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間廣播電台和NCC正火熱的討論著一個話題,就是『節目廣告化』──其實有那麼嚴重嗎?不就是廣告嘛!試若單純的討論插播廣告,那NCC哪需大張旗鼓的召開公聽會、公協會嚴格要求並規範之呢?若非『節目廣告化』不嚴重?NCC又何需祭出罰單開罰呢?原因莫過於,某些廣播電台確實罔顧聽友期待和享受閱聽的權益,只把聽眾當成『顧客』對待。

何謂節目廣告化.廣告節目化?

  若真要認真區分,簡單的說:『節目廣告化』是在節目裡頭出現置入性行銷的產品。『廣告節目化』是把廣告作的很有情境,並有主持人引導商品置入節目內。

  記者為進一步了解這個問題,特別電訪NCC傳播內容處音訊內容管理科陳金霜科長,請教「節目廣告化」與「廣告節目化」的分野。陳科長明白表示:「就法規而言,不論是節目化的廣告或是廣告化的節目,其實都算是『廣告』。」

  所以,『節目內容若提及產品的名稱、功效、使用(服用)方法、價格、購買方式等各種商業資訊,就可能被認定是廣告訊息。為避免廣播節目充斥透過民眾Call-in對談、見證、來賓訪談、主持人口播推介等不同形式,於節目中揭露前揭「廣告」訊息,藉以提升產品可信度、降低聽眾防衛意識之播出型態,NCC認為節目中應以「進廣告」,或相同意涵之明顯口白,清楚告知聽眾該等內容係屬廣告時段;至於有廣播節目宣稱以過場音樂作為區隔之方式,NCC認為類比廣播僅有單一音訊元素,而歌曲、音樂為廣播節目之基本元素,不具有特定區隔意義,節目或廣告屬性之認定,應依通常之收聽經驗判斷,非由播送媒體片面論斷,廣電媒體肩負社會公器之責任,製播節目應維持節目完整性及節目製播之自主獨立性,不應枉顧社會責任及閱聽大眾權益。

  至於現階段廣播節目內容充滿『銷售性專訪』,或是『主持人代言的口播』(例如DJ帶團出遊、經典老歌專輯、精緻農產品銷售、節能省電的環保議題、各式彩妝保養品系列,當然還有所謂的賣藥內容)等內容是否也算廣告?陳科長的說:「不管產品的來由,是客戶買的廣告時間或是和電台做拆帳的銷售,若提及產品的名稱、效用、使用(服用)方法、價格、購買方式等各種商業資訊,都可能被認定是廣告訊息。」依此明確判準,閱聽人在收聽廣播節目內容時,就能精準的掌握你所收聽的是精緻廣告還是優質節目了。

我聽故我在

有一首台語老歌「懷念的播音員」,就將聽眾和廣播電台的收聽行為和依存度寫得栩栩如生。

雖然你跟我 每日在空中相會
因為你溫柔 甜蜜的聲音可愛
因為你一切 使人會為你癡迷
可愛的你播音聲 解消我心空虛
苦苦的心無人知 只有叫你名字
我思慕的人 你就是大眾情侶
只有是懷念你……【註一取自懷念的播音員部份歌詞】

  在台灣,尤其在中南部,當你打開收音機,是否留意到廣播賣藥類型的節目十分盛行?這種充滿草根味的節目,正以一種親切、本土化的光譜切入廣播市場,受到特定聽眾的歡迎,主持人操著閱聽眾熟析的語言,並藉由call in 來融入聽眾,建立了友善親和的媒體場域,節目像朋友般陪伴在聽眾身邊,塑造出一個平民式媒體社交空間,讓日漸菁英化的媒介環境,存有一塊屬於一般基層民眾接近使用的天地。

  廣播參與者效果【註二】是描述媒介人際關係的建立,目的在藉call in來測量對於嬝奶H的瞭解和看法。這是一種發生在嬝必釧Mcall in 者之間的效應。電視購物頻道的相關研究中,也發現主持人在節目現場接聽call in的內容時,多為觀眾訂購產品的電話,或者觀眾想藉由call in來推薦電視購物頻道中所販賣的產品,除此之外,主持人也會和call in的觀眾聊聊他的家人、興趣、使用感覺等來取得潛在觀眾的信賴度。雖然廣播看不到影像,因此;廣播的聲音、情境的營造就更為講究重要了。

  故廣播也正悄悄玩起類似電視購物的銷售手法,以仿電視購物的影像行銷方式,植入聲音表情在廣播行為的銷售中傳達。例如,全台灣廣播電台週日的外賣時間中,都有機會聽到銷售數位相機、汽車省油加速器等電子產品或是保養品,主持人邀請著專家口沬潢飛的說著:「節能環保的重要性…換裝後可以省多少錢?政府不推廣是因為政府要賺你的錢,所以政府不會告訴你加裝的好處,而我來告訴你,是因為我們要愛地球做環保、要節能省荷包。」聽到此時,你是否會試問?難道政府不推廣你的產品,就是不愛地球不環保了嗎?「機關藏在倉庫」(台語)──其中必有緣故,就是:業者引用似是而非的說法,等你掏錢入他口袋。

  舉例來說,台北某一生技公司購買許多電台及電視台的時段,企圖構成聯播網形式的銷售平台。這家生技公司每週上演「不能說的秘密」,企圖混淆聽友對電台及主持人的信賴,產生消費行為。整段銷售行為都是廠商購買的時段,主持人和營養師都是廠商的人,也都聯合上電視台銷售;到廣播電台就說:「某某營養師曾是電視台邀訪授課的老師」,用以取得聽友信賴。營養師是主持人,主持人是自家人;二人合演一齣戲。

是愚昧無知還是享受參與?

  「健康議題」在廣播的銷售產品節目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藥品或產品銷售,主持經常會藉由「空中問診」的方式請所謂的「專家」來替聽友解決身體的疑難雜症,或以「聳動性」的言詞來炒作健康話題;引導聽友call in 參與討論,以便間接推銷商品。試想,如果聽友們知道,這些都只是廠商引君入甕的手法,可能會覺得自己好像身在「楚門的世界」【註三】。

  當「懷念的播音員」再度響起,看過這篇文章的您,心中或雪|開始打起問號?聽起好像很掃興,不過聽友要主動拒聽、拒買置入行銷的節目,有良知的電台才能獲得鼓勵,才能讓廣播回歸到原始、單純的陪伴和資訊分享的功能。

註一:
歌 名:懷念的播音員
作 詞:蜚聲/作 曲:日本曲/編 曲:蟻學康/演 唱:洪第七

註二:
廣播參與者效果(broadcast teleparticipation effect,BTE)【SKumaich & Kintsfather,1993】「廣播參與者效果」的說法最常應用在電視購物頻道中。這種call in 者介入節目主持的方式,提升了閱聽人對大眾媒體的影響,亦可能對其他聽眾產生影響。Call in 是廣播電台在銷售產品時的重要的儀式,call in 的內容廣泛無侷限,當「資深」的聽眾call in 進現場時,主持人即可立即辯識該聽眾,若聽友得知認識的朋友call in進節目中,也會同時跟進。這種強烈的參與感,是成功銷售不可或缺的媒介。

註三:楚門的世界

導  演:彼得威爾/演  員:金凱瑞
楚門伯班【金凱瑞飾】老是覺得他一直受到監視。沒想到這是真的。從他呱呱落地開始的三十年來,楚門班伯就是史上播映最久、最受歡迎的記錄片肥皂劇的主角,他居住的理想小鎮海景鎮居然是一個龐大的攝影棚,而他的親朋好友和他每天碰到的人全都是職業演員。他生命中的一舉一動分分秒秒都曝露在隱藏在各處的攝影鏡頭面前。 這就是【楚門的世界】,全球上億觀眾都注意著他的一舉一動,而他卻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