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林佳樺 編譯
Time Insider針對《紐約時報》如何在幕後進行新聞、特別報導和專欄意見的內容,彙整了深入的探討。
克里斯·史丹佛(Chris Standford)把自己視為「新聞管理員 (news concierge)」,每天早上六點東岸時間,史丹佛會向一百六十萬訂閱者寄出《紐約時報》最受歡迎的電子報:《美國晨報 (U.S. Morning Briefing)》,提供讀者當天最重要新聞報導,內容專業但不失其有趣且易讀的特色。
負責撰寫《今日紐約(New York Today)》電子報的亞莉珊卓·拉麥 (Alexandra S. Levine)跟強納森·沃夫(Jonathan Wolfe)則把自己想成讀者的朋友,用一種「溫柔提醒」的方式,告訴讀者現在紐約正在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不論讀者是希望找到一個資訊平台、一個像朋友那樣提供資訊的角色、理解川普政府現在的所作所為,或是單純閱讀一篇寓教於樂的文章來開啟一天,都可以在《紐約時報》的電子報中找到答案。
目前至少有一千四百萬人訂閱《紐約時報》,旗下總共有五十五份不同的電子報,報導主題包括當日最重要的新聞、社會議題的評論或是一些軟性報導主題,像是烹調……等等。電子報可作為簡化新聞報導複雜項目的工具,同時也可以在眾多新聞報導項目中區分什麼是重要的事件,什麼是流行的事件。
「如果有人可以幫讀者在一開始就分類好龐大的資訊,告訴他們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在有限閱讀時間內你可以在《紐約時報》得到的重要資訊,我相信他們會很感激。」史丹佛表示。
《紐約時報》早期發行電子報的做法只是從剩餘的報導篇章中選出一些文章,一字不漏地用電子郵件發送給讀者,雖然目前也有這麼做,但他們目前更重視的是他們原創性的報導與文章,以及獨特的寫作方式和文字口吻,這是在其他新聞平台中所找不到的。
《紐約時報》的電子報內容也不受限於新聞每日的時效性與週期性(news cycle),讓作者與讀者皆有機會回顧並更全面地看待某些事件。「我們的讀者希望得到的是一些具有意義、知識性質且自省的文章內容」負責種族相關議題電子報的編輯賽維爾·陳表示。例如他最近就寫了關於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的野史(unofficial history),其追溯到一百五十年前的解放(emancipation)。
負責撰寫跟編輯電子報的作者與編輯群們也特別對於要如何讓讀者更能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有興趣,希望可以用一種更直接輕鬆的方式讓讀者參與其中。例如讀者可以直接對《Climate Fwd:》電子報提出全球暖化的相關問題;在聰明生活(Smart Living)電子報中,編輯提姆·赫瑞拉(Tim Herrera)用自己個人生活上的困境為素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討論主題,也鼓勵讀者根據個人經驗反饋。讀者的意見、反饋和發問也常常變成是電子報內容的來源。
電子報的總編輯伊麗莎白·古芮桀(Elisabeth Goodridge)說經營成功電子報的祕訣很簡單,就是: 確認讀者群、讓專家來撰文、美麗的設計、品質的維持以及——最重要的——提供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內容。編輯安德里亞·卡納柏(Andrea Kannapell)希望他們的電子報讓讀者讀起來是很舒服的,不會讓讀者感到有壓力。簡單精煉的句構與談話式風格的內文,讓讀者可以輕易地在不同場合(例如工作場合或是酒會上)談論這些內容。卡納柏認為:「讓讀者們閱後感到『了解許多、更進一步了』就是我們要的。」
參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