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毒奶粉事件在國際間惹得沸沸湯湯,根據ABC News報導,9月21日毒奶事件已經造成中國境內五萬多個嬰兒得到不同程度的疾病,更因為諸多食品以毒奶粉作為食物原料流入各國的消費市場,使得此一中國事件越演越烈,至今已經成為國際性的食品安全危機。

  截至9月30日為止,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大陸毒奶粉事件所創造的傷害的數字,持續擴大,受傷害的嬰兒已經超過五萬四千人,導致多家國際品牌食品大廠在十六國家回收他們的添加乳製品的食品。

  當國際媒體包括中國內部各家新聞開始加入檢討,思索究竟是那個環節出問題的時候,初期新聞媒體多指向官方審核機制、企業黑心的生產。然而,越經深入檢討,越發現在這場事件之中,中國的黑心媒體或釦颻o追究。

  部分報導指出,其實三鹿毒奶粉事件可能早在奧運期間已經陸續爆發。在接受德新社採訪時時,三鹿集團大股東紐西蘭Fonterra集團主席便指出:「三鹿公司早在8月2日就知道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的化合物」,然而中國為了展現「和諧社會」,再度進行了新聞控管。根據中國內部消息,中國政府甚至曾直接發文通令各家媒體只能以新華社的新聞樣版報導此事件。隨著調查資訊逐步揭露,可以發現三鹿集團早在去年12月,集團內部早已經接獲到奶粉造成嬰兒傷害的資訊。另外,在中國也盛傳有諸多內地的新聞媒體,包括中國大型入口網站百度,都因為收到了黑心企業的公關費而噤聲。

  因此,遲滯9月11日,在經由紐西蘭政府出面干涉,以及中國媒體上海早報記者簡光洲踢爆、接續西方媒體跟進後,整個三鹿毒奶粉醜聞案才正式曝光。然而,經過國家與政府干涉導致延誤訊息揭露的嚴重後果,不言而明。

  換言之,中國政府與資本家聯手,以威嚇加利誘、雙管齊下的手段控制媒體、刻意的「粉」飾太平的結果,相反的讓中國不太平。

  世界衛生組織(WHO)駐華代表韓卓升(Hans Troedsson)在一向公開的聲明中表示,他認為檢討此事件,中國除了需要強化食品安全檢驗制度之外,另一個值得檢討的,正是中國內部新聞資訊不透明的問題。假如相關單位包括中國企業與地方政府「得到信息後就儘快報告,我們就不會看到事態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進一步,韓卓升意有所指的表示:「延誤報告可能有疏忽大意和故意不報兩方面的因素」。

  包括德國、歐美各方媒體也普遍認為,正是媒體控制造成中國「再度」成為跨國性公共危機的元兇,新聞控制不僅嚴重傷害全中國,更使得危機擴及到全球。長期以來,中國政府慣於藉由粉飾太平的方式處理國政,視媒體控制是治理中國的良方,然而,各方意見均顯示:控制媒體、資訊反透明,在此次毒奶粉事件卻反倒成為危機一發不可收拾的關鍵原因。

  事實上,檢討過去中國發生的幾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可以發現中外媒體與專家早屢屢直指資訊透明、媒體控制是中國無法在第一時間有效控制災情的主因。

  大家或許記憶猶新,2003年一場SARS風暴,造成全球性的恐慌,當時國際新聞媒體便嚴正指出:是中國的沈默文化幫助了SARS的擴散(China’s "culture of silence" is helping to spread SARS.)。

  事隔兩年,2005年亞洲爆發禽流感疫情,中國同樣遭點名,因為不能適時使資訊透明、讓外界適時參與,使得疫情無法有效控制。當時諸多專家質疑疫情在中國的實際情況,認為中國大部分報刊有關禽流感爆發的報導,多轉載自新華社稿件,此外位居關鍵的內蒙古衛生部及農業部也拒絕接受媒體採訪,顯見消息在當時依然受到控制。當時任職越南的韓卓升在中國南方週末的訪問時,即表示:在面對公共衛生安全時,新聞媒體媒體扮演著極重要的作用,越南政府正是懂得和媒體一起密切合作,讓媒體可以向公眾提供以及解釋禽流感的訊息,他認為越南經驗值得中國政府借鑑。

  令人遺憾的是,事隔兩年,假如誠如報導指出,去年12月毒奶粉醜聞已經在中國露出端倪,中國沈默的媒體文化同樣再度使得三鹿毒奶粉此一單一公安事件日漸升高,最終演變成令中國政府棘手、讓毒奶橫行各國消費市場,造成包括台灣等諸多國家人心惶惶一件可怕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如此,不禁令人困惑,經過近三次重大的危機之後,中國是否能夠真正體認到,面臨巨大的公共安全時,媒體不是敵人而是關鍵的幫手。從過去例子(包括中國自己親身的例子)可以發現,在危機發生時若能夠充分揭露資訊,使媒體在危機時刻成為打擊公共危機的戰友,讓各界透過媒體充分瞭解危機,並共同加入政府抑制公共危機的行列,如此才能有效使得防堵災情繼續擴大。

  沒人希望中國發生下一個兩年一災。中國持續崛起,若每兩年屢屢經歷令人遺憾的公共衛生事件而又挫敗,確實令人遺憾。因此,藉著三鹿毒奶粉事件,,媒體在社會當中不僅是扮演找麻煩的角色,同時也扮演著為國家、社會找出害蟲的關鍵角色。況且,中國應該瞭解粉飾太平是不會為中國獲得舉世太平的,此次可見中國網民發揮可觀的傳播力量,突破中國政府的消息封鎖,逐一揭露中國的媒體化妝術,並造成廣大的民意反彈,顯見中國媒體干預的力量已經備受質疑。

  因此,或許是時候,中國政府應該好好思考:適時還給媒體第四權,讓民眾獲得應有的透明資訊,讓媒體與民眾才能與政府站在同一條線上,維護好政府的也是全民的公共安全。

資料來源:
Maureen Fan(September 30, 2008)China’s Milk Scandal Hits Western Brands,washingtonpost

TINI TRAN(2008/09/22) China’s product safety watchdog steps down,Yahoo News

美聯社(2008/09/26)世衛組織稱延誤報告加重毒奶事件後果,華爾街日報

中國日報(2008/09/15)揭秘“三鹿奶粉案” 奧運前的發現和去年的發生

李虎軍(2005/11/17)世衛組織Troedsson博士:越南經驗值得中國借鑒,南方週末報

尚善綜合外電報導(2005/10/21)世衛關注中國禽流感疫情,大世紀

ABC News(2008/09/22)China milk scare escalates

NowNews(2008/09/23)踢爆三鹿毒奶粉 記者簡光洲成為中國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