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媒體身處政治關係及衝突的暴風眼,中國與香港政治變壞,新聞記者無可避免首當其衝。
他們面對的政治壓力有多大,在五月連續發生兩宗在中國大陸的毆打拘捕香港記者事件可見一斑。Now電視新聞記者陳浩暉於都江堰採訪汶川地震十年被毆,幾天後,攝影記者徐駿銘採訪北京律師協會聽證會(關於轟動中國的「709維權律師大抓捕事件」)時,在毫無解釋及警示下,遭多名便衣警員按在地上鎖上手扣,押上警車。
在中國大陸稍有獨立自主意識的記者均遭全面清洗禁聲時,香港同行的命運不會好到哪裡去,「一國兩制」給予他們少許的「特權」與自由,無阻官府的鐵腕。不要說是上層領導,即使是基層執法人員只要看不順眼,也不會猶豫太多便直接給你一點顏色。而香港特區政府亦只會循例關注跟進,少有認真追究,「一國兩制」反而成為擋箭牌,讓這些事永遠是無疾而終。
有人可能認為,這只是個別發生在香港記者到中國大陸採訪的事件;然而,把這幾年香港媒體的大事件加起來,便很難再稱得上「個別」了。不過,被毆的記者的確是少數,要了解記者的壓力,可能要在更日常一點的本地採訪工作中去觀察。
港鐵主席馬時亨(圖片來源:852郵報)
近幾星期,負責幾項超大型鐵路基建的港鐵公司,頻繁地上新聞頭條,主席馬時亨更經常成為焦點。上月,高鐵香港段試運期間被揭發生不少問題,包括車輪異常磨損,記者自然多番追問,但馬時亨卻非常不耐煩,對著一眾媒體記者及電視鏡頭說:「要咁多資料無意思,我話畀你聽OK就得!」(你要那麼多資料沒有意義,我告訴你OK你便該放心!),即時引起全城嘩然。事實上,在較早前,他在立法會審議有關高鐵「一地兩檢」法案時,便指斥反對派議員「阻住地球轉」。
這不只關乎一位有欠公關技巧的公職人員一時的失言。評論員劉細良這樣形容馬時亨:「馬時亨乃四朝不倒翁,歷老董(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及林鄭四任特首,今天仍掌控全港最大地產發展商港鐵公司,多少地產財閥爭相巴結,馬堪稱『特區長樂老』。」馬時亨之所以在政商界左右逢源,因為他處事圓滑,他當局長時,既得中央及特首信任,在特首及所有同事民望低下之時,他已算是很不錯了。因此,大家不妨想一下,今天為何馬時亨突然變臉?
所有人都是大局中的小棋子,建制中的權貴雖然風光,但他們更是如此,因為他們不能放棄權力遊戲,身家性命及人生意義都在其中。自習近平上台,特別是經歷了兩年後的雨傘運動,北京的集權,在香港便成為「全面管治」這條不可動搖的鬥爭路線。因此,建制中人對反對派的舉動寸步不讓,特別是在公開場合的姿態上,不可露出妥協及軟弱。上任特首梁振英便曾多次鼓動建制人士「亮劍」,如今退下來也經常不忘在搖旗吶喊。鬥爭之中,不是朋友就是敵人,沒有靠攏當權者(或只是靠得不夠)的少數媒體,及認為自己只是扮演「第四權」監察當權者的記者,自然被劃為敵人之一,要受全面管治。因此,建制派要升官發財,或保住自己的地位,便要時刻提醒自己要緊跟鬥爭路線,不要讓媒體大得逞,動搖權威。
由特首林鄭月娥到馬時亨這類公營機構大員,除了因為不能讓「全面管治」的門面有損,因此不把記者放在眼內之外,更大的原因是香港媒體環境的大變。
北京政府以直接或間接方法,買下香港大部份新聞媒體機構,因此,特區政府的權貴愈來愈像個被寵壞的小孩,日常碰到的媒體相對友善,挑戰愈少,便愈忍受不了別人的挑戰。而且,建制派人士近年也開始看不起傳統新聞媒體了,他們自己也運用起新的網絡媒體,因為他們在反對派群眾主導的社交及網絡媒體吃盡了不少苦頭,故此,決心要跟反對派在新戰場上惡鬥。自雨傘運動後,打開臉書,便會看到形形色色的建制派新媒體,得到親建制商人以至親政府基金大灑金錢資助,除了以網媒形式嘗試佔據日常的網絡輿論,也針對特定議題大做公關輿論。例如,最近香港熱烈爭論土地開發問題,支持填海及開發郊野公園的短片、動畫、資訊圖形、評論及訪談等等,舖天蓋地。無論是臉書的動態消息,又或者是社交媒體上的廣告,甚至是媒體的置入式宣傳。這些攻勢實際效果如何難以評估,但肯定會令建制中人產生錯覺,以為自己控制愈來愈大比例的民意,因此,反過來亦會輕視反對聲音。他們尤其覺得傳統的新聞記者及媒體,已沒有多少能耐,覺得不必奉迎討好。近年前線記者日益年輕,資深記者買少見少,當官的當然不會把他們放在眼內。不是遇上很離譜的事,欠缺經驗的記者也少有對當權者咄咄迫人。
然而,畢竟香港不是北京,政府雖然掌控大局,但也不能鉅細無遺管理操控香港的民情輿論;亂發官威,容易導致不可收拾的公關災難,造成骨牌效應;傳統新聞媒體雖然身處惡劣環境,但它們仍然是最主要的新聞製作及發放者(網民固然要反享他們的內容,網媒也只經常策展他們的內容,而缺乏原創內容),甚至是議題設定者,只要擊中要害,配合時機,可以產生廣泛的網絡媒體傳播效應。今年以來,港鐵除了高鐵試行出問題外,另一興建中的鐵路工程也出現偷工減料的醜聞,事件連環爆發,互相強化。在這些關乎民生,非關中央政治底線的事務上,北京政府也未必事事支持地方上的當權者,站在風浪口的幾名大員,容易發錯了官威,要急忙事後補救。馬時亨近日頻頻向媒體道歉,身陷裡外不是人的困境,特首由為他護航,亦漸漸變得要跟他保持距離。前線記者,也只能靠這些難得時刻,爭回少許尊嚴,以及良好的自我感覺,在這艱難時期頑鬥下去。

葉蔭聰,嶺南大學文化研究助理教授,香港獨立媒體網創辦人之一。研究興趣為新媒體與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