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國內的廣播節目分為自製及外製(其中更細分內包及外包等),在過去我們關注的焦點多集中在電台內部或是單一採訪對象,亦即自製節目上,對外製節目較少著墨,其實外製節目佔據不少時段,也培養出許多廣播名人,當然外製單位在承包節目上更有許多甘苦談。
廣播電台與外製作節目主持人是相互依存,如同燈光、音響設備齊全,再好的舞台,若無表演工作者適時的使用,亦形同廢物,無法存在。(外製主持人尚輝)
接受訪問的幾位廣播界的前輩,同時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廣播外製名人」,對於製作節目,大家無不生氣的異口同聲「感嘆啊」!其中外製業者「尚輝」說:國內民營廣播電台的經營模式,長久以來脫不了提供時段,由外製節目業者付費承租,係為電台主要收入,故外製作節目業者,可說是電台業主的衣食父母。在早期還沒有制定合約的時候,每逢國內物價波動時,電台業主為了保有既得之利益,常藉增加人事費用、更新設備為由,逕行調漲時段費用,自50年代的每小時(一級時段)數千元不等,迄今己竄漲至每小時20萬元左右。尤其近年來受景氣低靡、金融風暴影響及其他媒體打擊的影響下,廣播廣告亦日漸式微,原本應共體時艱,但電台反以一般商業利益行為落井下石,置外製節目業者生存於不顧,實令人不解。
「尚輝」進一步分析,每每廣播電台業主調漲時段費之際,既聲稱所訂一級時段每小時15萬元左右再給予折扣,實際收取費用每小時13萬元左右,與外製作節目業者所能應付的費用差距甚大。究其主因,在於電台時段業務行銷制度產生了問題。現行電台時段業務行銷,係透過地區業務代表或由其包租買斷方式,甚至再由「二房東」經手轉至外製製作人承租,層層剝削與僧多粥少搶食的情況下,導致時段費用居高不下。
因此有鑑於此,他認為電台業主若有心挽救弱勢的外製製播人,眷顧長久相互依存的關係,理應從業務行銷機制的改善著手,不要一昧藉機調漲時段費用,使外製製作節目業者的生計陷入困境,最後將一起走入死胡同。
全省連播30多小時,一個月節目時段費用高達500萬的「晚安一路發」節目「陳建誠」老師,在聽到這次採訪主題時,先是嘆氣又是苦笑!他認為,「賣藥節目」早在「戒嚴時期」就有了。那時候大家都在聽收音機、也在吃藥,但是那時有聽說「呷藥仔」呷到腎臟病變否?「腎子病」都是吃西藥摻類固醇造成的。然後這些西醫又開「洗腎中心」,專車接送患者又外加便當一份,然後再以此向健保局申請高額健保給付。反之,他們這些「正當的」賣藥節目,賣的也都是政府衛生局依法核准公開販售的藥品、保健食品,而且,一字一句的廣告稿(俗稱藥稿)也都經過送審。所以他就質疑,為何官方還要無時無刻的打壓、刁難,導致節目是越來越難做。
對外製業者「尚輝」、「陳建誠」所提及之「政府法規」及「電台會任意調漲時段價錢且枉顧依存關係」之問題,請教「無所不世界-孫正明」孫台長(孫正明是「外製單位」也是「中興電台」及「松嶺電台」的台長)時,他表示,50年代雖然大家都有收聽廣播的習慣,但對於電台所銷售的商品,因為家庭收入不穩定及經濟不景氣的關係,購買力其實有限。因此許多外製單位都苦哈哈的硬撐,但支撐過來的外製單位,到後期其實都是賺錢的。
至於外製單位抱怨電台隨意調漲廣告費一事,孫台長認為「電台的時段買賣,是你情我願的!一定是你在這時段有賺到錢,所以這時段你會很重視及珍惜,如果你只在意電台時段的價錢問題,而不是重視銷售效果的話,也可以就清晨或較冷門的時段來考慮,時段費大概5至10萬就有啦!電台的時段費是不會任意調漲的,都有合約的,而且收取了時段費後,多用來加強軟、硬體設備,以服務更廣大的聽眾群,對外製單位來講也是好事一樁。」
他進一步強調,絕非只站在電台台長角度思考此問題,也建議外製單位:「要不斷的進步,要因應時代的潮流,不要老以算命、講佛或神鬼論這老套來走江湖。雖沒什麼不好,都是勸人為善,但若流於詐騙就會自斷生路。」他認為,只要節目內容夠吸引人,當然是每個電台都搶著要的「外製節目」。以中興電台為例,在一次的新聞局會議中,他就直言的對長官說:「現在放眼那個自製節目的節目內容,有比外製節目強的,自製的都播播新聞、唱唱卡啦ok,外製的咧?外製節目有歌仔戲、布袋戲、講古說書等。那個節目不花時間製作的,難道外製節目會比自製節目差、不用心嗎?」
其實不論內製或外製的廣播節目,只要好聽、悅耳、節目有品質、有內容就不怕沒有市場,沒有收聽族群。最怕的是有些「炒短線」的外製節目,在買時段的時候,就是打定主意要「拐騙」聽眾的錢。否則您用心製播的節目,聽友都會回饋給您的。誠如孫台長所言:「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