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年初四,當民眾還沉浸在年節的歡樂氣氛中,天下雜誌派出兩組採訪人馬,文字、攝影、錄影共六名記者已經動身,分別前往印度探訪兩條走廊,一組沿途採訪在印度打拼的台商,一組則在喜馬拉雅山麓採訪達賴喇嘛,最後到達釋迦牟尼悟道的地方,返台後用兩萬多字擘畫出《不可思議的印度,改變世界的兩條走廊》專題,去年獲得卓越新聞平面媒體類「國際新聞報導獎」。
「一般人對印度的想法,大多停留在如何脫貧,以其如何變得更富有的財經方面的印象,但印度對於世界的影響,不只是經濟層面」,天下雜誌副總主筆蕭富元表示,印度是宗教與古文明的發源地,也是許多人前往尋找心靈的原鄉,因此在國內外媒體不斷看重印度的「財經面」時,她去年即著手整理蒐集採訪資料,決定深入探索印度的「心靈面」,後來證明,當初選定的採訪軸線是正確的。
「從北方喜瑪拉雅山麓的達蘭莎拉,一路往南走到瓦拉納西(Varanasi)和菩提迦葉(Bodhgaya),這條綿延上千公里的宗教哲學『心靈走廊』,雖然是印度物質生活最艱困的窮鄉僻壤,但它為印度累積的『摯愛標記』(love mark)和創造的性靈資產,甚至超越從德里到孟買的那一條富裕走廊。」天下的採訪群,為讀者找到了另一種「閱讀印度」的方式。
馬克吐溫曾在遊歷印度後慨嘆:「人類歷史上最寶貴和最具啟發性的材料,只在印度珍藏。」在印度,每一百公里就是一種語言,就是一種文字,印度的鈔票上印了十五種文字,女子們身穿沙麗的顏色非常豐富。在記者們搭火車採訪的途中,巧遇了從美國美國矽谷返鄉探親的印度工程師,他們在美國找到很好的工作,與記者們聊天交換訊息,雖然長途舟車勞頓備感辛勞,但若沿途包車採訪,可能就不會有這樣難得的偶遇。
「記者不能只關心自己線上採訪的東西」,蕭富元說,她以前就喜歡閱讀印度文學,約莫三年前選擇去印度旅行,她站在孟買街頭,看到富豪駕駛賓士車行經坐在路旁的行乞者身邊,當地人卻早已習以為常,她準備以一百五十元美金的價格找旅館投宿時,卻找不到像樣的「星級」房間,後來才知道,孟買的商務旅客繁多,至少要有每晚兩百美元的預算,才能有個尚可接受的居所,這些興趣與旅遊經驗,後來都變成了工作上可以運用的知識。
在構思採訪題目時,文字記者除了規劃採訪內容之外,後來必須加入圖片的概念,現在則須包括影像,類似Podcast「播客」概念。蕭富元說,天下的採訪團隊除了把在印度採訪的文字與圖片素材透過平面雜誌呈現之外,還與中天新聞合作,把沿途拍回來的影像製播成新聞畫面播出。
從印度返台後,記者前往採訪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時,殷琪曾說,「印度是『生』的」,語畢後眼光看著窗外「熟」的台北市。蕭富元認為,印度可以看到佛陀的故鄉,也是個從十八到二十一世紀文明同時存在的國度,它不會隱瞞自己落後之處,而是直接地把未經修飾的、不堪的原貌呈現在世人眼前,與台北已經規劃好「熟」的都市規劃相較之下,印度確實是「生」的。
「新聞是一群人從幕後搭台,到幕前演出的過程」,蕭富元強調,新聞不是一個人單獨表演的英雄主義,而是從文字、攝影、後製到美編,一個團體的合作,去年獲得卓新獎,同事們都很開心,齊心協力的努力與創意,都獲得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