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際新聞媒體環境日益惡化,原先具備高度社會性、公共性的新聞,出現偏離人民公共生活需求的現象。在台灣,新聞媒體更在複雜的政治結構之下,出現「假公濟私」、商業化、小報化的新聞問題,甚至連最基本的追求消息真實性的新聞原則都出毛病。
因此,國內傳播學界開始有學者看重自1980年代所興起的公民新聞,期望公民新聞能夠為台灣大失民心的新聞領域帶來一些新希望。特別是網路軟硬體發展快速,逐漸成形的傳播科技匯流現象,使得「人人都可以是記者」成為一種可能,而公民新聞逐漸取代傳統新聞,獲得公眾更多的信任。越來越多的新聞閱聽眾也轉而投靠公民新聞。
當傳統新聞媒體的老闆們眼見閱讀新聞報紙的眼球,漸漸轉向了網路的世界,也開始紛紛轉而發展自己的網路公民新聞。國內除了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之外,聯合報也在今年8月間正式推出公民新聞平台:iReporter/我是記者。在首頁上便強調「部落客來到聯合新聞網,小網友也能變大記者」,但與PeoPo不同的地方在於,iReporter每則投稿創作都會經過編輯群的精選刊登,以此來為品質掛保證,而獲刊的公民記者也會獲得稿酬【註一】。然而,這樣的公民新聞卻像是副刊投稿或者讀者投書的機制網路化一般,不免讓人質疑是否減損公民新聞的開放性、自主性。
事實上,公民新聞平台究竟應該如何確保新聞資訊品質,早成為經營公民新聞平台時一項兩難的問題。近期一個著名的例子便突顯出這樣的困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其旗下的公民新聞網站iReport在正式推出時,便標榜著:沒有編輯、沒有過濾的新聞(Unedited. Unfiltered. News.),藉此號召用戶自由註冊自由發佈各類新聞,這樣的訴求使得iReport獲得釵h公民記者的投入,並且為iReport贏得一定的公信力。然而,在今年的10月3號,iReport平台上一位名為Johntw的公民記者發表一則假新聞,文章提到:「蘋果電腦執行長賈柏斯心臟病發住院」,這則假公民新聞一出,立刻使得蘋果電腦股價當日一度重挫9%,連帶使得經營iReport的CNN信譽重創。而此事件,也使得公民新聞應不應該受到過濾、公民記者的正當性受到熱烈討論。
從上述例子可見,縱然當今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傳統新聞媒體更顯得腐朽、斑剝。然而我們對於公民新聞、或者所謂的素人記者是否就應該抱持著全然的信任、一昧擁護,而忘了這個新玩意帶來的新公共危機?
或許人人都能是記者的時代,作為閱聽人仍不應該忘了要更加懂得分辨新聞的真實性。別忘了,公民記者也會製造假新聞。
註一:
〈我是記者〉
參考資料
3.何國華(2007)。〈公民記者對傳統媒體之挑戰〉,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