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下旬,在英國倫敦的西敏寺大學中國傳媒研究中心,召開了為期兩天的國際研討會。該中心以「中華媒體的創造力與創新力」為題,聚焦討論在社會文化以及媒體經營環境高度變化下,今日媒體及研究應該有的反應。具體會議主題包括:

1.中國(china)與海外媒體公司的聯合經營。
2.智慧財產權與中華媒體(Chinese media)。
3.使外國模式適應中華媒體狀況。
4.創造整體的中華媒體產品。
5.管理中華媒體的變遷、創造力與創新力的過程。
6.計畫進入全球市場。
7.在當代中國之中,文化變遷的本質。
8.中華媒體程序中的自由與新限制。
9.中華媒體與外國資本。

  從會議設計之主題可見,該研討會主要關注實際的產業發展與管理,特別以中國大陸地區的各類媒體產業為主。因此,今年大會也特別邀請北京出版集團的副總經理楊淦,以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現階段發展,與北京政府推動政策內容作為主題,進行開場的演講。

北京文創產業 人文科技環保為特色

  楊淦演講開場便提到,中國藉由此次北京市籌辦2009年奧運的機會,特別設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執行籌畫部門,並在2006年制訂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三大發展主軸,北京市即以此三大主軸,在未來的十五年內進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所謂人文北京,指的是在北京所有行政體系中,加強古老文化的元素,讓國內外到北京的民眾,可以便捷的享受到北京古老的文化特質;科技北京則是企圖將科技跟文化結合,包括將動漫、網路、經濟等領域作一整合,以提升文化的競爭力;而綠色北京,北京市開始正視對過去北京遭遇的污染問題,因此北京行政單位特別希望能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發展綠色環保相關的行業,這也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相較於其他國家最為特殊的一項。

  楊淦進一步提到,北京為了實現該計畫,自2006年北京制訂2006-10年「北京15-17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該規劃目標即是為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提升北京做為中國的文化中心,並成為全中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在經濟與實際發展的領導地位,規劃內容每年均設定了成長目標,期望文化創意產業總體產值能夠佔北京的GDP超過12%。為了促進這樣的產業目標,北京政府特別設立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在小組之下並設有「北京市文化產業促進中心」,該中心所扮演的角色,即是作為推動北京政府與市場之間,進行文化創意產業運作機制的主要機構,其任務包括產業研究,以及在地文化產業品牌建立,乃至進行產業國際化。

  楊淦本人過去便是創立「北京市文化產業促進中心」首任的中心負責人。在演講中,他提到自2006年該中心創立以來,該中心便率先配合「北京15-17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進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進一步將文化產業分成九大類行業,就此基礎制訂出九大文化產業的年度發展目標。這九大文化產業包括文藝演出、出版發行或版權貿易、廣播電影電視節目製作和交易、動漫網遊研發和製作、廣告會展、古玩藝術品、設計創意、文化旅遊、文化體育休閒。

大陸發展軟經濟 亟需國際人才

  楊淦除了介紹北京現階段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之外,他認為目前北京在文化產業發展上面臨著諸多問題,包括產業專業經理人才的不足、各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規模不足、缺乏品牌國際化以及產業整合之專業人才等等。因此,他認為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雖已有不錯的發展,然仍有許多問題亟待國際人才的加入。整場演講,也突顯出北京市作為中國的政經中心,在瞭解世界各國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的情勢下,近年來動員研究機構、產業與政府部門,正積極推動具有中國特殊文化、市場及政經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以此發展目前中國大陸政府高度關注的,以文化產業為主的軟經濟。

  除了主題演講之外,為期兩天的會議,大會安排有12個研討會場次,此12個會議研究主題概略可以區分為新聞學研究、閱聽人研究、網路及線上遊戲研究、文化產業及傳播產業研究、消費者文化等等。觀察此次會議參與者,大部分為中國大陸本土大學的博士生以及留學生,僅有少數的外國學者以及台灣研究生發表。

  各發表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在這個顯然以大陸傳媒研究為主體的研究機構以及定期的研討會,第一場關於中國網路環境的研究討論中,有若干大陸籍學者對於網路興起能否「提升中國的新聞/資訊透明以及民意」此一命題提出批判,特別是針對日前在中國南方省分,發生高幹子弟染指地方民女,並且進行大規模網路新聞控制作為個案,該學者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如何藉由行政手段,成功進行由省到地方的網路消息限制。這樣的研究表現,也突顯出大陸學者對政府在各主流媒體與另類媒體進行控制的省思與批判力。