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廿一日,忘記從哪個網頁看到國際新聞編輯設計協會(Society of News Design – SND)於三月廿七日在重慶舉辦新聞圖表的集訓,以往這種課程只在西方國家開設,機票食宿與學費總計動輒10萬台幣以上,而且要請更多天假。想想在重慶上課還挺便宜的,只要半價,經過一天思考,馬上決定自費自假前往學習。雖然目前工作繪製新聞圖表的機會少,但畢竟還持續教學,所以此行一方面看看外國人如何教新聞圖表,二來順便觀摩對岸在這個領域的發展。

  新聞圖表、資訊圖表,或者華文圈稱呼更廣泛的信息圖表,通常都指英文的Information Graphics,意思是利用「圖表」的方式來呈現資訊,包括表格、統計圖、流程圖、地圖、圖解等等,是現代新聞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除了廣播之外,圖表可以出現在所有媒體,例如紐約時報,不但在紙本上繪製高品質的圖表,在網站也經常另外繪製具有網路互動性質的圖表,而國際主流通訊社,幾乎都有平面圖表服務,並且販售網路互動圖表。

  很遺憾,在台灣,新聞圖表的發展落後於西方新聞界數十年,台灣很多新聞人這一輩子沒有處理過新聞圖表,沒有用過好的新聞圖表,也不知道新聞圖表現在發展的程度如何,該如何看待新聞圖表。

文人辦報 忽略相片圖表

  我大學時曾經攻讀建築與都市計畫,對於利用視覺描述資訊本來就有濃厚的興趣,有幸進入新聞界後,方知「資訊視覺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在國外是一門龐大的學問,並且可以系統性研究、傳授,此後大量買書,加上網路蒐集近兩萬張圖表,輔以網路購買電子版本的美國報紙,頓時眼界大開,覺得此中趣味無數。越深入研究,越覺得國內與國外落差甚大,一來是台灣迄今不容易看到好的資訊視覺化作品(蘋果日報的3D圖解著重事實現場重現,目的在於取代照片,並非資訊視覺化),二來是新聞界諸多前輩大多把新聞圖表當成「美編的事」,偏偏新聞界文人掛帥,美編地位略低,所以新聞圖表也被當成可有可無的雕蟲小技,跟照片一樣是「裝飾」版面的小東西,真正文人辦的報紙,照片盡量少,圖表不需有。

  我在當記者的時候,曾斗膽主導幾次選舉成套圖表,知道在報社內要爭取圖表版面困難重重,在離開報社之前,也曾表達從文字記者轉任圖表編輯的意願,報社長官一方面表示報社內並沒有這種職缺(「什麼是圖表編輯?」),同時眼中竟流露出「好好一個文字記者,為什麼自甘墮落去做那種事情」的憐憫眼神。經過這麼多年,我相信現在的情況並沒有太多改變,在國外,越是所謂的「質報」,在新聞圖表上的投資與版面就越大,但回頭看看台灣的報紙、雜誌、電視新聞,圖表可謂比黃金更稀奇、珍貴,就連國際新聞通常都不附地圖。

重慶時報獲獎 接軌國際SND研習

  國際新聞編輯設計協會是國際上最重要的新聞設計專業組織,已經舉辦過30屆的「世界最佳報紙設計」比賽,台灣許多報紙美編或美術中心都有歷年作品集,目前服務於聯合報的董谷英女士也常得獎。此外,SND西班牙分會也贊助Malofiej新聞圖表大賽,迄今17屆,常勝軍並非小報或者量報,而是紐約時報。

  為什麼國際新聞編輯設計協會今年選在重慶,而非上海、廣州、北京這些印象中新聞業比較開放、先進的地方舉辦集訓呢?因為重慶時報今年在突發新聞類別獲得SND的銀獎。以前華文媒體,例如台灣的自由時報、聯合報,都曾經在SND得過獎,但大多是預發專輯版面,重慶時報以川震的突發新聞設計獲得銀獎,相當不錯,而且背後的「華商報」集團也以奧運成套圖表獲得專題圖表佳作,該集團相當重視編輯台管理與編輯設計、圖表,因此大力贊助SND第一次在中國大陸的集訓。

  六十多位上課學員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華商報集團,該集團在陝西、重慶、吉林、遼寧都有報紙,陣容龐大,其餘學員來自於中國各省,海外學員除了我之外,還有一位來自新加坡聯合早報。學員中除了少數「領導」及學者之外,大多是「美編」、專職圖表編輯或「圖表記者」,雖然沒有抽樣問答,但從圖表的程度看來,半數以上工作都直接與圖表相關。

  這次集訓為期三日,採取半數演講半數實作及檢討的方式進行,主講人有兩位,第一位是Jeff Goertzen,他目前是丹佛時報(Denver Post)圖表中心主任(與美術中心及攝影中心同樣位階),除了固定在報社上班外,也有相當多替雜誌繪製圖表外稿並於世界各地授課的經驗。另一位為木村博之,他在日本開設專門承包信息圖表的公司Tube Graphics,在日本及西方圖表界都有相當高的知名度。這兩位也都是SND的董事,經常擔任各種報紙設計獎與圖表獎的評審。

編輯新聞圖表 重視文字採訪力

  Jeff Goertzen講述的是新聞圖表基本入門,包含新聞圖表的定位,新聞圖表對於當代新聞的意義,新聞圖表的產製流程,新聞圖表繪製者在編輯台的組織定位。在西方新聞界,新聞圖表的地位遠遠要比在東方高,由於編輯台長官很清楚不同的新聞應該用照片、文字或者圖表呈現,雖然圖表有時依舊要與文字搶版面,但曝光的次數、獲得的面積,都遠大於亞洲。

  新聞圖表的製作大致上分四個流程,從「研究」開始,然後是「寫稿」、「編輯」,最後才是「設計」,這四部分大致上的比重類似,所以只有最後一個階段才是傳統定義的「美編」,其他階段與傳統文字採訪的流程幾乎一樣,事實上,Goertzen認為新聞圖表的工作就是「Reporting」,只是最後傳達的工具從文字、影像改成圖表而已。

  在西方大報中,新聞圖表單位通常為一個獨立運作的單位,與攝影、美編等單位平行。在編輯流程上,有規模的報紙通常在發稿單的時候,就會說明是否需要圖表協助,然後發「圖表單」。在圖表中心中,至少要有繪圖、編輯與記者的分工,在人力缺乏的情況下,上述功能也可以合併,但功能要清楚被定義,以丹佛郵報為例,大部分的圖表編輯都被訓練成可以第一線採訪的「圖表記者」,包括電話採訪,攝影,調查採訪,文字編輯等技能都要兼顧,所有需求單都由新聞圖表中心主任負責收集、整理、評估,再分派給其他圖表中心成員。

  有時候,圖表中心、圖表記者也能單獨採訪新聞、製作專題,由於繪製專業的信息圖表需要收集大量的數據與資訊,通常還能「順便」發展出台灣同樣缺乏的調查新聞報導及精確新聞報導。

  Goertzen在中南美洲服務時,曾經為了一起山路車禍與文字記者一起深入現場採訪,不但拍攝了山坡上下的所有照片,還實地量測了車禍地點的道路寬度,車禍車輛實際尺寸,並拍攝車禍車輛的所有角度,最後由圖表來主導版面呈現與新聞角度,甚至決定如何下標。丹佛郵報也曾經有一篇新聞,是在一則火警新聞後,由圖表中心分析當地某社區的消防栓配置狀況,然後發現從圖面發現弊端,製作後續專輯。該專輯不但被讀者要求加印,而且也獲得大獎。

新聞視角 製作圖表要件

  在Goertzen的入門階段後,木村博之則以視角與「得獎」的角度來分析新聞圖表,他認為繪製新聞圖表時,最重要就是思考要提供讀者什麼樣的「視角」,透過不同的視角,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觀看,也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資訊給讀者。木村身為日本圖表大師,經常接受委託製作圖表,但也會被委託者退件,因為他自己的視角,不一定與編輯心中讀者的視角一致,圖表繪製者心中一定要清楚讀者的視角,才能夠繪製好的新聞圖表。至於要如何得獎,木村博之收集了許多評審的結論,認為清楚、典雅、重視流程(Flow)且有深度,是獲得新聞圖表獎項的重要原則。

  由於報業競爭環境越來越惡劣,所以西方報業現在也希望讓圖表—-特別是大版面、成套的圖表—-協助報紙轉型,從「用完即丟」的每日新聞升級成收藏品、海報。許多台灣人都看過辦公室到處張貼的蘋果日報王建民S落,Goertzen也曾在丹佛郵報策劃過連續一週見報的超大海報,拼起來需要整整一面牆,而杜拜公論報(Al Bayan)去年甚至製作了連續15天,總共15個跨版的奧運大圖表,拼貼起來已經是超大藝術品,也獲得了SND銀獎。

  這次集訓除了課堂演講外,還有一半是「實做」,請學員自己由重慶當地找題目來繪製圖表。由於美編同學們有些對於採訪比較陌生,所以講師希望由學員自己決定主題,並且實際採訪,整套新聞圖表從頭到腳都是由同一個小組完成,同組三人盡量扮演圖表記者、圖表編輯與圖表美編的角色,評圖時除了兩位講師外,SND中文分會的負責人陸嶺立也協助講評。

重視圖表效果 大陸程度精進

  在研究新聞圖表的過程中,經常有中國大陸的同業透過網路與我切磋,早年覺得對岸的新聞圖表素質比台灣更低,但畢竟對岸市場大,報業還正在蓬勃發展,從業人員年輕、熱情,所以重點投資的領域,發展特別快。

  這次前往重慶的另一個目的,也是了解對岸目前在新聞圖表上的程度。中國大陸的報紙有分好幾種,大致上可以分黨機器直接操作的黨報(機關報),以及其衍生出來,或者與外部資金合作的「都市報」。

  黨報或機關報的經營相對保守,幾乎看不到圖表,在這個層面上,與台灣大部分的報紙類似。都市報則是最近幾年才開始興起的報紙,圖表與版面設計上與機關報差距極大,而且開始跨區經營,例如前述的華商報集團,源自陝西省僑聯,但崛起之後大量導入西方管理思維,經常舉辦教育訓練,甚至採取平衡計分卡制度來管理所有部門(也包含台灣很難管的「文人」),所以很快就將觸角延伸到重慶、長春、瀋陽等地。

  從這次集訓的學員作品,還有在當地的觀察,發現中國大陸的新聞圖表正在突飛猛進,報紙就不用說,都已經獲得國際獎項了,商業類刊物的圖表水準也不輸台灣,甚至連電視新聞中都經常可以看到圖表,當地雖然圖表程度與西方報業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且新聞自由受到的限制也不小,但新聞界對於新聞圖表的認知程度與接受度顯然超越台灣,這可能是台灣新聞界需要警覺的地方。而SND在重慶辦信息圖表集訓這一件事情本身,同樣令我感慨萬千。

  由於我自己也從事新聞圖表與商業圖表教學,所以木村及Goertzen講的知識性內容我大多已經學過,此行最大收穫還是聽木村及Goertzen實際敘述他們繪製圖表的流程,特別是每一張範例的資料收集及草圖繪製;而同學作品的評圖也十分有趣,國外老師最強調的還是讀者閱讀資訊的視覺動線,這個邏輯與一般美術設計慣用的版面設計原則不同,即便是新聞圖表,「倒寶塔」原則還是百分之百適用,這一點文字記者與編輯不用擔心。

李怡志的blog:http://www.richyli.com/blog/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