向4.0,對我國很多企業,如工業電腦、自動化器材,都是利多呢!

一月採訪後沒日沒夜地寫,又逢二月農曆新年必須提早出版,總算在半個多月寫完了專輯,「跟著郭台銘 大賺美國財」近兩萬字,看到同業雜誌寫同樣的題材比我們晚出版半個月,覺得過癮,搶先了,品質也好很多。接著,三月底鴻海動土,四月底鴻海動工,川普、副總統彭斯,州長、郭台銘一字站開,後面都是威斯康辛的官員,我可以一一數出他們的名字,我可以好整以暇地看直播,不必再急著發稿了。

一月寫完了威斯康辛,雪景一再縈繞在我心中,雪景令人激昂,也讓人低徊,更讓人有靈魂洗淨之感,以前在美國東岸,下雪了,我最喜歡的是深夜、泡一杯茶,讀張愛玲小說,白日塵間喧囂早已遺忘,這次採訪,沒有時間有這個閒情意緻,但稍拾我年輕時情懷,又得以了解報導川普新政。還有哪個行業能讓我有如此多的生命體驗?

楊艾俐

兩岸三地資深媒體人,從事新聞實務三十年,至二十餘國采訪,訪問三百餘位國際領袖,企業CEO及知名學者。曾任廣東汕頭大學教授,著有《孫運璿傳》、《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傳》等十本書,最新著作為《郭台銘霸業》),傳記《孫運璿傳》獲1989年國家文藝獎傳記文學類獎,歷年報導曾獲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亞洲平面媒體公共服務獎。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傳播碩士,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天下雜誌總主筆,英國利物浦大學經濟史研究員,美國華盛頓教育研究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