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被法庭裁定侵犯老牌歌手隱私權一案,繼續餘波盪漾,英國各大傳媒均替BBC感到不值,批評法庭的裁決重大侵蝕英國的新聞自由,並認為法院無疑已替受到警方調查的嫌疑人創立了一種新的匿名權利。
事情發生在四年前2014年8月,警方在一項性侵指控的調查工作中,對現年77歲老牌歌手克里夫李察(Cliff Richard)位於伯克郡(Berkshire)的大宅進行突擊搜查,事前BBC已收到爆料,預早準備並且出動直昇機臨空直播警方進入大宅搜查的整個過程。
有「英國貓王」之稱的克里夫李察,名利雙收,並獲頒爵士勳銜,他遭警方調查涉嫌在早年性侵兒童的消息自然轟動一時。他一直否認曾有性侵情事,而最關鍵之處是,他從未遭到逮捕或刑事起訴,事情擾攘近兩年後,於2016年他獲當局通知因罪證不足,案件已經了結。
自調查消息曝光之後,克里夫李察深受困擾,聲譽大損,他曾聲稱歌唱事業已大受影響,在耿耿於懷之餘,他既控告警方,也控告BBC當年的報導嚴重侵犯他的隱私權。
他控告警方一案已於今年四月庭外和解,當日負責搜查的南約克郡警隊同意向他作出道歉並賠償損失40萬英鎊,另加上30萬英鎊法律費用。
至於控告BBC一案,在7月18日,倫敦高等法院宣判BBC嚴重侵犯了克里夫李察的隱私權,對他生活造成影響,BBC須支付21萬英鎊賠償。對於此一賠償額,BBC現已同意如數支付。
法官Mr Justice Mann表示,克里夫李察有權進一步申討賠償財務影響,而實際金額將由法庭裁定。克里夫李察曾向法庭供稱,不計歌唱事業方面的損失,他為這場官司單在律師費方面,兩年來已花了三百多萬英鎊。
在7月26日,本案繼續聆訊有關法律費用的問題,數額目前仍未最後敲定。同時,法官並駁回BBC對隱私權裁決的上訴申請。法官稱,上訴並無勝訴機會,亦無其他迫切理由要上訴庭法官考慮本案。
BBC表示,對於報導令致克里夫李察苦惱感到「非常抱歉」,但仍堅持作出報導的決定是正確的。BBC代表律師Gavin Millar QC稱,由本案引出的問題已有迫切理由上訴應該受理。他說,法庭此一裁決在法律上是錯誤的,將造成寒蟬效應,重大窒礙媒體報導警方調查工作的新聞自由。
面對高等法院拒絕上訴申請,BBC表示考慮可能直接越級向上訴法庭申請上訴。
英國各大報則異口同聲支持BBC應該提出上訴。《太陽報》社評認為此一裁決重大危害新聞自由,它帶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形同給予所有嫌疑人在被起訴前有了一個新的不被點名的權利。
《衛報》表示,雖然它相信隱私原則,但它同意BBC應該上訴。「這一判決很可怕的含義是關乎記者可報導什麼及公眾可知什麼事情。作為新聞機構,我們的工作是告訴人們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我們不被允許報導警方正在進行的工作,那麼當警方出錯時,便很難被人發現。」
《衛報》還警告說,有國會議員提議立法禁止媒體透露嫌疑犯的身份姓名,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電訊報》稱,這一判決標誌著新聞自由受到進一步侵蝕,並稱此案的錯誤在於警方而不是媒體。「對於一宗沒有什麼實際證據的陳年往事/性侵指控,警方根本不應勞師動眾大舉搜查,反而如果警方安排與他秘密會面一談,可能早就還他清白。警方的高姿態調查手段是造成克里夫李察爵士的苦惱的主要原因,而南約克郡警方(South Yorkshire)為此已向他賠償損失。然而,最不該的是,由於警方行動拙劣,令致媒體一貫的自由報導權利就須受到限制的。」
高等法院法官Mr Justice Mann表示,有關損害賠償的總額,不包括加重損害賠償,應分別由警隊與英國廣播公司分擔,前者35%,後者65%,「理由是對於所造成的損害,廣播機構為害更大。」
《鏡報》的評論表示:「這一判決對新聞自由產生了危險的影響,若全面禁止披露警方嫌疑人的身分將可能使人不能報導涉嫌虐待兒童的教師的名字。…很多人都同情克里夫李察爵士,不難理解他經歷此番折騰,自然想尋求抒發不滿。但可悲的是,法庭這一裁決,代價沉重,威脅到警方和媒體未來的工作。這可能是讓克里夫李察爵士滿意的一天,但對新聞而言,則是黑暗的一天。」
可參閱報導:

何鉅華,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