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讓我常笑到噴痕滿u恆春兮台語工商服務」專輯,裡頭幾個橋段與那超懷舊的氣象報導配樂,幾度讓記者陷入兒時回憶。然而要聽懂恆春兮【註一】的台語工商服務「笑點」卻也必須先具備「聽得懂台語」的必要條件,裡頭釵h的橋段、背景配樂幾乎都是仿照過去中廣Am台語電台的台呼、台視快樂農家、中廣電台節目主持人草地人的腔調,甚至當時黃俊雄布袋戲怪老子等角色口音混合而成。倘若沒有經歷過當年舊台灣那種非常鄉土的時空況味,恐怕要完全領略「恆春兮的台語工商服務」的箇中趣味,是多少會有點隔閡。
工商服務=台語電台=賣藥電台!?何謂賣藥電台【註二】?
「恆春兮」口中的「工商服務」是普羅大眾對台語電台一般的認知。但事實並非如此!廣播電台都是商業電台,任何商品都可以在電台販售,其中當然包括「藥」或是「健康食品」。
廣電法規中並沒有特別針對廣播電台去區分所謂的「台語電台」或是「國語電台」。但經營的業者卻會按節目「內容」、「收聽對象」、「收聽範圍區域」、「聽眾年齡層」、「職業別」等屬性來規劃製播語言,因為絕大部分節目是以台語或自然語發音,因此泛稱為「台語電台」。
台語有音無字、講台語考倒真師父
你可以用國字寫一篇文章,但,卻無法用台語的音去表現。很多人在家會講台語,會用台語聊天,但卻不一定會用台語演講,因為用字遺詞就是不一樣。
台語這麼難,能做好台語廣播節目者確實要有三兩三。節目中會運用到釵h文章或資訊,其中主持人要先消化吸收後再用生活化的口語表達,若非用生活化的口語表達就會像現階段釵h流行電台的節目主持人,偶爾讀出幾句不算流利也不道地的台語來增添節目效果。但增加節目效果就一定要「台語」來表達嗎?這也是讓人非常不解的地方,畢竟台語是一門「文化」,「文化是要傳揚」而不是拿來當作「節目效果」的!一個節目需要很多資訊,用國語唸就可以照本宣科,台語則不同,台語必須要完全瞭解後用口語敘述出來,說到這,來做個小測試..一則30秒的國語新聞稿,翻成台語你需要花多少時間?再改編成台語用「說新聞」的方式來和聽友聊天,你又該如何表達?
「樂觀抗癌 活出彩色人生」..(新聞取自9/29中廣播新聞網)
現年50歲患有先天性聽障,4年前罹患癌症的宜蘭國中輔導室主任楊素蘭,身體的病痛並沒有減少她對中輟學生的關愛,她輔導中輟生的努力,榮獲「2008年台灣師鐸獎」,她說很高興自己能有幸成為釵h弱勢孩子生命中的貴人。楊素蘭出生時便罹患先天性中耳炎,聽小鼓受損,93年檢查出罹患乳癌,她說聽障歲月學習的心路歷程,及後來抗癌經歷生死關頭,是她教學時和學生互相砥礪的最好教材。楊素蘭說她在抗癌過程中體會到「危機就是轉機」,學會樂觀面對與放下。
原來國字要翻成台語口述的確有其困難,更何況聊天、專訪。台語這麼難有影考倒真師父!
台語電台絕不是賣藥電台的統稱
就像經營曙U的人,你不能統稱他們為「做油湯的」一樣,因層次不同,經營內容也不同。可是,一般民眾會誤解,甚至連新聞局或是廣電官員都不瞭解,他們總認為「為什麼台語電台賣藥的廣告比例這麼高」,其實是他們不瞭解賣藥的對象都是長輩,所以要表達的語言是台語,因此才感覺到好像「賣藥電台都講台語」,久之,就成了有「台語電台=賣藥電台」的迷思了!
台語電台的聽眾群是廠商長期忽略的一塊大餅,因為他們以為台語電台「都是沒水準的賣藥電台」這樣的謬誤觀念,算是他們的商業損失,每一家電台能夠永續生存,都有他的龐大聽眾群,廠商不願投資在沒水準的電台廣告,也就是認定那些聽眾沒水準,這是天大的錯誤。
這些聽眾群可能比那些誤解的人還有水準喔!記者曾遇過這類型電台的聽眾,他們可能是教授退休的、也可能是老闆,更大部份則是知識分子的上班族,他們不喜歡嘻鬧的年輕調調,與其選「可聽也可不聽」的流行音樂,到不如視有內容的節目來解悶的好。電台會把來自不同行業、年齡層的聽友視為貴賓,重視他們對節目的反應。每一位聽廣播的人,都代表一個家庭,因為這些「講台語」的聽眾,多半為30歲以上的六年級生或80至90歲的長者。他們都有相當的社會歷練與經濟基礎,也多是掌握消費主權的家庭支柱,但也是長期被視為沒水準的一群,但,你可知他們卻是社會經濟中最優渥的「金磚消費者」。
做廣告要選對商品的消費群,如果在台語電台賣電腦,針對那些上了年紀的聽友做推銷,保證效果不佳;同樣的,若對年輕族群賣醬油,就算你送他,他們也不要。所以廣告要選對正確的銷售對象,對電台而言,所有的聽眾都是貴賓,沒有所謂的「水準不水準」,只有「適不適合」的差別。因此;台語電台≠賣藥電台≠沒水準的聽台≠沒有銷售市場≠沒有收聽率的電台。
解釋名詞:
【註一】恆春兮
恆春兮(本名鄭志文,1971年),生於高雄,台灣聲音藝術工作者,其錄音作品為短篇、仿廣播形式作品,內容多為諷刺社會、政治時事,以幽默有趣的方式呈現。恆春兮本行是機車行老闆,在高雄市前鎮區崗山東街經營「大元機車行」,1995年起參與電台脫口秀節目。至今已出版三張唱片。
【註二】賣藥電台
賣藥電台是指「製藥廠」所轉投資的電台。賣藥電台本身就向自家藥廠進貨,透過自己的電台做推銷,主持人的薪水是以賣藥業績所得計算,也因此,賣藥電台的節目主持人才要辛苦的送貨或辦聽友會來和聽友建立交情;而賣藥電台則以主持人的銷貨為最大的收入來源,其他業者是很難承租到賣藥電台的時段。舉業界較有名的「賣藥電台」例如:天天廣播電台、淡水河廣播電台(宏星製藥)、青山電台(聚安堂製藥)、微笑聯播網(得麗.金得麗)等。
所謂「賣藥電台」絕大部份都會「養」代言自家產品的節目主持人為自家藥廠做產品銷售。但絕大多數的廣播電台「資本」不如賣藥電台,其廣告收入來源仍會像「包租公」一樣,是把時段租給「賣藥業者」(台灣民謠節目潘大夫藥品本舖優滋堡藥廠),再利用出租時段來支付台內管銷費用;例如:古都電台、郷親電台、每日廣播.鳯鳴電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